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着并痛着 世界高尔夫球具制造中心塘厦(下)
作者:golfsh 来源:唐高网 日期:2013-07-24 浏览 1

  在金融危机后,张强面临更多的是减少生产成本,提高效率的问题。张强亲身经历了塘厦最大高尔夫工厂——裕鼎的分解和重组,其中的意义他再清楚不过了。   “以前的裕鼎是大而全,什么都做。金融危机后,如果还是这么大而全,什么都自己管,负担会太重。”张强说。   张强介绍,现在的用工环境和十年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的员工很被动,工厂相对强势。如果工厂招4个人,可能会有100个人前来应聘。员工为了留住工作,能够接受工厂的任何条件。现在的工人都比较金贵,管理工人难度比较大。   裕鼎工厂分解后,把每个工厂的能力发挥到极致,每个工厂的管理者和自己的利益挂钩,盈亏自负,工厂的效率会提高很多。   现在的裕鼎总厂只负责接收订单、产品研发,不再负责直接生产,高尔夫球具工厂的经营格局在发生改变。   作为大陆最早的高尔夫球具工厂管理者之一,张强对球具市场的变化了如指掌。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台湾高尔夫工厂产能有限,大陆高尔夫工厂方兴未艾。   球具工厂产能有限,世界球具市场是卖方市场,球具价格偏高。高尔夫工厂大量在大陆发展后,由于有充裕厂房和劳工,各大高尔夫品牌不断扩大产能,最终出现了价格战,高尔夫球具开始降价。   张强清楚地记得,泰格-伍兹的出现对高尔夫球具市场的影响,因为工厂开始大批量生产青少年球杆。“在20年前,很少有青少年用的球具,大多是把**用杆锯短。青少年球具的大量生产就是这20年的事。”张强说。   张强回忆,最早从台湾运毛坯过来加工,到整个工序都转移到大陆,再到效益井喷的2003至2006年,塘厦的高尔夫球具生产经历了一次快速上升过程。金融危机过后,日子虽然难过点,但张强仍然相信球具的需求会迎来新的井喷。   在张强看来,市场的萎缩,或是短暂的招工难问题,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未必是坏事,通过内部调整,优化工序,控制管理成本,工厂才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抗打击能力才更强。   “要活下来!挺住了,新一波消费高潮来时,你才能赚到钱。”对于未来, 张强信心满满地说道。   从开工厂到卖品牌   陈军,安徽人,和张强一样,是早期来塘厦高尔夫工厂做管理的内地人。用工荒的问题他有,生产成本提高的问题他也有。但他的压力似乎小得多,因为他同时代理品牌,销售球杆。有了两条渠道的保障,工厂经营的问题被缩小。   陈军的高尔夫工厂主要代理日本的品牌,年产量约70万支球杆,在塘厦属于中小规模的球具生产厂家。由于和日本客户的关系,陈军每年都去参观日本的高博会,也获得了一些近距离体验日本高尔夫工厂和量身定制工房的机会。向日本高尔夫同行学习,是他向记者谈论最多的话题。   日本球具工厂所展现出来的生产效率令他印象深刻,“快鱼吃慢鱼,必须快速化生产,因为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陈军说。   同时,随着国内高尔夫商业赛事的增多,定制球具和高尔夫礼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陈军觉得这是巨大的商机,如果接到订单后,不能在要求的工期内赶制出来,你将失去这个客户。   2012年,陈军原来的工厂租约到期。利用这个契机,在寻找到新的厂房后,他对工厂的生产模式和工序进行了升级换代,力求把提高效率、扩大产能发挥到极致。   除了球杆生产,陈军的另一半精力放在了自己的球具店内。陈军的球具店“真工部品”既没有开在高尔夫球场附近,也没有开在镇上的高尔夫练习场附近,而是选择了镇中心的核心地段。“酒香不怕巷子深。”陈军说,“服务好了,自然有人来上门。”   陈军的高尔夫球具用品店代理日本品牌的球杆,另外还销售一个叫U2的自主品牌,提供量身定制服务。陈军坚信,小公司、小品牌也有它的生存之路。“铺天盖地的广告对于消费者来说已经见多不怪了。高尔夫和其他消费用品有一点是相通的——它需要体验。高尔夫球具不是看到很漂亮就要用的,而是需要看打起来怎么样,它要有实际的使用价值和功能。”陈军对自己的量身定制服务很自信。   通过一个个客户的积累,陈军的“真工部品”在塘厦镇内渐渐有了名气。除了陈军自己的服务意识非常强外,他还有一位得力的量身定制师,这位师傅从事高尔夫球杆量身定制十几年了,技术熟练、工艺精良,一天可以帮助陈军组装10套高尔夫球杆。   在量身定制师傅的配合下,陈军渐渐拥有了塘厦的本地球友消费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正好有一位客人来到球具店内找陈军。这位客人腆着大肚子,手里拿着一支1号木,操着粤语和陈军交流使用这支1号木的心得。这位客人是塘厦本地人,这支1号木正是陈军给他量身定制的。听到了好的反馈,陈军高兴得合不拢嘴,忙叫客人再用用。客人走后,陈军介绍说:“这支杆先配好给他用,用合适了再付钱。”   在塘厦,拥有塘厦本地的球友客户,似乎象征了某种成功。因为塘厦本地人和高尔夫生产厂家比较熟,本地球友大多能够低价或免费获得一些球杆,在塘厦要向本地人卖球杆的难度也可想而知。而陈军凭借专业、热忱的服务啃下了这块“最难啃的骨头”。   厂房外的塘厦高尔夫   2013年3月,某天晚上10点多。东莞市塘厦镇兄弟高尔夫练习场响起密集的击球声,一群塘厦高尔夫人在这里热闹地聚集。   原来,塘厦镇本地数一数二的业余球手在这里试打一支1号木杆。你会猜测,这支1号木一定是某大品牌推出的新产品,那你可猜错了。这支1号木的品牌你可能没听说过,它叫“铁汉”。   没错,杨发铁带着他的品牌来练习场推销。旁边还站着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是塘厦镇政府高尔夫产业发展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其中的一名工作人员连接了塘厦政府和塘厦业余高手圈。他叫“腾哥”(黄锐腾),他既是塘厦高球办的工作人员,还是塘厦兄弟高尔夫球队的队员,平均80杆。   这就是东莞市塘厦镇的一个高尔夫缩影,练习场,球友,球具商,政府,高尔夫工厂,他们都打上了深深的塘厦烙印,重要的是他们紧密相连。   塘厦镇兄弟高尔夫练习场是塘厦镇区内(除观澜湖外)惟一一家高尔夫练习场。位于塘厦镇东北方向,西侧紧邻广深铁路线。   说到金融危机对练习场经营状况的影响,塘厦兄弟高尔夫球练习场正好没有遇到。因为从2007年至2009年,高尔夫练习场停业了两年。原因是球友打球击中了火车头的驾驶室玻璃,把驾驶员吓得惊魂未定,驾驶员把练习场投诉到铁道部,该练习场由于危害铁路运输安全被迫停业。由于练习场距离较短,从打垫到保护网230码、到广深铁路铁轨250码,而当时的保护网高度比较低,只有18米,这才出现了“高尔夫球打火车”的事故。2009年,练习场保护网加高至26米,在塘厦镇台商协会的申请下重新恢复营业。   练习场现在的总经理叫阎霄汉,今年46岁,来自新疆博乐。10年前,阎霄汉告别家乡,来深圳闯荡事业。他白手起家,从旅游业做到高尔夫旅游业,开始正式与高尔夫运动结缘,之后买下观澜湖的会籍,成为狂热的高尔夫运动爱好者。由于旅游行业的利润空间逐渐缩小,阎霄汉在两年前开始考虑投资新项目,当时正赶上塘厦镇大力发展高尔夫产业。   “全国的什么之乡、什么之镇不就是这么推广起来的嘛,我觉得塘厦镇有观澜湖,还有这么多高尔夫生产工厂,政府也大力扶持,在塘厦投资高尔夫是个不错的选择。”阎霄汉说。   另外,阎霄汉非常看重高尔夫这个社交平台,他觉得自己现在经营的塘厦兄弟练习场更是个交友的平台,大家有共同的爱好,整体素质也比较高,在经济氛围这么好的地方是一个很好的商务平台。   阎霄汉从2012年1月开始接手塘厦兄弟练习场,经过一年的经营,他看到了练习场一点一滴的变化。阎霄汉告诉记者,去年年初他刚接手练习场的时候,练习场只卖出了6张个人年卡和15张公司卡。一年过去了,销售量分别增至30张个人年卡和50张公司卡。去年一年统计下来的打球客人大概有600人。   阎霄汉的经营思路是降低打球价格累积人气,塘厦兄弟练习场现在的收费标准是25块100个球,每天有70至80人次来打球,由于打位有限,在每晚的7、8点钟高峰时段,打球都要排队。   细心的阎霄汉还对练习场的中国大陆籍打球人口和非中国大陆籍(港澳台及海外)打球人口做了对比。2012年年初,练习场中国大陆之外的球友占了70%,其中主要是台商以及日本、韩国商人,中国大陆的球友占30%。到了2013年年初,这个比例颠倒了过来,非中国大陆的球友只剩30%,而中国大陆的球友增加到70%。经过观察,阎霄汉对塘厦练习场球友们使用的球具非常吃惊。他刚来塘厦兄弟练习场的时候,球友使用的80%的球具他都不知道是什么牌子。这和在北京、深圳等大城市见到的情况全然不同,在那些大城市,人们使用更多是一些知名品牌。   阎霄汉分析,这和当地打球人的习性有关系,当地的球友多从事制造业,做生意务实,选球具也务实,不盲目选购大品牌。另外,塘厦高尔夫球杆工厂林立,本地球友认为普通品牌的球杆制作水平并不差,而且价格实惠。   练习场的经营状况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塘厦民间打球氛围的升温,现在回想用工荒的窘境,塘厦高尔夫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塘厦业余高手圈   说到塘厦本地人(老塘厦人)的高尔夫球友圈子,最熟悉历史情况的是一位叫林庆良的球友。据林庆良介绍,在2003年塘厦兄弟高尔夫练习场开业时,他开始在这里练球,属于塘厦本地高尔夫球友中第二批学球的。据林庆良回忆,练习场刚开业的时候,大部分是台商在这里打球,林庆良也是在台湾人的带领下进行打球的。据他所知,在他之前打高尔夫的塘厦本地人只有4个人,他能清楚地说出这4个人的名字。   10年过去了,林庆良已经是塘厦业余高手圈内的领军人物,塘厦本地人的高尔夫圈子已经扩大到上百人。塘厦的业余球手队伍也不断发展,原来的台商球队和塘厦本地人球队合并,组成塘厦兄弟高尔夫球队,队员有108名之多。   据了解,运动品牌NIKE计划在塘厦成立一支塘厦(NIKE)高尔夫球队,这将是NIKE公司在中国境内成立的惟一一支以地名命名的球队,球队的组建将有助于推动塘厦高尔夫运动的普及和推广。 作者: 徐全雅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求职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