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人教“尼克劳斯式挥杆”?
年满40岁的杰克·尼克劳斯早在1980年的时候,就已经在美国职业高尔夫 total driving排行榜中名列前茅。所谓total driving排行,包括了木杆的开球距离排行(他排名第10)及木杆开球精准性排行(他排名第13),两项加在一起,其total driving总分数为23。这个成绩一直没有被后人超越,包括“大白鲨”格雷格-诺曼(Greg Norman)、厄尼-埃尔斯(Ernie Els)、老虎伍兹及罗里·麦克罗伊。
在当时(1980年),杰克·尼克劳斯还在“标准杆上果岭率”指标上领先。可见,他不仅木杆技术精湛,铁杆技术同样一流。在他事业巅峰的那一年,他几乎狂揽了半数赛事的冠军奖杯。在他职业生涯中的第16场和第17场大满贯分别是:美国公开赛和PGA锦标赛。其中,他曾以领先7杆的成绩夺冠。在150年里,从未出现过同龄冠军选手以如此多的杆数领先的先例。六年后, 46岁的他再次赢得大师赛,这是所有大师赛冠军中年龄最大的。而在他38岁那年,首次获得大满贯。
与其他职业选手相比,杰克有着明显的身体优势,但有身体天赋的职业选手不止他一人,还包括Mike Souchak、George Bayer、阿诺德·帕尔默及Tom Weiskopf 等等。然而,他有着其他人都没有的是,力量与精准性的完美结合,部分原因是因为其强壮的体魄,但更多的还是与技能技巧有关。简单的说,他的挥杆动作明显要比其他人更好。
然而,在我所认识的教练当中,没有人在教球时教“尼克劳斯式挥杆动作”。与杰克的理念最为接近的教练是布奇-哈蒙(Butch Harmon),他的教学理念是:上杆弧线要宽,特别注意双脚站位。另外一位教练Jack Grout,是杰克青少年时期的教练,就鼓励大家采取较宽的上杆动作,使手部的高度要尽可能地高,配合这个动作需要有臀部的全转动与合格的双脚站位。这就是说,左脚在上杆过程中,首先要发生旋转,再抬起离地;而在下杆时,左脚后跟要紧压地面,随着身体的全转动,右脚跟发生转动并抬离地面。
问题是,为什么没有人教“尼克劳斯式挥杆”?
有人说,由于球具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挥杆动作同样也应该发生相应改变。更轻、更长的球杆并不需要在上杆时“储备势能”,方能在下杆时产生力量。而木杆和金属木杆重心位置的不同,也使得球员不再需要靠右侧臀部和倾斜的脊柱角度击球。金属木杆的杆头重心位置要比木杆更偏低靠后,所以说,球员才需要在击球时将身体偏向远离目标的方向,才能使杆头“向上”击球,以实现击球距离最大化。
这是“球具市场经济”的产物。击球距离是主要卖点,所以每个球具广告都会在击球距离方面大做文章。同样,教学也偏向于使击球距离最大化,这就要求球手能够在击球时,杆头处于上升轨迹通道,且球的后旋较少。关于球杆的击球距离数据很容易获得,但关于精准性的数据却没多少人知道。但如果说,高弹道加低后旋可增大击球距离是真的话,那么,低弹道加高后旋则可增加精准度。
而杰克有着距离与精准度完美的结合,这就是为什么他的挥杆动作至今仍然应该让广大的职业选手和业余球手共同去学习。
对许多球手来说,增加挥杆的幅度就相当于增加击球距离。既然职业选手能够优雅地“老去”,正如尼克劳斯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那么业余球手同样可以做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在打球时也不会疼痛。
职业选手的球具都是经过完美个性化定制的,而大多数业余球手所用的球杆并非定制杆,所以说,业余球手主要得靠身体各方面最大限度的发挥。综合考虑起来,最取巧的办法就是,他们需要用力握杆,并将臀部转动起来。
没错,每一种挥杆方式都有优缺点。我可以轻松而明确地告诉你,如果球手身体过度旋转,并在上杆顶部时身体向左倾,将会出现什么问题。
为了确保你在挥杆过程中不会发生摇摆,在上杆顶部位置时,要感觉重心位于右脚跟的内侧。若不想发生身体的过度旋转并在上杆顶部位置时身体过度左倾,要么像杰克·尼克劳斯那样做击球准备姿势——将杆头与球位保持一定距离,或者在上杆时身体远离球位几英寸距离。我建议采用后者,因为这样可以保持挥杆弧线较宽广,还可以防止杆头过快地滑向内侧。
即使是平常不怎么运动的球手也可以使臀部转动额外新增一、两英寸。这么做的话,其肩膀转动的幅度会有所增加,并最终导致击球距离的增加。同样重要的是,还能提升精准度,这个结论可被Trackman击球监测仪证实,同时,也被杰克·尼克劳斯所证实。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