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高尔夫不同的“世界观”
作者:zhang 来源:唐高网 日期:2011-07-14 浏览 65

英国:传奇的诞生地 最早的高尔夫,只是苏格兰牧人自娱自乐的小游戏,但是后来在上流社会逐渐流行开来,并被誉为“绅士运动”。 每年7月,在世界最美的圣安德鲁斯老球场,英国公开赛如约而至。众所周知,现代高尔夫故乡在英国,而公开赛的鼻祖,自然是英国公开赛。冠军奖杯葡萄酒壶,是众多球员心中梦寐以求的奖品。在距今150岁的英国公开赛上,最高潮迭起的莫过于层层辈出的伟大冠军,比如威利·帕克、莫里斯父子、泰格·伍兹。顶尖球手得失的刹那总是牵动着高球球迷的心,而苏格兰圣安德鲁斯作为高尔夫球的发源地,其神圣与尊崇也让人们感念不已,正如每一位高尔夫爱好者都希望能在圣安德鲁斯球场推完人生的最后一杆。 美国:历任总统都打高尔夫 美国是全球高尔夫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历任总统都打高尔夫。四位美国前总统塔夫脱、威尔逊、哈定、胡佛是美国国会球场创始人。罗斯福十几岁时打9洞41杆,后来18洞常突破90杆,1921年他身患小儿麻痹症不能再打球后,专门做了一个高尔夫形状的打火机放在白宫书桌的案头,珍珠港事件后不久,他就宣布高尔夫为“美国战时前线的正当体育运动”。艾森豪威尔是美国总统中球技最好的一位,其后的历任总统如肯尼迪、尼克松、约翰逊、福特、里根、克林顿、布什父子都是球迷,戴维营是美国总统的专有度假胜地,每一位总统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高尔夫。美国总统不管入住白宫者或者已经退休者,经常以普通观众的身份出现在PGA等一些大赛现场,“总统杯”赛更是如此。 法国:最自由的时空 在仅有三十万高尔夫球手,却汇聚了近六百个球场的法国,无论何时打球,四周都有足够的空间供你像贵族一样潇洒地挥杆。时间也是自由的,只要你愿意,打18个洞完全不必花费五个小时。大多数高尔夫球场都对公众开放,外国游客也能在短短数天内对各著名球场“逐一品尝”。 在法国多数高尔夫俱乐部眼中,来者就是他们自己的会员。所以当你早晨打完了18个洞之后,一般都会在下午“收获”一场额外的免费场。伴随着当地人一声友好的“Bonjour(你好)”,愉快的“会员时光”便悄然降临。法式高尔夫贴心地保留了所有的英文高尔夫术语,还专门在各个球场中配备了说英文的工作人员,所以即使你对法语一窍不通,依然可以在法国高尔夫球场上一展风采。 中国:“伪奢侈” 和成功的奢侈品相比,高尔夫在中国的奢侈程度只能用“伪奢侈”来形容。竞争的核心还仅限于产品竞争与价格竞争。在奢侈品定位、品牌、阶层以及体验服务等关键环节上全部缺失。 高尔夫是最不缺阶层的一个平台,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外到中国,高尔夫都曾是一个阶层的象征。拥有了如此丰富的阶层属性,但是在中国的经营却并没有演变成阶层的营销,无论是阶层代言还是阶层活动都还是相当的空白。 纵观高尔夫球场的竞争还在诉求着球场设计师、球道难度以及会所规模,对于会籍的包装也仅仅是会籍权益的多少,如可以享受多少洞的免果岭权益、是否拥有附属卡等基础产品权益。就着产品而卖产品,就着运动而卖运动。当没有任何品牌溢价时,消费者对球场的价格评估就变成了单纯的果岭费用、打球权益的价格之和,合算与否就成为了判断标准。于是乎,出现了不买会籍打球的现象。在产品本身失去竞争力时,各大球场又纷纷推出了降价、促销政策,越发演变成一场打球之争。 缅甸:高尔夫报道是重要消息 《缅甸新光报》是缅甸惟一的官方英文日报,版面可谓“寸土寸金”,尤其对国内新闻的处理更是到了“惜墨如金”的苛刻程度。但是,对有关高尔夫球的报道却常常网开一面。比如,来自缅甸全国各地高尔夫球场“一杆进洞”的消息,一定会作为重要新闻毫不遗漏地出现在重点版面上,幸运球手及球伴、球场的名字一并详细刊出。而该报的国际体育版,隔三差五就会刊登国际高尔夫球赛事的新闻,并配发男女高尔夫球明星选手的照片。 除此之外,年度“三军总司令杯”及陆、海、空司令杯,“蒲甘航空公司杯”等各大国内赛事更是该报报道重点,国家领导人也常常为这些赛事亲自开球。 新加坡:高尔夫外交 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是利用高尔夫进行外交的典范。吴作栋和克林顿几乎每次见面都要打一场高尔夫,两人曾经在狂打了一场球之后,签下了新美两国的自由贸易协定书。 吴作栋更多的还是在东南亚进行高尔夫外交,他经常借各种互访机会与泰国总理他信、菲律宾总统阿罗约、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印尼总统梅加瓦蒂打球。一次在新加坡的某乡村俱乐部,吴作栋与亚太酿酒协会(APB)达成协议,在part5、长468米的第8洞,吴作栋的第一杆发球打出多少米,APB就捐出这个距离乘以100美元的捐款,用于学生基金和运动创伤救助。结果,吴作栋打出了200多米,而APB也捐出了整整20万美元。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求职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