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效应(gear effect):齿轮效应是高尔夫球杆的一种重要的功能。
如果Driver具有较低、较深的 CG 位置和略呈弧形的杆面的设计
(事实上,现在的DRIVER都是这样的设计,) ,就能产生优异的齿轮效果。当触球点在水平方向略偏离甜蜜点时, 杆头能产生较大的惯性力率 (MOI), 使得杆头和球会互相作用,像扣紧的齿轮一样,产生联动效应,减少了球的侧向旋转,因此能尽可能地让球回到球道,不至于偏离太远和损失距离,这就是通常说的杆头甜蜜区大,容错性好。
新款 905S 是一款经过巡回赛验证的CG重心低但靠近杆面,对于劲道大、杆头速度快的球手能击出较平的弹道和较小的旋转。
最早的柿木DRIVER,重心较靠后,符合齿轮效应最大化的设计,击球时,方向不会偏离太大;但是较早的金属DRIVER(杆头前后材料的密度差别大)由于重心更接近杆面,导致不能产生足够高的惯性力率,因而齿轮效应不理想,有时方向偏差过大,损失距离;然而,现在具有较深的 CG 、使用较轻的钛金属杆面重心更低更靠后的DRIVER比柿木DRIVER更能充分发挥齿轮效应, 任意控制球路从左到右或自右至左,而不至于让小白球一去不回头。
上图显示重心靠后,利于产生齿轮效应,球能转回球道
中高差点的球手宜选用重心靠后,齿轮效应明显的球杆,让球更多地落在球道上;而职业选手本身具有较高的挥杆速度和更高的打击准确率,为了更好地控制球路和落点,他们更愿意使用重心靠近杆面的driver.这也是titleist的983E和905S大受职业好手欢迎的原因。
时下, 一些DRIVER在设计上充分发挥垂直齿轮效应 (VGE) 这一项新观念来制造具有更低、更深的CG 的杆头 ---- 他们相信这样能获得理想的倒旋和产生一个较高的起飞角度 ,这样,大多数球手能击出更直的球和更远的距离。
由于垂直齿轮效应只是当杆头重心在球中心下一点时才起最大作用,因此杆头杆面高度和架TEE高度也值得注意。如果杆面太低,重心以上的触球区域就较小;即使杆面高度足够,如果TEE架的太低,也很难获得齿轮效应,反而导致倒旋增多,弹道过高。
闭合杆面现象 ( Shut-face Phenomena )
现在的driver的杆头体积越来越大,460cc已是司空见惯。更大的杆头意味着更多的优势,诸如更大的甜蜜区,更高的转动惯量 等。但是,这同时也给球杆的性能带来了一些负面的效果,如大杆头使得杆面很难回正,容易发生杆头的趾部下坠现象(Toe-down)与闭合杆面(Shut-face)现象。
目前流行的DRIVER杆头体积在375CC~420CC之间。
下图的CREWS C-DRIVE 415(415CC)在去年的中国长打王大赛出尽风头,普遍反映打感坚实、直攻性好。CREWS C-DRIVER 系列还有375CC 、390CC。
由于杆头较大,击球时离心力会使杆身发生向下弯曲;另外,由于杆头的重心偏离杆身轴线而分布在轴线之外,快速挥杆时,杆身还会发生扭曲变形,形成闭合杆面;这种效果是因为杆头总有围绕着杆身轴线作圆周运动的趋势,重心离杆身轴线越远,重心距离就越大,杆头旋转的程度就越大,越难回正,杆面就更加闭合,反之亦然;所以这种效果是与重力距离成正比的。
换句话说,如果CG更靠近杆身方向 ,则关闭杆面现象就能被减到最少。这些由于离心力和重心距离产生的效果同球杆杆身自身的属性(如硬度和扭矩)一样重要。
如图: BB系列和905系列采用的是杆身贯穿式,他们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