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工房技师“小胖”赵净伟的职场故事(中)
作者:happy2010 来源:唐高网 日期:2013-09-16
浏览 39 次

不当糊弄人的教练
2005年,秋去冬来。小胖在网上看到北京高润高尔夫练习场招聘教练的启事,待遇也还不错,基本工资两千元,学员交的学费教练和球场四六分成。小胖立即辞职,收拾了行李回北京应聘。
当时的教学主管让小胖打了几颗球,然后问了几个关于挥杆的问题,便让他上岗了。
教练这一行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干,没过多久,小胖就有了深深的沮丧感。他学球也是半道出家,对挥杆理解不透彻,知道一个动作应该怎么做,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学员问他问题,他只能用书上的理论来回答,看着学员懵懂的表情,他却没有能力细细解释。
再这么教下去,这不是在糊弄人吗?小胖百爪挠心。难道又要转行?
恰在此时,小胖注意到高润练习场的一角多了一间小屋,面向打位的那一整面墙都是透明的玻璃。那是王彤的宇力高尔夫工房准备开张了。
王彤,毕业于北大天体物理系的高材生。非典时期他和一帮做生意的朋友迷上高尔夫,当时国内有钱人都爱用Honma球杆,王彤觉得没必要买那么贵的球杆,就从家里翻出当年去美国出差时硬被朋友拖着去买的Cobra铁杆,才500美元。很快,他就发现3号、4号铁怎么那么难打呀?再次去美国出差时,在Golf Smith买了一套工房设备,对着赠送的说明书,整天琢磨。王彤把物理学的知识联系进来,什么球打起来都是一样的,杆面就好比脚面,小腿的摆动就好比杆身的摆动。为了研究清楚球杆构造,王彤没舍得对Cobra下手,特意买了套假杆一样样拆开,总算都弄明白了。他把自己的杆改了之后,果真好用多了。
平日里王彤就在高润练球,有一帮特别熟的球友,没事儿他就传播球具知识,“炫耀”自己改杆有多牛,球友听了耳目一新,就要求试试。高润的老板曹先生知道后,邀请王彤索性在这儿开个工房,房租很低,球场也能赚得人气,互惠互利。王彤爽快地答应了,并且为了感谢曹老板的低房租,他主动提出:“你们这儿不是有驻场教练么,教练也需要懂球具知识,不如我给教练免费上培训课吧?”曹老板当然求之不得。
驻场教练们却觉得这是没事找事,教球为什么要把球杆构造搞那么明白呢?有点儿时间休息休息多好!
但老板的命令难以违抗,都老大不情愿地来上课了,明显心不在焉。王彤上一天课,跑一个驻场教练,等到第五天上课时,5个驻场教练只剩下了最后一个--小胖,他一边听还一边做笔记。
课程结束了,小胖的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对于球杆,他有“十万个为什么”等着去解答。不教球的时候,小胖就留心着宇力高尔夫工房有没有开门,只要王彤一来,他就追过去问:“什么是挥重?杆身长度对打球有什么影响?”
久而久之,王彤看出来小胖对球杆的兴趣不一般,索性说:“你来我这儿干吧,只要想学,我从头开始教你。正好我这儿也需要一个人看店。刚开始你是学徒,工资不高, 一个月两千。以后干得好, 每年涨五百到一千块。”
小胖不假思索地答应了。从小,他就觉得凡是需要动手的事情都特别简单。小学时,有一年暑假家里新添置了躺椅,小胖躺在上面摇来晃去,新鲜极了。他决定用家里废弃的木料,做一个小躺椅玩儿。小胖闭上眼睛构思,想清楚步骤后,就打磨木料、做细、上漆。一个礼拜之后,一个漂漂亮亮的工艺品就诞生了。后来,小胖姐姐的闺蜜来家里做客,一眼相中了小躺椅,央着小胖送给自己。
兜兜转转, 他终于找到了人生新坐标——球具技师。
亦师亦父
学徒就要有学徒的样儿。小胖每天早晨八点到工房,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所有的工具不仅擦得锃亮,还得摆在随手就能拿到的地方,货架理得整整齐齐。在王彤看来,舒适的环境是做好一件事的开端。
那段时间,小胖好像又回到了久违的课堂。杆面倾角、杆底角、转动惯量等球杆知识,王彤一一细细讲来。小胖跟着王彤学习组装球杆,知道了杆头需要先加热才能拆下来,而装握把时,杆身末端先缠一圈特制双面胶,再涂一层润滑油,握把才能套得上去。
王彤买来很多当年的最新款球杆,和小胖一起把杆头拆下来,一一换上不同品牌的杆身,试打,记录感受。望着满屋子的杆头、杆身,小胖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球具实验室里,如鱼得水。7年之后,小胖回忆起这一切时,说:“我的球具知识就是在和王老师做实验时突飞猛进的。”
高尔夫是个舶来品,美国走在球具科技的最前沿。而小胖初中毕业后就工作,早先学的英语早就还给老师了。王彤为了帮小胖强化英语,把工房需要用到的表格都做成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平时提及术语也都用英文说。久而久之,店里来个老外客户,小胖也能对付。
王彤把小胖当自己儿子看待。高润练习场的员工食堂伙食很一般,而王彤的家就在高润旁边,于是,他天天做好饭给小胖带过去。有时候,快下班的时候来客人了,还说:“你们今晚一定要给我弄好球杆,我明天一早下场要用的。”王彤就让小胖先回去,自己留下来顶着。此外,王彤还自己掏钱送小胖去学车,借钱给他买房子。
当然,王彤和小胖也吵过架。“我们每次吵架的原因不一样,但都是做杆意见不合,从来没有为钱吵过。我对小胖绝对信任,连记账的工作都交给他。”
一年之后,小胖基本出师了,可以独立处理球杆的种种问题。工资和以前当教练比少了很多,小胖尽量压缩生活成本,租高润附近的农民房每月租金500元,再加上杂七杂八的生活费,根本没有结余。荷包空了,小胖的内心却觉得无比充实:“有目标,有方向,有一技之长就等于有了铁饭碗,不愁将来过不上好日子。”
这正契合了王彤给小胖名片上印的箴言:我的生活我做主!
靠手艺得到尊重
在记者采访小胖的两天时间里,他从未坐下和我们闲聊超过半小时。每隔一会儿,就有人推门进来:“小胖在吗?我朋友介绍我来找你调调杆。”“小胖啊,我的铁杆击球时都感觉不到杆头的重量,你帮我贴一下铁皮试试。”
记者感慨:“小胖,你真是太忙了!”
小胖却轻描淡写地说:“这真的不算什么,现在夏天天气热,来打球的人相应少,是我们的淡季呢。春、秋季忙的时候,我早晨一来上班就要抓紧干前一天接的活儿,从早到晚没有歇的时候。有时我一边忙手里的活儿,一边接待新顾客,回答他们的问题。一天下来,比打了36洞还累。”
50多岁的老杨是个单差点高手,没事儿就喜欢琢磨球杆。有一回,他新买了套铁杆,别的都挺好,就是杆身始终觉得打起来不舒服。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找到小胖,商量能否更换成其他品牌的杆身。小胖经过测量后,发现原配杆身太轻、太软,而根据老杨的身体条件和击球水平,他更适合又重、又软的杆身。虽然铁杆改造又花了老杨4000元,不过他的击球距离和稳定性直线上升,他连声说这钱花得值!
有一次,老杨让小胖把他的铁杆握把换成粗一点儿的,说是握在手里感觉更踏实。小胖认为粗握把会抑制老杨双手的灵活性,没几天他不适应肯定要换回来。更何况,换一个握把也一百好几呢,小胖站在老杨的角度考虑,没必要为了不需要的东西而浪费钱。老杨坚持想尝试,俩人起了争执。最后,两人各退后一步,小胖同意只给老杨先换一支握把,其他的看看效果再说。两天之后,老杨彻底放弃了更换握把的想法。
从那之后,老杨就变成了小胖的铁杆客户,三天两头往工房跑。有时候,一大早小胖还没来上班,老杨就在工房门口候着了,或者索性直接给小胖打电话:“小胖啊,该起床了啊,我已经到了。”
老杨也对小胖发自内心的好。小胖忙得顾不上吃饭时,就给老杨打电话:“你今天过来吗?”老杨:“过来也行,不过来也行,怎么啦?”小胖:“噢,没事,你要是过来的话,就给我带点儿庆丰包子吧。”但凡只要小胖这么说了,老杨一会儿就一手拎球杆一手拎包子,气喘吁吁地赶过来了。
像老杨这样,因为小胖手艺好而尊重他的顾客,还有很多。老余是个初学者,本来就打算让小胖量身定制一套球杆,结果小胖还捎带手解决了他的挥杆动作问题。老余现在击球扎实、稳定、距离远,他一直对小胖感激在心。
有一次,老余从别的球友那里听说小胖正在装修房子。彼时他刚从香港回来,就问小胖:“你见过港币吗?”小胖说见过,但老余还是塞了两张面值1000元的港币给小胖:“你肯定没见过面值这么大的,快看看。”然后,老余死活不肯再把港币收回来了:“我知道你装修手头紧,这也没多少钱,你拿去买点儿自己喜欢的东西吧。”
小胖推脱不掉,只能特别不好意思地收下了。采访时提及这件事,小胖的脸又红了,“我只是做好了自己的份内事,客户就对我这么好,真的很感动。”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