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场路的故事 寻觅老武汉高尔夫球场遗踪
球场路上的辛亥首义烈士陵园
租界让武汉留下历史的伤口,却也带来一些新的生活风景,比如电灯和自来水、汽水和冰淇淋,还有跑马和打球。球场正街就这样悄然进入人们的视野。但“球场”究竟是什么球场?答案却是网球羽毛球足球五花八门。近日,地图收藏爱好者施峻,在记者面前摊开百年前的老地图,那上面球场街的位置赫然写着:“GOLFCLUB”(高尔夫俱乐部)。 威海刘公岛据说目前是中国首个高尔夫球场诞生地。如果那张武汉老地图无误,那么江城的首家高尔夫,或许不会比威海那座迟到太多。一条球场正街,引来一个“神秘的所在”。 看图:忽隐忽现“高尔夫” 地图收藏爱好者施峻,在南湖家里摊开了7张地图,“球场”像一个神秘的影子,忽而出现在这张地图上,忽而又在那张地图上消失,忽而又在另一张地图上变了面孔。 捉住这个“球场”,或许就掐住了球场正街的脉络,就捏住了绑着一幅历史画卷的绳子的绳头。 第一个“捕捉”到球场的,是1902年英国设计的汉口租界规划图。这张图上已经明显标出了铁路和大智门火车站(标为“PASSENGERSTATION”),“GOLFCLUB”在大智门车站西北,一条小路从英租界穿过铁路,延伸到高尔夫俱乐部的图标上。 在1906年至1907年之间的《武汉三地之图》上,框出了球场的大小,注明为“ゴルフ俱乐部”(“ゴルフ”即日文的“高尔夫”,)。这个球场比它北面的跑马场面积要小,“那时候不太可能有现在这样的标准高尔夫球场,应该是个小型的高尔夫球场。”施峻说。 他收藏的民国九年(1920年)武汉书业公会印行的《实测汉口街道全图》里,“高尔夫俱乐部”变成了“抛球场”),“以前在上海也有‘抛球场’这样的说法。”施峻说,一说“抛球场”是“迷你高尔夫”,另一说则是“英式撞球”。 “高尔夫”名字的消失,是在1938年的《最新汉口市街详图》,图上只剩了“球场”。施峻说,或许1938年武汉的烽烟掩盖了这片休闲的所在。1939年,标注为“昭和十四年”的《汉口武昌市街详图》上,依然是“球场”二字。这名称延续到1949年)。所不同的是,推测时间1945年或1946年的地图上,还有1949年的地图上,“球场正街”或者“球场街”的字样,已经清晰地标注在地图上了。 探访:痕迹湮灭成市井 今天我们还能找到老球场吗?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站到了球场路的入口处。 今天的球场正街,1954年时被解放大道一分为二,靠近京汉大道的一段是球场街,而另一段是球场路。球场路上,有武汉4处仅存的辛亥首义烈士陵园中的一处(后来合并为3处);路边的武汉花鸟市场生意兴隆,鲜花娇艳在街边;武汉六中围墙里藏起来的老房子还亮着灯,然而出入其中的人早已没了踪影……绿藤偎依,法桐挺拔,绿色的冠盖连成一条清凉隧道。 如果说当年球场里挥杆开球的悠闲还在流传,那可能就是街头一字排开的象棋盘,数十个穿着汗衫或光着膀子弈棋的老汉,还有那街边给女儿扎小辫的妈妈了吧。 记忆:史载球场仍是谜 今天的武汉人,对于“球场”的记忆是模糊的。 今年已经89岁的老武汉万生鼎老人,对球场并不知情。作家方方所著的《汉口的沧桑往事》一书中,提及球场也非常简略。球场路上的居民,说起球场都摆手不知。《武汉市志》对球场正街(包括球场路和球场街)的描绘要详细一些。市志中写道:“1912年,球场街所在地为荒郊野外,居民搭棚散居,不成街巷。1916年后……德租界工部局在铁路外鸭蛋壳(今亚单角)修建德国球场,以篱笆作围墙,在球场的北边修建一条马路。此路初成时,为大智路至洋商球场的牛车土路,球场建成后,土路扩宽为马路,直抵球场正门,故得名球场正街,亦称球场街。” 史料语焉不详,人们也只能从地图那勾勒出来的一方天地,以及今天这街头领略到的悠然氛围,去感受当年这一片的风景。那座球场转身走进了岁月烟云里,至今都没有出来。 高尔夫在中国 按照现有资料,现代高尔夫大约为19世纪后半叶传入中国(也有关于高尔夫在中国起源的说法),威海、上海和厦门鼓浪屿都曾传出是最早的高尔夫发起地。这项运动在20世纪中间的几十年中,在中国极少出现,直到1984年,中国大陆的第一家高尔夫球俱乐部在广东中山诞生,1985年,中国高尔夫协会才正式在北京成立。武汉上世纪90年代再见高尔夫的身影。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