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解放前我们中国人自己所有的一家高尔夫球场。这家球场及其相关运动设施的出现,在当年体现了国人自强抵外的民族气节,具有一定的爱国意义。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我们调查所得的具体情况:
1.来历及概况
清末,上海巨富叶澄衷之子叶贻铨不甘在上海跑马厅看赛马时受到洋人奚落,决心集华股办万国体育会,开设跑马厅和高尔夫球场,与洋人一争高低。叶在江湾乡以每亩60元(银元,下同)的代价(高于时价10元)从农民手中购得土地1,200亩,于宣统3年(1911年)建成万体会。开幕那天,场内冠盖云集,锣鼓喧天,并由法国人环龙驾川麻式飞机在万国体育会跑马厅上空作上海首次飞机飞翔表演助兴。之后每逢星期日赛马,赛马日当天各体育会路上车水马龙,途为之塞,场内场外更是万头攒动,热闹非凡。门票每张1元,赛票收入甚丰,全年上交政府税收近百万元,是上海地方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民国13年起,每年还认捐本县平民教育捐款4,000元,按季兑付。万国体育馆的创办,促进了江湾、殷行地区的繁荣。
2.球场建造及概况
万国体育场始称江湾跑马厅,建于光绪34年(1908年),由叶贻铨、虞洽卿集资建造,地址在武东路、武川路一带,占地1,215. 55亩,设3条跑道,长2,640码,场内设18洞大型高尔夫球场(最长527码,最短134码)、网球场、棒球场等设施。因竞争不过上海跑马厅,宣统2年(1910年)开始吸收洋股东,请万国体育会管理,以后产权全部转让给万国体育会,遂改名为万国体育场。
抗日战争中,被日军占领,抗战胜利后,由市政府接管,成为城建和民用建设的场地。江湾跑马厅,辛亥革命后人称万国体育场。
3.管理
民国15年建成后由上海市高尔夫俱乐部承租,年租金为1万墨西哥币,民国25年,由于体育场的主权出让,球场终止活动。
4.演变
“八一三”淞沪抗战中,江湾跑马场遭炮火轰击,除南看台稍存一角外,其余建筑物均遭毁坏,草坪曾为日军养马场,后又改为农场。解放后由政府接管,成为建筑城,建有与建筑有关的上海城市建筑机械厂、上海铸铁厂、江湾机械厂、建筑材料专科学校、建筑安装技工学校和居民住宅建筑新村,并新辟武川、武东两条马路。70年代后期又有上海手表三厂、上海自行车三厂等大中型厂迁来。昔日供有闲阶级消遣赌博的地方,而今成了新兴工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