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的十八般武艺 - 脱困的艺术
作者:playergolf 来源:唐高网 日期:2013-11-18 浏览 1
连载之“短杆致胜”后,众网友的热情回复声此起彼伏,内心不免**奔涌;历多年之思考付诸实践,遍寻高球界之奇人异事,辅以历史典故予以例证,琢一小文求各位仁杰之士之共赏,实乃三生有幸也,正所谓: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在上篇连载结束时我曾经写道下一篇将转向高尔夫心理的探讨,但是看到大家的热烈回复后,我觉得应该将我心中更富有**的一段先写出来,权当给各位网友们春节前的献礼了,于是将写下本篇与各位共享:脱困的艺术,真是不吐不快! 高尔夫的脱困,不同于前面介绍的长打和短杆,以及后面将会谈到的中长铁杆和推杆,因为这些技术流派都是有理论依据可循的,然后高尔夫的脱困却不是一门专门的技术,因为它包罗万象,情况纷繁复杂,既是对高球基本功的高度检验,又兼具着对球手状态,信心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考验,就如同在篮球中不会有教练教我们在高速跑动中身体倾斜着投三分祭出绝杀,以及足球场上凌空倒钩远射力挽狂澜一样,然而往往就是这样的神奇表现会在瞬间铸就辉煌,成为球迷们多少年来都能铭记的经典片段。而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PGA选手的激动兴奋往往都来自于一记记精彩的脱困。我们不喜欢看到像史蒂夫史翠克那样永远平淡的进行球道和果岭之间的游戏,我们更愿意看到兼具观赏性和戏剧性的高球演出,就如同老虎在2000年加拿大公开赛上的冒险超远距离沙坑球,米克尔森在2010年大师赛树林中击出的绝世一杆,以及2012年大师赛新科状元巴巴沃森在奥古斯塔的阿门角丛林中击出的神来之笔,这些充满着力量勇气和技巧的脱困挥杆最终都成了铸就冠军的绝杀,而这些富有表演性的场面往往就成为了那些大赛的标志性记忆。 我们很难对脱困做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通常都是指的在茂密的长草区,打痕里,树林中,影响挥杆角度的困难球位,沙坑里面的各种恐怖球位;影响飞行路线的障碍;以及各种例如球车道,停车场,小卖亭,树上,水里,以及你能想到的一切非且OB可击打的落球位置,当你把球打到这样的一个位置,你就需要发挥你的想象力,做出不同于寻常的挥杆,向果岭进行攻击,我不知道我啰嗦的这一堆是不是已经把脱困的概念说全了。 任何一个打高尔夫的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情况需要脱困,有的脱困需要你用一记长杆在很难的球位把球打上果岭从而弥补开球失误造成的距离差;就像史蒂夫马里诺在2011年索尼公开赛上站在沙坑里用球道木打上坡长草球位上果岭;有的脱困需要你在绕过大片障碍内击出长铁杆;还记得2008年皇冠假日邀请赛决赛轮十八洞米克尔森在茂密的树林中铁杆盲打击出的绕开大树的神奇一球;还有的时候需要你在沙坑里面对一个非常规挥杆路线的救球,如同2010年莱德杯上西蒙尼斯面对一个在贴近沙坑边缘的下坡球位敢于陡直下杆救球到洞口赢得的满堂彩。在我们的记忆中成功脱困的场面太多了,这些脱困的技术又对我们业余球手有着非常大的启发。 为什么我说脱困是一种艺术,让我们分别从技术,心理,创造力,状态这四个角度进行剖析。 第一就是技术: 脱困成功率高的往往都是巨星们,因为正是由于他们在面临复杂情况下才能表现出他们的超人技术,这点和我们生活中的其他事情的规律是一样的。没有扎实的技术就不具备脱困的前提,因为很多的困难球位需要非常干脆,非常准确的击球,任何的拖泥带水都会造成灾难性的失误,因此首先在铁杆的击打,木杆的扫击上必须做到干净利落的击中甜点。扎实的基本功和柔韧的身体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PGA上救球最成功的人莫属老虎,老虎开球的狂野也让他有更多的机会去各种球位救球,然而救球时候需要高飞,低飞,左曲,右曲甚至更多疯狂的轨迹,老虎无疑是最近是十五年来最好的救球手,救球也成为了他的标志性技术,这也是为什么老虎能傲视美巡赛的重要原因,正是这种全面的技术才可以击出各种类型的球。个人认为2009年宝马锦标赛的第九洞 Par5是一个非常好的例证,当时老虎开球失误,进入树林,在茂密的长草区面对前方全部是高大的树木,只有距离不到二十米远的两棵大树中间有个狭窄的缝隙,老虎果敢的打出一个低飞球从两棵树中间穿过,然而在阵阵欢呼中球却滚到另外一棵大树下,大树的树干和枝叶完全挡住了进攻果岭的路线;老虎在这里身体略微下蹲,挥杆轨迹是一个非常明显的inside-out的轨迹打出一个低飞的左曲球,球弹上果岭后推杆抓鸟,打出了失误-救球-再救球-抓鸟的一个典型的伍兹式救球案例。回顾这个球的过程,需要的技术有长草球,直线球,左曲球,低飞球。在我仔细研究脱困的规律时候我们必须要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卓越的身体条件也是必备的因素,因为有的时候需要超强力量的挥杆才可以从很深的球位打出,另外就是身体的柔韧性,当我们面对各种需要将身体进行弯曲扭动某个角度后挥杆的球位,良好的柔韧性就是一个硬指标了。注意看下面视频中的第六个,就是上面所说的这个救球。 此外各种沙坑的困难球位救球必须具备非常扎实的沙坑球技术,前面讲到的西蒙尼斯,在莱德杯对阵巴巴沃森之时,当巴巴将球轻松打上果岭,而西班牙老将面临一个几乎不可能的沙坑救球,球位于沙坑里面的一个下坡球位,而且还贴近沙坑边缘的位置,几乎没有让球杆往下切的那个空间,而且在下坡球位上很难把球切高,而唯一的陡直下砸式切杆很可能送不出去杆导致打厚,西蒙尼斯在一个身体非常倾斜的站位下利用准确的陡直下杆和身体充分转动送杆竟然把球打到洞口,让巴巴非常震惊,其实回想起来这就是将最普通的沙坑技术和高抛球技术结合的打法做到极致而又滴水不漏。 对于业余球手来说,我们面临最多的脱困就是长草,而有些球场的凶险就是以长草著称,关于这点我看过很多书也在华堂著名的长草中无数次的脱困,我觉得长草中一个最重要的定律就是要先击中球,然后做到球被击中后在长草中停留的瞬间最短。这样才可以避免让球被草缠住太多影响飞行距离,因此首先选杆一定要比平时大一号两号甚至更多,具体选择要看球被埋住的深浅有很大关系;这时候的站位无论是你用3号铁还是P杆都要把球位放在右脚处,也就是从定位就开始避免球被击出后在草里以相对扁平的角度飞出去,因为这会非常影响距离,放在靠近右脚处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有利于球杆上杆下杆时候更加陡直的角度,也就是越是陡直的上杆,就越容易在靠近右脚的球位先击中球,让球以一个相对比较高的角度最快时间内飞出长草,这样才能保持球有一定的飞行距离,而在站位时候另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杆面要保持相对关闭,这样形成陡直的近“V”字形挥杆路线的能够最大程度保证球被球杆直接击中,减少杆头触球前被草缠住影响杆头的速度。在送杆过程中左臂一定要向前努力送杆,并且送到目标方向,保证球最大的向前性。 另外一个经验就是铁木杆的运用,铁木杆最大的好处就是杆头小,击球容易控制,在长草中经常能够发挥很大优势,分享我的实践经验,如果你面对相对距离比较长的救球距离,与其采用5号铁以上的杆去运用技巧莫不如用铁木杆轻松的打出去,后者更容易打出距离。学会在长草中运用铁木杆,利用握杆的长短控制距离,我相信你的长草脱困成功率马上会提升很多。因为长草的球滚动较多,击球前要充分考虑这个问题,如果旗杆插在果岭后面,你此时的想法应该是:让我用一记长草救球弹上果岭,滚到旗杆边吧!积极而富有想象力的心理不只是PGA球员的专利,将任何一次脱困前准备在内心中化为要为大家表演的心理,这点是至关重要的,这可不是唯心主义,后面的连载关于正面能量那个博客里面会专门讲述这个的理论依据。 第二是心理: 敢于在逆境中塑造强烈的自信心从而大胆冒险而且敢于承担风险,这本身就是强者必备的素质之一;我认为心理占据脱困成功率的百分之四十甚至五十,因为我自己的很多经验告诉我,当自己不自信的时候准备挥杆,即使面临的是一个不太困难的救球,十有八九都会有失误,关于这个脱困的心理以后还会在心理篇专门论述,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脱困时候必须有强烈的自信,永远想象脱困成功时候球的飞行轨迹和上果岭的位置,高尔夫是头脑带动身体的运动,头脑的指挥命令不能清楚和明确的送达,所有的动作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必须坚信自己能够成功,即使不能成功,也具备抵抗风险的能力;反过来讲既然具备承担风险的能力就干脆放手一搏,任何带有“千万别。。。”和犹豫的挥杆,都会造成更加毁灭性的结果,信心加上积极的想法是成功的重要砝码,这个对于职业和业余都是一样的。 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2010年大师赛决赛轮第十三洞米克尔森在树林中的206码的六号铁杆救球,在那个大左狗腿的五杆洞,老米开球进入右侧树林,那天的杆位插在果岭前部的下坡位置,非常靠近水障碍,米克尔森球位于一片散落的松针上,前面两棵大树给他留下一个狭窄的通道,事后球童马凯回忆道老米站在球旁边头也没回的跟马凯坚定的说:6号铁,马凯知道自己的老板要从这个位置穿过两棵树直接上果岭,于是他回答是不是需要缓攻一下,毕竟这是五杆洞,米克尔森的一个回答非常干脆:有些人就是要在关键的时候做出伟大的事情,我现在要做的就是这件事情,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他打出了被全世界高球迷公认为其职业生涯中最牛的一杆,球干净的被击出,从两棵树中间穿过高高飘起落在旗杆附近,正是这个球很大程度上击溃了对手的信心,从而让老米此后一马平川的赢下了自己的第三件绿夹克。 敢于在大满贯赛事中建立如此强大的自信,果敢的冒险强攻,莫过于职业高尔夫精神的最佳体现。这也是巨星和球手们最大区别,07年球员锦标赛上米克尔森在决赛轮第十洞面临一个200码的沙坑球,而球必须穿越茂密树林中唯一的缺口,但是他又一次做到了,并夺得了那届比赛的冠军。 老虎在2000年加拿大公开赛18洞那记跨越水障碍的213码沙坑球让后人叹为观止,很多年过去了,今天的PGA沙坑王卢克唐纳德曾经站在当年伍兹的那个位置,他是这样来评价的:这是一个站进去都让人觉得恐怖的沙坑,更不要想象去打出200多码飞跃水塘了。 2007年大师赛上老虎在树后救球打断自己的4号铁的事实充分证明了其无比强大的自信心和敢于承担风险的勇气。 球星们就是做出来那些让人难以想象的脱困击球才让令人更加肃然起,这也是我们每个业余球手最喜欢看到的高尔夫,而对我们业余球手来说,如果每次都是面对困难球位的救球选都择缓攻而不是放手一搏,高尔夫仿佛失去了很多乐趣,就像人生一样,有时候我们必须要有选择,有冒险,那些值得回味的人生片段往往都来我们**挥洒的时刻 第三是创造力: 很多的脱困球往往都是挑战自己的技术极限,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其实脱困为什么称之为艺术,就是因为需要有创造力的打法,有的时候需要通过大幅度的旋转绕开障碍,有时候需要一些超高或者超低的球避开危险,有时候需要在那些你永远想不到的地方进行挥杆,这种脱困中往往需要在预判时候有丰富的想象力,就像想象果岭上的球的入洞线路一样。即使球落在球道上也可能被一些天然的障碍物挡住,一样需要有创造力的击球。勇于想象,充分准备,有效的控制挥杆路径是成功的关键。 经典案例让我们回顾一下2008年皇冠假日邀请赛上决赛轮最后一洞米克尔森的挥杆,当时,米克尔森和同组的罗德-帕姆林打平,而场外的蒂姆-克拉克正在练习铁杆,等待着两人保par后加洞赛的到来。在这个433码的四杆洞,米克尔森的的率先开球进入了左侧的树林,而帕姆林的311的码开球稳稳的落在球道上,留下一个120码左右的绝佳进攻果岭位置。第二杆,米克尔森先打,进入树林后发现球位于一片高树林的里面,直接从树林上面越过-需要非常高的角度,而142码的距离对于挖起杆来说是不可能的,从CNBC sports报道的电视画面上看,直攻果岭需要打出一个难度很高的slice,而这个slice的难度在于他必须一开始就右转,绕过大树后再变成直线飞向旗杆,从理论上来说,这几乎是一个不太可能完成的挥杆。米克尔森仔细走过树林看过果岭和旗杆的位置后,没有太多犹豫就发力打出去,从电视转播的画面看,球几乎按照电视转播画出的路线直飞果岭,然而球并没有直接飞向旗杆,而是冲着旗杆后面的沙坑方向,幸运之神此刻似乎更愿意眷顾充满冒险精神的人,球正好撞在果岭的隆起的沙坑背部上滚了下来,向旗杆方向缓缓滚去最终停在洞口的9英尺处,电视画面上反复说这样一句简单的英文:Can you believe this? ,当老米果断推入小鸟后,最终赢得了他的第33座美巡赛奖杯。 另一个经典案例发生在2011年PGA 联邦快递杯总决赛的最后一洞,比尔哈斯在水中打出一记救球保帕成功,从而获得千万奖金,这也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球,在距离旗杆十五码左右的水中发力打出一记类似沙坑球的切杆,利用水的阻力将球停在洞口,这是一个可能打一百次都很难成功的球,而比尔哈斯的这记旷世奇作必将成为他职业生涯中最辉煌的一刻。 在我们业余球手中面对最多的就是球位前面的各种障碍区,以我的实践经验,做球的关键并不是站位,书中讲的通过站位技术打出左右曲球的打法不是不对,而是不可信赖的打法,往往由于站位的别扭使得我们信心不足导致失败。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正常站位的前提下简单的调整挥杆轨迹,做出向内或者向外的上杆,从而从一开始就主动性的制造出左曲和右曲的挥杆轨迹,下面一个图是一个非常好的示意图,可以看出很多种不同轨迹,而左曲和右曲的幅度主要取决于送杆,左肩膀相对比较低的收杆会使得左曲逐渐变大,反之左肩膀逐渐高的收杆会让右曲逐渐变大,但是前提是你的身体要稳固,要打出有控制的左曲或者右曲时候,一定要保持身体的控制不要幅度太大的晃动,控制方法就是减缓上杆的速度,因为你要做出的一个比平时正常上杆更靠内或更靠外的挥杆,这就更需要你减缓上杆速度,才能打出你要的挥杆轨迹,上杆略慢的节奏会帮助你下杆时候身体更加平衡,但是无论是左曲还是右曲的收杆,一定要让身体平衡的站住才能打出要的效果,否则会前功尽弃。关于低飞,我会在中长铁杆的连载章节中专门讲述。 第四就是状态: 即使是神也不可能每次脱困成功,因此脱困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当时的状态。 状态这个词很难用用一句话来形容,但是状态确是一个人当时的身体兴奋或者疲劳程度加上平静心态的综合体现,这也是职业和业余的一个很大区别,所以后面我才会用一个章节来讲述下场前的准备。如果身体状态不好或者心不净,救球的成功率会大大下降,这个最典型的例子还是老虎,老虎离婚之后的两年,也就是10年和11年,不但水平下降,推杆水平降到历史最低,救球时候经常看到他摔杆的镜头,由于开球成功率不断下降,救球的机会随之增加,一切都是环环相扣,信心的不足,外界的困扰,让状态不在的老虎再也没有往日救球时候的神勇表现,那么你再看2012年他东山再起后的PGA三冠中,就又出现在纪念高球赛第16洞那个超级难度的切杆救球以及在上星期刚结束的农夫保险精英赛上的多次神勇救球夺冠。仔细分析我们发现,每个球员救球最成功的时候一定是他状态最神勇的时候,那些状态不在的时候有其实更多的救球,只是因为成绩不佳没有被电视上转播出来而已了。 即使对PGA球员来说,脱困救球仍旧不是一个超过百分之四十成功率的事情,因此这与球员状态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另外一个例子就是约翰达利,这个曾经在英国公开赛上没膝盖的长草中常常成功救球的大力水手,在职业生涯的最差几年,救球失败的案例一度成为了PGA的笑谈。 对于我们业余球手来说,量力而行是非常明智的,虽然我们需要冒险,但是我们毕竟不具备很强的控制风险的能力,因此在有些难度救球上,要充分考虑自己当天的状态和前面的表现以及是否有急躁的心情影响自己,如果有,千万别冒险,代价肯定会更加惨痛。虽然脱困是一门艺术,但是它的驾驭难度需要我们在有些时候必须考虑将风险降到最低,善于在每个洞打完后自我总结并调节心态是对自己状态的一个很好的检验。 好了说到最后,就像以往一样,难免要来一段精彩的TOP排名,其实我在上面的四个方面的分析中也列举了很多著名的脱困案例,我个人还是钟情于那些敢于在大赛中脱困成功的典范,就像我上篇讲的一样,每个PGA球员都是脱困高手,因此如果让我选出最top实在太难,因此我换一个角度让我基于我上面的四个分析角度列举我心中脱困救球能力最强的四大天王。当然因为没有太多影像记录,我们在这里只能向三位老前辈,帕尔默,尼克劳斯,普莱耶表示歉意,我相信他们肯定也有很多值得回忆的救球瞬间。下面四个人我认为是兼具力量,勇气,创造力以及大满贯赛事成就与一身的传奇英雄。 第四名:巴巴沃森 大师赛的新科状元正是凭借一个富有创造力的脱困救球一举赢得首个大满贯,在一片树林里面距离果岭155处打出一个转了30码以上的左曲球打上果岭,成就了一个最美国式的传奇般的胜利,而第四名给他还因为他具备长打的能力,良好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柔韧性,能够做出很多各种挑战身体极限的姿势,要知道奥古斯塔的这一经典救球他使用的可是52度挖起杆。而传奇的经历和突出的个性也是一个未来脱困高手的必备特质。我相信巴巴沃森未来必将不断的延续他的神奇。 第三名: 米克尔森 前面讲了很多关于他的故事,就在我写下博客的时候,此刻米克尔森正在踏上夺取他的第四十一个美巡赛胜利的路上,左撇子具备乐观的态度和良好的风度,最重要的是他内心中那颗勇于冒险的心,二十年美巡路,冒险王非米克尔森莫属。 第二名: 泰格伍兹 老虎的最辉煌期间也是他脱困能力的巅峰,那时候的老虎的信心是前所未有的,还记得老虎在07年大师赛上树后救球不得已打断自己的四号铁的故事吗?这是多么强的信心和对自己技术的超级信赖,从12年到现在,随着四个美巡赛的夺冠,那个巅峰时期无所不能的老虎又开始发挥他的救球绝技了。去年纪念高球赛那个切杆被尼克劳斯称为史上最贪婪的切杆,面对水障碍和下坡旗位,敢于在长草中全挥杆打出一记高抛入洞,这是状态回升的最有力证明。 第一名:说到这里,各位看官你们是否迷惑了,为什么第一不是老虎,我要说的这个人我想应该无愧于这个脱困王的称号,因为他曾经五次夺得大满贯,具有极强的个性和自信心以及感染力,球员期间成就斐然,淡出之后率领欧洲队在莱德杯上披荆斩棘,其英勇好斗的精神广为流传,对,他就是2011年5月7日辞世的西班牙传奇巨星名将塞弗-巴耶斯德罗斯,赛弗一生战功卓著,其独特的个性让很多人诸如米克尔森,老虎都非常尊重。他曾经为世人表演过诸如停车场,树下,沙坑等很多不可能击球的位置的脱困,1979年英国公开赛决赛轮最后一洞中停车场打出著名的一击抓鸟夺冠;他曾经在所有开球均不在球道上的情况下竟然每次都匪夷所思的救球成功,仍然打出红字,堪称奇迹,仿佛这位西班牙巨星天生就是高尔夫球场上的魔术师,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为大家上演了无数次绝地大反击的场面。今天仙人已驾鹤西去,此情只待追忆! 高尔夫的脱困救球是一门艺术,它让我们看到的是高尔夫世界中神奇的另一面和正在被不断书写的高球历史。 写完我心目中TOP4点评,本篇连载也要结束了。此刻正值午夜,看窗外满天星斗,顿觉神清气爽,荡气回肠之势仍旧绕梁,真有痛饮三百杯之豪情。值此新春佳节,仅以此文恭祝大家春节快乐,春节之后我将在遥远的澳洲为大家再续新篇! 作者:打爆一号木于,2013年2月4日,北京家中。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求职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