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推杆理论 零度线和重力线
最近我们一班老伙计搞了一场高尔夫旅行:9个人,8天内打了11个球场15场球。旅程即将结束的时候,老朋友蒂姆得出的一个结论让我感触良深。他说,以前常常自诩看线很准,但在旅程中经历了许多并不熟悉的果岭、遇到不少障碍之后,他开始怀疑自己。如今的他认为自己过去的成功不过是得益于多年经验—— 打得太多,我们主场的果岭走线早已了然于心。他的说法,我很有同感,对很多球友来说也是如此。很多时候,在熟悉的果岭上,我们看线基本靠经验。
对于那些严格遵循复杂果岭看线流程的球员们,事实可能也是如此。我们俱乐部曾经有个女会员,她看线的方式很有意思,先把推杆水平举到与手臂同高,然后垂直下来,像交响乐团的指挥一样,头和杆一起左右倾斜。她的动作看上去像工人们用铅垂测量角度一样,只不过手上拿的是支推杆而已。(不过,这种铅垂测量法到底有什么用?我知道有些球员信奉它的作用,但我也认识很多人根本不懂这些。)在果岭上,我完全不走科学那一套,一般就是沿着推杆线走个来回,然后蹲在地上双手握住帽檐,电视里职业球员都是这么干的,然后,一旦得出结论,我就会瞄或左或右的方向,推出一定的距离。
不久前,Golf Digest安排我去佛罗里达拜访两位目前高尔夫圈子里最牛的推杆理论大师,探秘推杆的真理。一位是马克(Mark Sweeney),另一位是布莱恩(Brian Mogg)。马克创造了一个名叫目标点AimPoint的果岭看线系统,如果看了最近几年的高尔夫赛事电视直播,你一定会留意到一项他的发明—— 用电脑模拟果岭上那些分层次的推杆线路箭头来预测球员们的推杆走向:他们的球会在哪里拐,需要瞄哪个方向。马克不过是个差点8的业余爱好者,但他的推杆好到让帕德里格· 哈灵顿和Bo Van Pelt 都采用了他的理论。而布莱恩则拥有一家高尔夫学院,他本人曾经是巡回赛球员,去年赢了PGA锦标赛的梁容银就是他的门下弟子,当时这位来自韩国的球员两杆领先进入决赛,基本上就是靠着过硬的推杆把同组的老虎打到崩溃。
在我们的户外教室佛罗里达金熊俱乐部的练习果岭上,马克和布莱恩要求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一个15英尺的推杆看线。我心里打着鼓,前前后后地研究果岭,最后得出结论:左边几个洞。“好,”马克问: “你是怎么确定的?”“啊?嗯……就是一种感觉。”犹豫了一阵,我回答。
“别担心,”马克说: “没人知道答案是什么,没人。”
6年前,马克正在看英国公开赛的电视直播时,他注意到球员们的推杆失误通常发生在一个方向上。约翰尼· 米勒和他的搭档球评们经常把这种毫无理由的推杆失误归咎于各种超自然现象,比如附近山脉的走势影响、水流动向、天上盘旋的飞机影响、果岭上的浮沙等等。但Sweeney是个唯物论者,他拿着沃顿商学院的MBA学位,平时靠计算机工作。他认为,在我们所知的宇宙内,所有移动的物体都有其运行规律。
“这不是我个人的观点,”马克解释: “不管接受与否,球就是球,它在果岭上的路线是可以复制的。”为了演示,他拿出一颗球,把它平行举向前方,然后松手,如此反复一次。我观察到,球立刻笔直落向地面。“这是由重力和摩擦力造成的。”他说,虽然最近刚剪的果岭增加了推杆的复杂性,但这也不能改变物理性。球滚动的方向是由重力(坡度)和摩擦(果岭的光滑度,风速和方向),加上推杆的力度构成的。得出你在电视直播上看到的那么精确的推杆路径,AimPoint的员工首先要测绘果岭轮廓,测量各种变量,然后将所有数据输入电脑程序。
只要在AimPoint的工房里学习两个半小时,普通人也能学会做这些工作,并且掌握一些基本的原理,其中大部分都与地形测量有关。
马克理论的第一步是确认零度线。所谓零度线是指将复杂推杆线路中的连接点串连起来,连成一条可以笔直通向球洞的线路。假如你正面对一个15英尺的上坡推,不确定哪里是拐点,也不确定拐向哪个方向。观察视觉上果岭的走向,此外,再充分利用你的脚步—— 在Sweeney和Mogg看来,脚远比眼更敏感—— 沿着距离球洞15英尺的弧线走着,当你发现在某一点下坡停止,上坡开始时,这一点与球洞的连接线就是零度线。如果你的球在线的右边,你的上坡推就会向左拐,如果在左边,你的推杆路线就会向右拐。“这很简单,”马克说: “一旦你掌握了这一点,在15到20码以内的推杆,你的方向基本就不会错了。”
要确定拐线的幅度更困难一些,马克把复杂的计算方式简化成一张可以放进口袋的小表格,这基本是用于电视直播赛事的计算机程序的人工初始模式。在表格上,果岭被做成表面的样子,球洞就在中心。笔直的20英尺上坡推开始于6点方向,笔直的20英尺下坡推则是12点方向。在果岭速度9、总体坡度百分之二的果岭(一般情况)上。表格上显示,在零度线2点或10点方向的15英尺的下坡推,应该瞄向洞线外14英寸的地方。牛吧?
刚刚尝试马克的方法(在他的帮助下),我就连续两次推进了15英尺的距离。但这又带来了新的困惑。这对大部分球员,甚至巡回赛球手都会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没有所谓标准的推杆姿势,瞄准方向也多有问题,完全靠的是多年实战中养成的身体自动“纠错性”。为了让我的缺点最小化,布莱恩建议我把右肘更靠近身体,保持双手在肩膀下方运动,下巴微收,视线在球的正上方。他还认为我的推杆(杆身插在杆头中部)并不合适,杆身(我特意截短的)也过短。当我换过他的推杆,按照他的指点重新推杆时,我发现自己触球的稳定性完全不同了。最让人开心的是,一回到家,我就直奔附近的球具店买下了那支自己心仪了很久却一直找不到理由下手的昂贵推杆。
我大概不会花费时间去认真掌握马克的推杆系统,可以肯定的说,我确信自己根本不会那么做。(我已经计划整理自己家的地下室至少一年了,但至今也没有实施。)但我已经发现了他的核心理论非常有用,尤其是在确定推杆线路的方向上。这就是重力在作用!我听说过一个松树谷球场球僮的故事,他走在暴雨中的球场上,发现可以通过水流的方向来判断果岭细微的走向。马克非常认同这个球僮的做法。他认为,了解果岭走向最好的方法是看果岭被浸润后有些泥泞的部分,因为只有低凹的地方才会积水。这是很重要的信息,尤其是当你面临陌生果岭的时候。“你要记住最重要的一点,站在果岭上时,你要读懂果岭,而不只是那一条推杆线路。”马克说。对啊,可是我为什么从没想到过这一点呢?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