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的十八般武之:长打为王
作者:bjgolfer 来源:唐高网 日期:2013-05-15 浏览 1

长打是一门不折不扣的暴力美学。小白球划破长空,穿透空气,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曲线飞向远方,酣畅淋漓。在高尔夫的赛场上,一记记长打时而飞越山川,时而穿跃河流,其气贯长虹之势于电光火石之间让高尔夫赛场上的一切障碍瞬间化为乌有。似足球中的远射,似网球的中ACE,长打就是这么有魅力,让人在赛场永远都感受到最强的活力。JB霍姆斯的浑然天成,阿尔瓦奎罗斯的风雷一击,巴巴沃森的神来一笔,约翰达利的摧枯拉朽,分享长打的故事,就像讲述一部英雄的传奇。。。 我热爱长打,喜欢超越300码的开球劈开球道,给予自己最愉悦的高尔夫快感和信心,也给对手以最大的震慑,下面我将跟大家分享一下长打的故事。 如果我们将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以及九十年代,再到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的头三年做一个比较,我们越来越发现一个现象:得长打者得天下,虽然这句话说的略有偏颇,但是我用实际的数据来解读,在九十年代,在PGA赛场上平均开球距离最远,也是平均开球距离能超过300码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老虎,一个是约翰达利,老虎一共赢得过73场美巡赛,达利赢过95年的英国公开赛和91年PGA锦标赛,那个时代球场不像现在动辄都在7500码以上,没有钛金属的Driver杆头,因此你可以看到很多各种身材类型的人也能夺取美巡赛的分站冠军,长打似乎没那么重要,可是老虎的出现已经让人们看到长打者的优势。亚当斯科特曾经讲述在青少年时期去美国训练,在练习场上跟老虎毗邻,发现老虎的三号木甚至比他的一号木还远,叹为观止。在那个时代老虎的一号木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五杆洞之王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树立。而达利在95年的英国公开赛时候是他的巅峰状态,几乎用强力的一号木摧毁了英国公开赛的一切对手,暴力征服了老球场。此刻暴力美学的时代才刚刚开启。 进入到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老虎的时代,2000年至2001年,是老虎统治的时期,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在2000年的美国公开赛他以15杆在圆石滩大胜的那个时候,有一个球让很多当年的观众印象颇为深刻,也就是用那个时代的老三号木击出295码在Par5 两ON, 其穿透力极强的一号木为他在圆石滩留下了千古绝唱,其带有强劲爆发力的下沉式挥杆技术独树一帜。这个时代的美巡赛场上老虎的长打是极具优势的,另外一位四度大满贯得主米克尔森曾经40次获得美巡赛冠军,同样是一位长打者,在2012年底的观澜湖汇丰赛上,其中一轮他在四个Par5全部两on,仔细看大师赛你会发现他在奥古斯塔的Par5总成绩单上比老虎还要好。在这十年,还记得来自南美的长打者卡布雷拉两次夺取大满贯吗,07年在奥克芒的美国公开赛最后一轮狭窄的球道上曾经轰出397码。在这十年的后半段,一些年轻的长打者逐渐涌现出来,在赛场上让人看到了一种更疯狂更刺激的高尔夫,当年轻的巴巴沃森初出江湖与维杰辛格同组,结束比赛后维杰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很难相信人类可以把球打这么远”. JB霍姆斯业余时代曾经与卡波斯一起打过练习场,当卡波斯看到年轻的霍姆斯用练习场的球连续击出370码后不禁感叹他们的时代要结束了。 当高尔夫进入到第二个十年,老虎威风不在,诸侯纷争,我们来看一下2012年美巡赛都有哪些长打者夺冠:老虎,麦克罗伊,巴巴沃森,米克尔森,佩特森,福勒,达斯汀约翰逊,布拉德利,尼克沃特尼,而这些人当中,除了福勒,佩特森外,其他人均在2011年夺过冠军,而在2011年的夺冠名单中还包括澳洲长打者杰森戴伊和委内瑞拉猛男维加斯还有盖格古斯。反过来看像纯粹以短打著称的球手们逐渐淡出视线。当然了,在长打者之林屹立的仍然还有像唐纳德和保尔特这样的奇才,但是唐纳德靠得是超稳定的中长铁和过硬的沙坑功夫;而保尔特靠得则是神奇的推杆技术。这些在后续连载中会有专门的描述。 综合分析,长打者夺冠的概率在逐年上升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现象,今天的PGA赛场上你看到的更多是天天去健身房的精壮男,这种趋势必将延续下去,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球场的距离增加,没有距离在球场上很难获得更多的birdie机会,以奥古斯塔为例,我印象中的长Par4 有第一洞的445码,最后一洞的465码,阿门角的两个Par4分别是495码,505码,今天在PGA赛场上500码左右的Par4已经比比皆是,很多PGA球场都把最后一个收尾洞设置成一个绝命的长Par4,国会乡村的18洞500码岛形果岭;呼啸海峡最后一洞500码果岭被水障碍和乱草区包围;凯迪拉克锦标赛的举办地多拉俱乐部最后一洞号称美巡赛最难一洞也是一个490码左右的Par4,奥古斯塔的收官洞465码也是一个大右狗腿的Par4. 这些收尾洞的设计无疑对开球距离有很高的要求。 2012年PGA 开球距离最远的前四名合力拿下来七个PGA冠军,足以说明长打的重要性。九十年代著名女球手索伦斯坦讲过一句话:我宁可在200码的球道上击球,也不选择在150码的长草中击球,开球上球道是所有选手追求的目标,而巴巴沃森在2011年美巡赛的数据足以证明,他的开球准确率排在150左右,但是他的上果岭率排在第二名,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虽然很多时候在长草,短草或者球道沙坑,但是他总是在距离果岭不远的地方进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也打破了传统定律。 世界上有很多专门的长打比赛,但是那些能击出400多码的壮汉并不具备在紧张的赛场上和高压下祭出封喉一剑的本领,真正的长打王都是那些敢于在关键比赛中上面对狭窄的球道或者大片的障碍区勇敢发力的英雄,一如麦克罗伊在富国银行锦标赛狭窄的球道上击出377码;巴巴沃森在凯迪拉克锦标赛17洞敢于过水直接进攻370多码的果岭;达斯汀约翰逊在美国公开赛圆石滩284码的Par4 三号铁直接打上果岭;JB霍姆斯在08年莱德杯最后一天个人赛16号洞击出近400码的球劈开球道,最让我个人欣赏的长打有两次印象最为深刻:一次是巴巴沃森在11年现代汽车锦标赛最后一洞663码的Par5,第二杆距离果岭348码处用一号木在球道上强攻,穿越大片水障碍弹上果岭抓鹰,其勇气和力量叹为观止!另外一次则是11年世界比洞赛巴巴沃森对阵JB霍姆斯,那真是美巡赛近十年来最精彩的比洞赛对决,堪称火星撞地球,在一个574码的Par5,两个人分别开出400码和410码,双双两上抓鹰,传奇永驻!而恰恰是这两个人都有着独特的挥杆技术,一个是超级大幅度的上杆,上杆到顶点眼睛的余光甚至可以看到杆头,用超长的挥杆幅度制造出最大的加速时间和加速度; 另一个则是举火烧天浑然天成的上杆,将球往天上打的感觉,所以仔细回味每个超级长打者似乎都有着与生俱来的独特个性. 说了这么多,回到长打技术的话题,我想用我个人的经验和各种书籍杂志上技巧描述来分享一下我的几个心得。如果你看每一期的高尔夫大师和高尔夫,几乎都有球星们一号木的动作以及介绍一号木打远的技巧,然而仔细分析后你会发现技术流派实在太多了,技巧实在复杂,有些甚至根本无法效仿,我个人认为保持挥杆平面在什么轴心内,什么想象身后有什么玻璃板或者有把椅子靠着你之类的话统统都是垃圾,这些简直就是天书,就像你学习机械制图的时候非得让你去想象一个四维空间的难度一样。我觉得一号木的长打技巧有三个最重要的环节,也都有相应的方法调整 1. 击中甜点: 击不中甜点的话就算李元霸来打也没戏 , 2. 杆头的速度和杆头的定位角度:形成加速度是非常关键 3 身体力量的运用:减少力量漏洞 先说第一个击中甜点,击中甜点我觉得最有效的理论就是保持尽量稳定和扁平的上杆角度,尽量使杆头沿着地面启动上杆,可以最大化的延长你的挥杆平面(源自曾雅妮的理论),从一开始就形成扫击的势头,找到那种让你左侧腰背肌被拉扯的感觉,在上杆过程中尽量让你的右膝盖保持弯曲,而不是直直的,这样会积蓄很多的能量和空间让你进行加速,这点可以参考保罗凯西的说法,我建议大家有精力可以看看伍德兰德的上杆和下杆,整体身体定位时候就比较低,两个膝盖上杆时候始终保持弯曲去积蓄能量,2012年PGA全年开球最远就是该君现代汽车锦标赛上轰出的450码。 再说说第二个要素关于杆头速度和杆头定位,制作最快的杆头速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人真正挥一号木时候往往从一下杆的瞬间就想发力,于是不自觉的右手开始主动加速,这样会使整个右臂都会变得紧张,打个比方,你做一个抽鞭子的动作,如果你的右手始终崩的很紧去抽,其实你是不能把鞭子的力量完全抽上,而是应该放松右手释放力量在抽到目标的时候达到最高速度,所以我建议大家在练习场练球的时候可以很随意的站位,就像抽鞭子一样的抽球,找到力量释放和加速度的感觉,我每次在下场前热身的时候经常做这个练习,这也是一个韩国PGA教练给我的指点。 关于杆头的定位,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理论就是形成向上击打的角度,就像乒乓球中弧圈球是速度最快和加速度最快的球,而弧圈球的最重要击球要素就是向上击打,形成加速。关于这点可以参考09年一期高尔夫大师上关于探讨为什么老虎开球不如JB霍姆斯远,其中有两个人的挥杆角度和线路的详细图解,两人挥杆速度接近,最重要的差别就是击球瞬间对球形成的击打角度不同。在高尔夫百佳教练中有一个“O元素”理论(详见07年高尔夫杂志),O元素指的就是击球瞬间髋部形成的向上的角度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当你形成的夹角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形成最大值的时候,你的击球理论上可以达到最远。总结起来:上杆时候保持稳定的扁平的横扫地面的上杆,定位时候保持向上击打的角度一直到挥杆瞬间,你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最后谈谈身体力量的运用,我曾经在佘山现场观摩过几次汇丰,09年在佘山的第九洞我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角度看到过欧巡赛长打王阿尔瓦奎罗斯的三号木开球,我感觉他的肩膀好像转了一个360度的感觉似的,整个肩的转动幅度让人难以想象,把他1米9身高的优势通过异常充分的上杆和下杆发挥到了极致。很多人忽视肩膀的动作,其实正确的下杆应该是由左侧胯部启动,形成一个挥杆的空间,进而形成杆头滞后,然而对于业余选手练习这个难度太高,很难体会。所以在看了很多书籍后我找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下杆的开始主动而不是被动的转动你的左肩膀,感觉让左肩膀主动向脑后旋转,这个动作可以有效的带动你的左侧身体一起向目标转动,从而将你的身体的动能开启,让你不是完全在下杆过程当中利用右手主动发力,各位看官,用我说的方法打出你梦寐以求的小Draw吧!第二个要点是我去年开始体会的,也就是在下杆一瞬间同时做两个动作,一个是将左臂完全打直的向目标方向挥去,同时将头部向反方向转动,这样会形成一个将自己身体横向拉伸到最大的过程,其实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完美的送杆过程,同时避免鸡翅膀的产生。送杆也是将球击远和做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2012年打球我非常注意这两个环节,因此我的开球成功率大幅度提升,有好几次都做到14次一号木全部上球道。这是我在研究理论后的一个行之有效的体会,希望大家也可以试试。 另外我想多谈一点的是关于收杆时候身体的平衡问题,在高尔夫大师和高尔夫杂志中多次邀请世界排名第一的高尔夫教练布茨哈蒙讲述技巧,他都讲了同一条:用80%的力量挥杆,挥杆后保持身体平衡。一句简单的话蕴藏很深的道理,大家知道我们打球经常讲一句话:放慢的挥杆节奏,注意你的挥杆节奏。。。节奏这个词经常被提起,可是什么是真正的节奏的解读呢?很少有人说起,我觉得所谓的节奏就是正确的上杆下杆的身体动作顺序,一个完整的过程需要有腰,髋,肩,腿,手,头的配合,如果一个正确的动作顺序当中,有某一步快于下一步或者慢于下一步,你的动作就不能按照正确的顺序完成,你也站不住。所以你要做的就是不断重复动作的顺序,始终记住保持收杆时候的身体平衡性。当年面对一个左右OB的窄洞开球时候,什么都别想,就想着轻松挥杆,击球后身体平衡的站住,做到了,你的球不会出大事,这是我多少次验证过的真理! 上述开球心得分享都是我个人经过很多理论研究后得以实践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毕竟我还算是练球勤奋而且勇于进行理论实践。 好了,本期“长打为王”的连载就写到这里吧,写了这么多热血沸腾的文字,只是源于我对长打的偏好,但是长打毕竟只是男人们显示力量获取快感的一面,不代表高尔夫的一切,长打固然美妙,然世间事必有因果,正所谓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也能再逢春,在今天的高尔夫赛场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那些长枪短炮的精彩对决,像世界比洞赛蒂姆克拉克横扫老虎;莱德杯西蒙尼斯大胜沃森;唐纳德战胜巴巴这些经典案例,这些将在下一篇连载 短切致胜 中继续为大家讲述。 作者:打爆一号木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求职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