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迷浅谈高尔夫球挖起杆杆身购买时注意事项
高尔夫杆身一直都是球友们比较常讨论的一个球具主题;先不谈是不是能让你在一夕间变成Tiger Woods,或者能够让你从三轮车变成七字头。在美国有一种说法,“杆身就是球杆的引擎”,我对这个说法是抱持保留的态度啦…呵呵,但是在实际上的使用,不同的杆身所能发挥的效益决不是这里一两篇讨论就可以结束的。尤其是现在的编织技术越来越高,从AXIV Mamiya提供的“单款多元”的个性化选择和Aldila最新的S Core旋转编织;真的是成绩如果还是不进步也太对不起打球费了。
但是问题来了,我们现在有可以从鹅銮鼻打到基隆港的神之鞭开球木杆身(虽然一个月后就纷纷抛售…呵呵)、有专为某职业选手开发的球道木杆身,有可以让鸡腿从第九洞开到球场会所那么长距离的效能,还有会让你可以控制球落点在五公分范围距离内的超级铁杆杆身;但是你听过有挖起杆有这么多专属杆身的选择吗?
先讲一下测试的杆头:为了能够获得距离和弹道上测试结果的“公平”性,我用了一颗自己留着当备份的Vokey RAW 8260 56度;当然杆底也磨过了,用的是滚圆式的M grind。 这次测试的杆身是我从借了几支杆身,有:Nippon Shaft N.S. Pro 1150X、Super Penning Blue S、True Temper Dynamic Gold S400和一般常见的True Temper Dynamic Gold的Wedge Flex。
这个测试其实也是自己根据一些球友比较容易遇上的状况来作为一个概略性的比较;没有甚么高精密仪器测量,也不会有甚么CPM的实验室数据。我个人是属于“感觉”派的,感觉得对,那就是对了;太多专有名词或者数据实在是太“不知所云”了。
我用来测试的项目有下面几个:击球手感、收杆、地形状况(草皮、沙坑、硬地)。测试结果我就不用杂志上常常用的表格了;重量、S.W.、长度还有甚么的一堆数据,太商业了。
NS Pro. 1150
弹性:X,原厂重量121.5公克,折点在杆身中间,是我现在铁杆使用的杆身。在杆身个人化配置上有一种说法,从3号铁到挖起杆(A.S.L)都用同一厂牌和同一弹性的杆身可以获得比较一致的手感以及舒适性。当然我对这一派的说法偏向保持的态度。1150 X对我而言属于比较轻的杆身。在短切和切滚球时很好控制,因为重量比较轻一些而在上杆时就比较容易去掌握下杆的速度以及方向。在特殊地形上,因为弹性比较硬,所以在硬地上的Punch shot手腕接受的到回馈很大,会有蛮不小的心理因素影响。因为是X弹性,所以手感上比较扎实;收杆的感觉也比较一致。
NS Pro Super Peening Blue
弹性:S,原厂重量:125.5公克,折点在杆身尾端。我一直觉得Super Peening系列(棕、红、橘、蓝)应该是Nippon Shaft要和Pro系列区分的款式,而且市场目标在于低差点和业余选手。和Pro系列最大的差异就是,整个系列的重量加大而且折点偏向中高,也就是说适合一些挥杆速度较快的用户。Blue这款的控制性不差,而且弹道控制也很明显;在球位以两脚中间为准的前后三颗球距离所击出的弹道非常明显。比较不能习惯的是,因为这款的折点在杆身尾端,称它为Nippon Shaft的PX也不为过;在硬地上的Punch Shot很吃力,有非常明显的反弹。因为弹性比较硬,收杆时左臂会有点被拉走的感觉。...我老啰
True Temper Dynamic Gold S400
弹性:S,原厂重量:130公克,折点在杆身中上端。这是我挖起杆现在使用的杆身,但是尝尝缺货很不好找。S400算是目前市场上比较重的杆身,但是不表示弹性比较硬。因为我的铁杆从D3到D3.5+,所以S400能够符合我在挖起杆上S.W.要D5~D6的需求,而不需要在杆头或杆身上配重而牺牲一点杆头平衡。当然这是我现在用的挖起杆杆身,当然不能说不好啰。S400其实和S200的差异只有重量,弹性几乎没有差别。也因为重量大,所以在切滚球上的处理须要花时间去适应,距离上过头总比不够来的多。在硬地上的Punch Shot还蛮轻松,回馈比较软。
True Temper Wedge Flex
弹性:S,原厂重量:124公克,折点在杆身中上端。Wedge Flex其实就是Dynamic Gold杆身前端裁掉4.25到4.5英吋上下的S200。这款杆身算是“宇宙世界超级标准”配备了,很多大厂的杆身都是由True Temper直接 OEM出来;但是由于各厂牌所需求的Wedge Flex不尽相同,所以在弹性上多少有差异。至于测试结果就不多说了;大致上就是让不重而且让一般球友感觉最舒适的使用效益了。比较有问题的是,Punch Shot收杆后会明显的感觉杆身的震动。
综合以上的几项测试心得,以下是几个杆身挑选时须要注意到的因素:
重量
虽然我个人喜欢/提倡比较重的杆身,但不是重的“无限上纲”;当挖起杆整体重量过重或者S.W.过重的时候,在短切球和距离控制(dialing)上会有一些控制上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和重推杆适合慢果岭,轻推杆适合快果岭一样的原理。
杆身弹性
刚刚有提到杆身个性化上有一派说法是使用同厂牌同弹性以追求手感和弹性的一致性。而另外一派,也是我比较赞同的说法是;挖起杆由于长度的关系,安装的弹性应该是铁杆身弹性的1/2阶。再用一个比较容易了解的例子说明;如果你是用S300杆身,退1/2弹性就是S200了。大家都知道True Temper Dynamic Gold的折点都在中上部位;当你裁掉前面的4.25~4.5英吋以上,她在杆身频率仪器上的测量结果几乎等于出厂弹性的两三倍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你在Rifle Spinner网站上只看到4.5、.5.0和5.5的杆身弹性可以选购了。大原则,如果你的挥杆比较快,试试比较硬的;如果你的挥杆比较慢一点,软一点的杆身可以让你获得更好的控制性。我之前试过Spinner杆身,它控球的效果还不错,就是下击时杆身的“同步性”需要时间适应。
另外有人会用R flex来装挖起杆,主要就是利用杆身较大的弹性来仿真,或者说加强释放曲腕的descending blow/ trapping的力道来停球或者增加后旋量。但是控制性就不是那么精准了。
挥杆重量
这个在之前有讨论过;最主要在于接杆上的一致性。因为目前市场上一般的球具都在D2上下,所以配合现在的主力挖起杆挥杆重量都不会差很多。但是,如果你有机会打D3的七号杆后,接着打D1~D2的挖起杆短切;你会明显的注意到,你的手会飘;呵呵,这就是挥杆重量一致性的重要。之前有听过某位球友说有人大力建议挖起杆最好就是D7~D8...甚至更高。我是没有试过,但是一支S200杆身的D8的挖起杆来作果岭边短切,结果一定蛮有欣赏价值的。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