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高尔夫的起源说
作为系统学习过高尔夫专业的人,我曾不止一次研读过这项运动起源方面的著述,也曾多次阅览过许多学者关于这一方面的论文,其中不乏独辟蹊径、观点独到的。之所以再写这样一篇文章,并非为了老生常谈:一来是想让自己温故知新;二来是想摆脱教学式的论调,为不了解这一块知识的人做些介绍;三来,也是想舞弄一下文字,批一批个人觉得荒谬的观点。
首先还是要简单介绍一下时兴的四种高尔夫起源学说:一是苏格兰起源说;二是荷兰起源说;三是法国起源说;四则是中国起源说。
一、苏格兰起源说
影响力最大的自然是苏格兰起源说,也应是世人最愿信服的学说,因为它兼具浪漫与理性。
试想一下,茫茫的苏格兰滨海草原之上,牧羊人一手握着鞭子,将小石子抽打起来,高高地飞跃过悠然觅食的羊群,石子儿差点就蹦入野兔留下的洞穴了。牧羊人又是兴奋,又是遗憾,拧开随身携带的容量为18盎司小酒壶,熟练地拧开,将最后1盎司的烈酒倒入瓶盖,一饮而尽。尽管这闲适惬意的场景只是一个缺乏考证的传说,却恰好能与广大了解或是不了解高尔夫人们追逐的生活意境相契合,也与现代高尔夫所要带给人们的真实体验十分吻合。
从理性的学术角度来讲,高尔夫运动在苏格兰地区无断代地传承了下来,并逐步流传到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其他国家与地区。更为重要的是,现代高尔夫运动的规则源于18世纪中期苏格兰爱丁堡地区的球手一同制订的“Leith规则”(又称“十三条规则”)。现今的高尔夫规则里仍到处可见这原始规则的影子。
为此,不论是感性浪漫的人,还是理性谨慎的人,大多愿意将苏格兰视作高尔夫发源的圣地,这也自然是情理之中的。
二、荷兰与法国起源说
《冰上打高尔夫球的人们》这样一幅精彩传神的荷兰油画作品,以及荷兰语中“Kolven”这项古老的运动,自然让人们将其与高尔夫的起源系上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好事的法国人也同样对自己在古代的球与杆的游戏浮想翩翩。但是这两个国度的这些运动并未传承下来或是传播出去。其实仔细考究下来,两国的运动普遍缺乏一项真正意义上高尔夫运动的基本元素——洞。高尔夫运动是将球在球场上驱动,球场上分布着设计的障碍物,这些障碍物阻止球从开始点飞向空中,而后到另一个点的前进,以球进入洞中而告结束。
三、中国起源说
也不知道这种学说是否在海外也同样热门,在我看来这似乎是文人爱国情怀泛滥的产物。首先简介一下,中国在唐代有一类运动叫做“步打球”,后逐步演变为宋元时期的“捶丸”运动,一直流传到明朝。这些运动都是以球杆击打小球入洞,在形式上确实与现代高尔夫球运动极为相似。仔细考证下来,我国古代确实是有“内臣净扫场中地,官里时来步打球”的内院诗歌来吟咏这项运动,也确实有《侍女捶丸图》等形象生动的国画来描绘这项运动,更有宁志老人编写的《丸经》一书来记述这项运动。于是,中国的文人们开始热血沸腾了,编撰起高尔夫源自中国的学说。
仅凭着一腔热血,便能无视中国高尔夫运动其实是舶来品的现实?国民政府为了联络中外感情,加强与在南京外籍人士的相互沟通,决定于1930年冬天筹备成立野球会,类似于现在的高尔夫球会员俱乐部。球会成立后,有关的人员四处选址,以年租金1800元租下陵园界内东窪子村附近山地1200亩作为球场用地(即中山陵园风景区灵谷寺),于当年开工建设,共建成球场6个,会所一座。这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尔夫球场,它可不是捶丸渊源流传而下的产物。
我也不禁联想起某国就端午节习俗向联合国申遗,这种为我国人民所不齿的行为,是否也与学者们强撰高尔夫的中国起源论相类似?我又忆想起前几年,国际足联承认足球运动起源于中国的蹴鞠,然而至今中国足球依然羸弱不堪。即便就是中国起源,或许也就仅能增添国人的几分虚荣感,对于中国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又能多少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呢。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