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球理论:聪明的赢不了球,笨的打不出好成绩
作者:playergolf 来源:唐高网 日期:2013-10-11 浏览 2

高球比赛打四回合,天天都有可能变盘!尤其是决赛第四回合,有些选手前三天异常勇猛,决赛却兵败如山倒,简直是惨不忍睹。而球星级的人物,表现却是大不同,总能在最后一天反败为胜,让球迷、粉丝大呼过瘾。为什么有人能逆转胜,有人老是顺手输,综合许多比赛的数据,发现有这么个高球方程式,「聪明的赢不了球,笨的打不出好成绩!」 比赛期间,选手除了杆弟,亲人或是教练都不能给围绳内的选手任何指点、帮助,否则就触犯高球规则。 换言之,高尔夫是一个得自己决定命运、强调自我判断的运动,选择怎样的击球路线,拿那一号球杆,坚决的执行自己的决定,好坏都由自己承担,结果都是你自己的抉择。正因为没有他人可以推委卸责,有些人打没多久,发现这球得花时间苦练,又找不到进步快捷方式,太辛苦了,于是选择挂鞋封杆,不玩了。 不打确实不会输,继续打也不见得能赢!只不过,人生老是选择不会输的那一边,会不会无趣、太平淡。 继续练下去就会有新想法,原来我的身体这么不听话,原来挥全杆要「定住」有这么难。再练下去,乐趣开始来了,挥杆原来不是用力,而是顺势而发。举一反三的会联想:顺势如果用在事业发展,好像也能通耶!十四枝球杆就像十四个员工,枝枝不一样,各各不相同,如果能驾驭球杆,让员工发挥所长,那么企业不就……… 打得到球,会开始想要下球场试看看,到球场上一打,奇了!怪了!怎么跟练习场又完全不一样。练习场打得到,球场不见得OK;球场上打得到,比赛不见得如意。有些球员打好玩的,成绩还不错,一玩真的,球就开始歪,果岭上怎么推,就是不进不了洞,问题在「想太多!」 听过卖牛奶女孩的故事吗? 伊索寓言中,有位满怀希望的女孩,顶着牛奶往市场走,她计划将卖牛奶所得,买一斤鸡蛋,鸡蛋可以孵出十只小鸡,小鸡养大可以卖掉,赚的钱再买两桶牛奶…。于是一桶牛奶,在不远的将来会变成两桶、四桶、八桶,然后小鸡也会十只、二十只、四十只、八十只的增长,富有的日子,几乎就在眼前。 卖牛奶女孩在短短的路程中,用「简单的数学」轻易地编织起美好的未来。小朋友看了这个故事,也会觉得有趣,或许说不出所以然,但他们心里应该也感受到,那个女孩的无知及不切实际。选手在比赛时,也常常会沈溺在自己编织的梦想,不愿面对真相。这或许可以称为「卖牛奶女孩症候群」。 选手比赛的结果可能有三种,第一种是感觉动作很好,成绩也不错。另一种感觉动作不好,成绩却能理想。还有一种是感觉动作很好,但是成绩不理想。 感觉好成绩好,算是完美状况,没什么好讨论的,最多请他或她,多参与慈善活动,捐点钱,买心安。 感觉好成绩差,这人的问题大了,现实跟虚幻分不清,等成绩更差些,早晚崩溃,接着就自暴自弃了。 感觉差成绩好,这样也不好,可能是意志力强,控制生理发作,等目的达成,意志力分散,身体就爆了。 潜意识中,我们都会有「为什么其他人不这么做呢?」的声音响起。这个理智的声音时常被压抑,因为我们宁取虚幻的空想,也不要残酷的现实,这就是「卖牛奶女孩症候群」! 所谓「聪明的赢不了球」,意指太过聪明的选手,老是在注意同组竞争者的杆数,只要赢别人一杆就好,只要比别人好一点点就满足了。这些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选手忘了,高球赛有一百多人,比杆赛可不是比洞赛,你确实赢了这组的所有人,但是前一组原本落后的,居然在最后一天超越了你。 至于「笨的打不出好成绩」呢?一场球赛有四个重要因素:球场、球杆、球跟球员。在比赛的过程中,你不仅得控制自己的生理与节奏,保持挥杆动作的一致性,把球打到球场最安全的位置,打出好成绩的秘诀是:十八个洞要减少犯错误。脑筋不好的,想不到这一些,只会怪罪大自然,帮自己失误找借口。 最怕遇到这种人:「我今天打得很好喔,开球三百码,只是老穿进树林里(球道的转折点在两百五十码)。铁杆更赞,可惜老是差一点点上果岭(一百五十码你拿挖起杆打,有什么困难)。推杆棒透了,就是被草纹带开,没进洞(你顺草、逆草分不清)」问他到底打几杆?三轮车啦! 作者: 罗裕霖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求职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