
结果才是王道
当我在与一些球友进行球具订制测试时,我会要求他们一个重点,就是你需要观察的是击球结果.其他的事都不需要费心与了解.不需要去管球具的规格,硬度等,也不用给我你的挥杆速度的数据或球头数据.因为所有的东西与数据都比不上实际看你挥击要来得直接与有效.我必须要说的是,这些仪器设备都是人设计出来,它有它计算的模式与逻辑运行的方法.但这都是人进行的假设.不见得是完全正确.同时世上所有的事也都没有绝对!而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你的双眼去看,用你的双手去感觉球杆,再利用你的脑子去分析.这样的东西才是最真,最直接,与最有效.你说它有误差,我觉得它的误差在于人的一些变化可能无法从一次当中观察到.但这点都可以在脑子的计算当中得到解决.
系统与数据化的缺陷!
如果是数据化的订制模式,那可也简单.但没有太多的空间与弹性.因为现有的系统化订制球具都是有一套系统来处理,技师的工作只是利用各种仪器去测量出所要的数据.再将这些数据输入到系统,而系统就会产生一个推荐规格出来.这个方式与上面的做法最大的差别在于,系统或计算机的处理是建立在零和壹的基础上.但人这个变量就不是只有零或一就可以解释与含盖.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可以打垮数据化这个标准了.就是人的动作.人的动作有太多变化,但就算你在人身上贴满一些侦测器,这也只是针对这一次的挥击模式进行分析.你对人这块的分析在那些重点上?我要说的是,你重心要如何数据化,重心位移要如何数据与标准化?每个人的体型,肌肉强度,与身体协调性都会因为人的个性而产生不同.动作看似没问题但得到的结果是否是真的优化?这就在于经验的观察.
如果只是单纯的以侦测数据,那是很难也不知道要观察那些影响使用球具的关键.这还只是其中的一个观察项目,还有很多的细节要了解.所以为何老师傅可以从你短短的几次使用中就得到可能适合你用的产品.因为这些东西都已经在他脑中数据化与数据库化了.所以他可以很快速的把分析要点,过去经验,产品数据库与最后可行的结果给快速产生.要得到这样的水平,没有个10年以上的水平是很难能做到.我绝对肯定现在的高科技仪器与设备可以测量出更为精准的数据出来.但关键是要怎样去利用这些数据才是问题的重点!
完整的系统需要的基础!
一个系统要能运行顺畅,让结果可以更加符合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要一位对这个产品与产业有完整的经验与专业才能做得到.就拿球具订制这块来说,他需要具备的有几个方面专业与经验.球头设计,材质与生产,杆身材质特性,结构,物理变化,握把材质,尺寸,球具的物理变形,挥杆动作分析,人体力学基础,球具组装,黏胶的强度,变化与差异.这每一项都需要有很深的物理,机械与人体力学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这些是你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经验才是你可以让这些能力发挥的动力来源.就算再好的系统,没有一定的数据量与基础是无法分析出有效与正确的结果来.
最后的结果就是,这样一个系统,要做起来会是很庞大.因为把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因素,与数据都要进行收集,分析与计算.这样的过程与现有科技就需要很多台的server,去进行运算与测量.但现在做得最好的也最精准,就是”人”!他所需要的容量与要求这是一个脑子大小.但它最难的在于要让它可以做这样的事与分析需要有至少10年以上的经验,同时对于各个领域都需要有了解与熟.这样才能运作.
数据是认识自己的桥梁
我需要说的一件事,我以前认为数据化是表现专业的一个重要依据与证明.但在后来陆续的建立更多的经验,了解更多实务上的问题与人的变化后.数据对我的重要性真的是参考.甚至在实际测试上,我完全不去考虑数据的意义与价值.所以对于一般球友来说,就我的角度,你需要数据让你认识你自己.不要再完全不知道自己本身的状况.比如你的挥杆速度,击球距离,球杆长短,重量与硬度等.你需要了解这些数据的意思,但不需要精确的了解它们后面所代表的意义.就拿击球倒旋量这个数据来说.能说出它真正意义可能不到5个人.因为它没有标准,完全要以搭配出来的球具整体使用表现来决定.
在不同球杆组合下对上同一个人,可以有不同的倒旋量范围,而因为每一支球杆的设定与特性不同(不同球头重心设定,杆身硬度与折点设定不同,长度,硬度,重量的设定差异).倒旋量是完全可以不同与没有标准.所以这时你说你的木杆最佳击球倒旋量是在2500~2800rpm.有时候拿不同设定与特色球杆在外面实际使用下,得到的结果与你优化的木杆差不多或更好的结果,但它的倒旋量可能会改变.所以我要建议大家的是,”数据不是王道也不是标准”.你了解它是协助你认识你自己与状况.但千万别把它当做设定球杆的唯一标准.这就像我以前常看到一些球友要订制球具,常常把挥杆重量挂在嘴边,新的球杆都是以同一个挥杆重量为设定标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挥杆重量是针对球杆使用的感觉.但感觉这东西可以以数据来设定标准吗?更重要,挥杆重量是静态测量的数据,你击球是动态的状态下,如何以一个静态数据去做为球具设定感觉的依据?逻辑上完全不靠谱.每一款球头的打感本就会不同.你去打打Taylormade, Titliest, Callaway这些球杆,有哪一款球头与别牌的产品有一模一样的感觉?有相似,但不会一模一样.所以当你现在用的是Taylormade的木杆,那你的新木杆是Titleist,而你要技师换杆身与设定你要的规格,你觉得Taylormade 木杆的D1与Titleist的D1会得到类似的击球感觉吗?这就是一般球友常常会犯的毛病!把数据当做是专业的一个表现.就会产生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懂的人看的东西与角度完全不同.越是懂的人,对于数据的考虑就会越有限,甚至完全不看.
数据对于一般人来说往往都是错误的引导/misleading.我刚开始玩球杆也就是会如此.因为很多数据产生就会看出它的错误与盲点.因为一些数据放在一起,就可以看出毛盾与冲突.这也是因为长期的经验才能了解到的诀窍.而一般人的经验不多,很难能对机器所产生的数据进行评断.比如挥杆速度与杆头速度对上距离大概的关系是如何?如果这个人的动作是以身体转动与肌肉强度好,它的距离与杆头速度或击球速度的关系不见得是一个等比的关系.所以能实际观察用户的击球过程与模式是最好,不然有录像也是可行的选项.这都是分析人这块重要的信息.了解人才能对所得到的结果与数据进行分析.
术业有专攻!
专家有专家应该要有的技术与经验深度.一般球友需要有基础的知识与了解.完全不了解你是无法得到适合你的球杆与建立出你自己的挥杆动作.更别说可以打得出好成绩与球场策略来.这些事都有因果关系.不是你个别做好就可以得到好的结果.人与球具是基础,是整体高尔夫的狭隘范围.球场策略,成绩,与判断都是属于广义的含盖面.人与球具如果无法建立正确,结果是很难突破与美好.所以要让你的高尔夫生涯可以得到不同的成就与乐趣,你需要别人的协助与引导.让真正懂的人来帮助你,剩下的就是你自我的努力与投入了.
高尔夫是一个很深广的运动,它的挑战来自于各方面.但你要去享受它不是被它享受.方法很重要.同时要有对的人与对的球友与你一起同乐与分享.交流与讨论都是让你成长与得到知识的方法.多利用这些信息来协助你才是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