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教练张柏山:用球杆挥动职业人生
作者:bonnie2010 来源:唐高网 日期:2012-06-06 浏览 11
一个来自台湾、走遍东南亚的高尔夫教练,带着一颗教学相长的心、带着高尔夫的绅士精神来到厦门,把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高端的高尔夫教具带给我们,他叫张柏山,他说高尔夫是一种精神。 十岁那年用竹子打球 生于1966年的张柏山长着一张年轻的脸,他说自己更有一颗年轻的心,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高尔夫带给他的精神。就是面前这位年轻的教练,却有着长达30年的高尔夫教龄。 张柏山的童年在台湾林口高尔夫球场旁度过,因家里的土地卖给高尔夫球场,年纪小小的他每天都能在球场外看着那些小白球扬起、落地,而这一切深深地影响着张柏山,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说:“从那时开始就爱上了这些小白球,那时球杆很贵,我们就用竹子做成球杆,练习打球。”十岁那年,张柏山得到启蒙老师——台湾高尔夫名将陈志明的指点,开始自我练习。 初一暑假,第一次参加台湾青年杯国家赛事的张柏山,击败国家代表队选手谢锦昇,获得个人乙组第五名。一鸣惊人的他得以入选林口代表队接受系统正规训练,由亚洲高尔夫大师吕良焕亲自调教。就在张柏山踌躇满志,准备在高尔夫职业选手道路上一展拳脚时,家中的变故让他无法继续走上职业选手之路,转而从事教练工作。谈及此,张柏山眼中有些许落寞,他说:“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成为职业选手,走上世界舞台。虽然有遗憾,不过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转而从事教练工作的张柏山在受训期间接受了系统正规的日式教学法,之后在教学过程中又学习了美式利百特教学法、女子教学法等,这些丰富的经验为他之后的教练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带给厦门多元化的教程 在二十余年之间张柏山游走加拿大、东南亚等国家,却从来没有离开过高尔夫这个职业。 半年前,张柏山带着5000元到厦门旅游,他没有想到就这样和厦门这个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到厦门的第三天,张柏山游玩南普陀之后拐道厦门大学,操场上“高尔夫练习场”的指示牌立刻吸引了这位教练。当他来到练习场,看到里面的孩子正在练球,却使用了错误的练习方式,这位“老”教练竟然情不自禁地上前指导起来,一指导就是一个多小时。此后,厦门大学的学生们常常邀请张柏山来上课,而他就这样喜欢上厦门,喜欢在这里教同学们打高尔夫。 决定留在厦门的张柏山对厦门高尔夫市场做了一番考察,他发现厦门教练团队的水平和国际水准相距甚远,很多教练都是球童出生,没有经过系统教学模式的培养,而使用的大多是美式教学法,他说:“每个人的体型、体质不同,教学方式也要因此改变。东方人普遍没有西方人高大,使用美式教学法很容易受伤。”看到差距的同时,张柏山也看到了厦门高尔夫市场的上升空间,于是他决定举家留在厦门,成立了厦门圣路威高尔夫学院。 两个月前,张柏山在诺斯蒂俱乐部的练习场内,购置了最先进的教学硬件,组织了资深的教学团队。他认真地说:“高尔夫教练一定要达到感恩、专业、热情、沟通这四个要素,而只有有经验的教练才能够做到,所以我组建的这个团队网络了全省最资深的教练。还有,目前国内市场上高尔夫教材不超过100本,而且只有美式教材。这次我从台湾和日本带来了400多本教材,希望能给学员带来不一样的气象。” 高尔夫精神要从孩子开始 在张柏山眼里,高尔夫的精神应该从孩子开始。他认为高尔夫教练更应该教会学生一种品质,要有绅士风度、要重礼仪、要知道享受自然、要尊重球场设计者、要先享受过程然后才是结果。从教这些年,他觉得是高尔夫让他的人生哲学不断精进,所以这样的精神应该从孩子开始开枝散叶。他说:“高尔夫最佳学习年龄应该是9岁—12岁,而这项运动对于孩子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圣路威的高尔夫夏令营已经启动,在招生简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没有其他任何一种运动包含有如此多的哲理和智慧,所有打过一段时间高尔夫的人,无一不拜服于它深藏的哲理和智慧,一个小白球,十八个球洞蕴藏了如此多的人生智慧、经营理念,这是门外观望的人所想象不到也理解不了的。 张柏山说:“高尔夫教会人自尊、自信、谦虚、执着、骄傲等等美德,对于年轻的男孩和女孩们,这将会让他们学会很多关于人生的智慧。” 关于高尔夫教练这个职业,张柏山对自己有着更多的要求,他说对于职业的态度将决定他的高度。5月28日,“友谊杯”高尔夫联谊赛将在诺斯蒂俱乐部举行,张柏山希望同业之间能加强交流,也希望以这个赛事为起跑点,将来能在厦门举办高尔夫慈善赛。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求职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