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骄阳似火,国贸展厅里的高尔夫博览会也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本次博览会如同一次日本品牌的大聚会,Mizuno协办了本次博览会、Homma也占据了进门最佳的位置、Brigestone携旗下几大品牌伴着巨大的音响冲击观众的视觉和听觉,Manruman楼下展示,楼上洽谈,展位别具一格;粗略一数 ,就有十几个日本知名品牌。但整个展会难以让我发现什么亮点。记者信步到一个叫BENEC工房的展位前,顿时眼前一亮,工房,不用说,应该也是日本的舶来品。记者深知在中国了解工房的人虽然不多,但在日本确实发展了多年,深受日巡赛职业选手青睐,有专门的工房车在比赛现场为选手提供杆身交换、更换握把、维修球具等现场服务。
“Crews Golf”,又一个记者熟悉的名字!在如此嘈杂、高度雷同的品牌展会上能发现一些亮点,的确让人眼前一亮。我知道,crews是专业为职业选手的球具提供全面服务的公司,crews的工房车活跃在重视结果的日巡赛淘汰赛的最前沿,以最精炼的技术和速度为世界顶尖球手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号称是“现场主义”的服务标准。
难道crews要把现场主义甚至工房车引入中国?可是中国还没有真正的职业联赛,也没有太多的职业选手啊。无论如何,得问个究竟。
参展的BENEC工房中国公司的纪小姐热情地接待了我,还神秘地告诉我,CREWS的中川先生就在展位里,她可以为我的采访作现场翻译。短短的几十分钟,记者从中川先生那里才知道,CREWS这次不是推广它的现场主义的工房车,而是他们的CREWS品牌的球具。中川先生是个身材不高,和蔼的中年人,一服小眼镜的镜片后面透出的是一种自信和对技术的迷恋。也许是因为他经常和职业选手交流的缘故,他好像一直把我当作是球技高超、了解新制造技术的老朋友,采访中他很少提及技术层面的东西,而是跟我讲人本概念、职业感觉等等。
中川先生介绍说:CREWS是一家新的公司,以前一直是为定级职业选手提供现场服务,以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获得了职业选手的信赖。由于长期与一流选手的良好互动,以及和大量球具的调整经验,才有现在职业技师们用更职业的眼光开发的深受 高尔夫爱好者的球具。
参展的球具CREWS并不多,几根1号木、一套铁杆、几支特殊铁杆。
中川先生拿起一支1号木,向记者介绍起来,他说:我们的DRIVER不追求超大杆头,甚至有意在视觉上减小杆头体积。过大的杆头虽然甜蜜点大,易于打击,但是杆头速度会降低、容易出现HOOK,球手门反映杆身长,挥杆重量大,不易控制。我们主要是375CC390CC,被我们称为C-DRIVER设计主要体现在底部有两个凹槽设计,提高了直功性和抑制球的倒旋,同时实现方向性和稳定性。同样在底部将重量合理分配在最合适的状态,减少多余的SPIN量,从而实现强弹道和理想的飞行距离。375CC的体积,加上适度的圆形设计,充分体现了视觉紧凑感,在击球时,让球手有更职业、精悍的印象,从而在心理上激发球手的能量释放。
果然是了解职业选手和业余高手的需求!记者也不无担心,忽视大多数普通水平的爱好者以及大杆头的潮流,在市场策略上至少是不明智的。中川先生自信地笑了笑,说:这只是我们新款的C-DRIVER 415,延续了C-DRIVE的外形设计。在提高功率性方面有独特创新。最主要的是它是感性和性能的完美融合。等离子体溶接,CNC加工的打面精密超薄,合理地分配能量,根据角度的变化处分析重心的移动,这些高新工艺的应用,是为了提高飞行距离和稳定性,据介绍,CREWS的DRIVER的飞行距离远远超出一般的1号木。在设计上。延续圆形职业款的设计,视觉上将投影面积聚焦在中心位置,不产生杆头过大的错觉,能起到稳定心理、保持节奏的作用。
CREWS的球具的确是围绕职业感觉来做。我身旁的一款铁杆就被命名为Tourlink。中川先生也饶有兴趣地介绍了这款铁杆,tourlink将职业的感觉和普通球手要求的易操控性完美结合起来了,杆头刃线观感鲜明,有刀背设计的感觉,兼有刀背款的打感;侧面为凹背式构造,底部增厚设计,保证了低重心,逐渐向顶部减薄,打点部分从下向上分布,软铁材质实现了柔软的打感,也保证将来能在工房作适应性调整。
最后中川先生还向我介绍了他们的特殊铁杆,他在一堆黑乎乎的球杆里抽出两支,一支57°一支58°,就在记者正纳闷时,中川先生笑了,他说我们还是围绕着职业习惯来做,特殊铁杆不一定是常规的48、54、60,我们要求的是落点精准,才能保证一切一推,所以我们的特殊铁杆应该精确到一度,并不是说我们要带上好多根,但我们一定要找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