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教练熊寿文的奥运梦 培养出色的青少年球手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2009年10月9日只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天。但是,高尔夫球进入2016年巴西奥运会的消息却让熊寿文对那一天记忆犹新。
因为,这让一直致力于青少年培养和高尔夫运动推广的熊寿文有了新的梦想。
熊寿文说,自己进入高尔夫领域纯属偶然。“1994年毕业后我就到厦门的高尔夫球场碰碰运气。”大学里学的是运动康复,可是到了高尔夫场上却没有多少用武之地。工作之余,负责球童管理的熊寿文也会在球场上挥一挥杆,体验一下“贵族运动”的感觉。从此,高尔夫球开始改变他的生活。
在个人简历上,熊寿文这样写到:喜欢上某一个事物,多半是因为它有趣;厌烦一件事物,往往因为它失去吸引力。而最可怕的是时间和重复总能让人对一件东西失去兴趣产生厌倦,但在我眼中,高尔夫永远是趣味横生。
正是对高尔夫球持久的热情让熊寿文制造了不少福建高坛的第一。他是我省第一代高尔夫职业球员,1999年通过中国高尔夫球协会职业球员考试后,熊寿文先后参加了中巡赛和亚巡赛;在2003年拿起教鞭之后,熊寿文在厦门创办了我省第一所高尔夫球学校;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十佳高尔夫教练”的称号,这在省内同样首屈一指。
说起自己四年的职业球员生涯,熊寿文总会提到梁文冲。在那个高尔夫球刚刚起步的年代,或许只有梁文冲的知名度能够引起听众的兴趣。“有一次国内比赛我还和他同一组,单轮成绩还不落下风呢。”熊寿文说,彼时自己的梦想是做国内最好的职业球员。只不过,稀少的比赛和微薄的收入让他不得不拿起教鞭,从台前走到了幕后。
如果说梁文冲是熊寿文彼时梦想的一个缩影,那么张文耀则代表了他未来的蓝图。2007年,年仅八岁的张文耀走进了熊寿文的课堂。经过三年的培养,张文耀接连在三场青少年比赛中取得优异名次。“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培养出能够进入奥运会的选手。”当然,这并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情。熊寿文说,自己的学院经常都会举办一些门槛较低的高尔夫课程,“只有这项运动普及了,才能形成金字塔形的人才机制。尤其成为奥运会项目后,将进一步推动高尔夫运动的"平民化"。
“打好高尔夫,你可以不用有高智商,但一定要有大智慧。”在高尔夫世界里待了20年,熊寿文说,打高尔夫的经历,让自己更智慧地处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情,不骄不躁,从容应对,欣然接受所有际遇并享受过程。“每每你用这种心情待人接物,结果也会更靠近你预期的"洞口"。”
如今的熊寿文,正将自己的奥运梦想一步步推向洞口。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