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科:赢球的智慧
作者:TG 来源:唐高网 日期:2010-05-31 浏览 34

曾被认为是新丰林家三兄弟里头最具有高球天份的林文科,早在2003年就以27岁之龄摘下三商杯台湾名人赛冠军,俨然成为台湾高坛的明日之星。不过,接踵而至的车祸、跌倒受伤,让他前后开了二次刀,甚至左右臀部都装上了人工髋关节。一连串的伤病让林文科在高坛沉寂了好几年,不过,并没有抹煞掉他重返职业赛场的企图心。在去年11月底于新丰球场所举办的仰德TPC高尔夫公开赛,在恶劣的天候下,一度打到双脚抽筋的林文科,却凭借着稳定的球技与成熟的心态,以四回合都平标准杆的成绩,脱颖而出,摘下睽违多年的冠军杯,也宣告了他的东山再起。

在本文中,林文科将和读者们分享,为何他能够在身体条件大不如前的情况下,力克众家好手。他强调,关键不在于技术,而是心态。对于大多数身体状况也是一年不如一年的业余球友来说,这似乎是更值得学习的课题。运用你现有的球技,打出好球,赢得面子与里子,应是最让人痛快的。

开球重点:让球落在球道上

我的球技在受伤前后的最大差别,就是距离。以前年轻力壮,也喜欢用力摧,所以开球轰出300码不是问题。现在换了人工髋关节,双脚肌力也没完全恢复,想摧也没办法摧,开球距离大概折损了20码左右。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现在因为不能摧,挥杆动作变得更加顺畅,反而开球成功率比以前更高了。而一记280码落在球道中央的球,绝对会比一记300码歪入树林或粗草的球,让你的下一杆更好处里。

顺应你当天的球路

我的正常球路是直球,所以当我站上梯台时,通常都会以直球来让球落在球道上;因为对我来说,这是成功率最高的球路。不过,每个人每天的状况其实都不尽相同,即使职业选手也一样。有时候当我站上第一洞开球台,做出正常的挥杆动作,结果开出的却是左弧球(或右弧球)时;那么,当我走到第二洞开球台时,我还是会「顺着感觉走」。还是做出正常的挥杆动作,且预设这一球会是和第一洞相同的左弧球(或右弧球),所以在瞄准时就会偏右(或偏左)一点,预留球转弯的空间

我绝对不会在第一洞开完球后,就钻牛角尖地思考到底是哪部分的动作出错,并试着去修正回来。这只会让你的开球反而陷入混乱,影响整场比赛的表现。如果你要修正,也要等打完这一轮球之后,再到练习场去调整。

在比赛进行的18洞过程里,专注于以你的正常挥杆与当天的球路,稳稳地让球落在球道上就好。

节奏是关键

我现在的开球挥杆动作,和受伤前并没有什么改变,唯一不同的是挥杆节奏更平顺,感觉更轻松。你也应该如此,只用七八分力,专注于做出完整且流畅的挥杆动作就好,让杆头通过球,而非去击打它。

要提醒你的是,许多业余球友一想到不要用力,就会完全忘记身体的转动,而仅仅用双手轻轻打。你还是要以完全的转肩带动上杆,然后转开左腰启动下杆,只不过把节奏放慢。许多球友在球位旁做空挥杆时,动作都相当流畅,而且收杆很平衡;但是一旦实际击球,就会使出吃奶力气猛打,动作完全走样,收杆东倒西歪。如果你的实际挥杆和空挥杆完全不同,那空挥杆的意义到底何在?所以,在球位旁空挥杆抓到感觉后,实际击球时,复制完全相同的动作就好。

练习扎实触球的感觉

绝对不是用力摧就能将球开远,而是要让杆面以甜蜜点扎实触球,才能开出理想的距离与稳定性。当我在教学生时,我会要求他们最长只能用到九号铁击球,因为只用短铁他们才不会在乎距离,而专注于去体会扎实触球的感觉。而我自己练球时,都会用沙坑杆练习打20码的距离,每次练个300颗,专注于以杆面的同一点触球。当你掌握到短杆或铁杆扎实触球的感觉后,再把相同的感觉复制到开球上。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求职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