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对高尔夫最常见的九种错误观念(一)
(哥儿们,头别动,眼睛盯着球)
Golf is only for rich people. 高尔夫只是富人的游戏。据NGF的调查,美国2600万高尔夫人口中,只有10%是私人俱乐部的会员。其余90%的人大部分都是打公众球场,平均每场18洞周末牌价(含球车,不含住宿等休闲度假)仅为43美金。 Business people play golf so they can make deals on the course. 商人打高尔夫是为了在球场上谈成生意。这仿佛是个思维定势:交易双方在树丛旁悄悄握手成交。当然,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但是商务高尔夫最主要的目的是建立关系。能够在一个放松的场合和你的潜在合作伙伴或是客户舒服相处上4-5小时,同时增进对他/她性格的了解,夫复何求?要是真想认认真真谈公事的话,高尔夫其实是很令人分心的。 In Scotland, golfers never take longer than three hours to play a round. 在苏格兰,打一轮18洞从来不会花超过3小时。每次烤肉大会的话题最终总会移到一个问题上——也是美国人感到最伤脑筋的问题——打球慢,也不晓究竟得是何方人士造谣出苏格兰球手打球快。实际上,根据苏格兰高尔夫协会的执行官哈米什·格雷(Hamish Gray)统计,一场正常的四人四球18洞比杆赛,大约要花4小时。在美国许多高尔夫球场中也都张贴了建议打球速度。然而最大的区别是,在苏格兰人们确实能在4小时内完成,但是在美国大部分的球场,快打仍是个梦。 Ben Hogan's secret went to the grave with him. 本·侯根(Ben Hogan)把“秘诀”带进了坟墓。这个近乎俗语式的说法从两个方面来说是错的。首先,他确实有公开过他的“秘密”。在《生活杂志》的两篇文章中都有提及,一篇是1954年的《本·侯根的秘诀》,另一篇为1955年的《这是我的秘诀》。本·侯根解释了这个戏法——击球时左手腕弯曲——从而导致他的左曲球。第二,其实秘诀不止一个,有很多个。即便是回到50年代,他的竞争对手基恩·萨拉赞(Gene Sarazen)和山姆·思尼德(Sam Snead)声称本·侯根的秘诀其实远比他自己泄露的要多,从而还滋长出一个家庭产业来。本·侯根本人直至1997年过世前才松了口风,透露了许多关于他的技术的小花絮,包括如何锁死右膝以及转左手腕。一些人都将这些小花絮收集,起来进一步分析他的伟大成功之道,写出了几本书。“肯定不止一个秘诀,”其中一本书的作者吉姆·麦克连恩(Jim McLean)说道,“侯根太特别太成功,所有人都期望他的成功是靠秘诀。我认为他只是随着自己感觉来打球。”最后侯根留下的话语“诀窍埋在土里”,言外之意应当理解为“你得自己去挖掘最适合自己的挥杆方式”。 A 10-handicapper should shoot 10 over par. 差点10的球手代表他的成绩比标准杆多10杆。这是门外汉比较常见的理解。实际上,一个球手的差点反映着他取得好成绩的潜力。差点系数是根据球手最近打过的20场球中10个最佳成绩调整而得来的。然后根据要打的球场难度系数再做调整,这样得出对于该球场的差点数。平均来说,拥有差点的球手(所有球手中仅有20%)每5场球会调整一次他的差点。 Keep your head down. 保持低头。“这大概是新手最常听到的一句错误的告诫,”教练汉克·哈尼(Hank Haney)说道,“保持眼睛盯着球,这没错,但是击球之后眼睛应该跟着球跑,因为你必须要移动头部来使得击球后的转身顺畅。许多人击球后眼睛还直直地盯着地面。”相关的一条错误贴士:保持头部不动。“这可能是球技贴士历史中最直接导致转身僵硬的一条贴士,”高尔夫技术教学中心的副总裁史蒂夫·阿瑟顿(Steve Atherton)说道。大部分球手知道上杆时重心要转移至右脚(对右撇子而言)。保持头部不动,则要求我们在重心转移的过程中只有下半身的重心转移了,直接导致上半身向前倾斜。这就成就了一次致命的、可能右曲、甚至剃头的挥杆。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