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论高尔夫挥杆新境界
“你的思想杂念太多了。只管打球就好了,别去想那么多。” 上面的这句话是否非常熟悉?我敢打赌,你在练习场上练球或在球场上打球时,一定听过别人说过这句话。这句话所要表达的内涵就是:太多的球手深深陷入高尔夫挥杆原理中而不能自拔,并且他们需要依靠理论去打球。其实只要你不在乎成绩结果,打高尔夫“娱乐至上”原则也没有错。 如果你打球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与朋友打发时间、为了呼吸郊野的新鲜空气,那么,我建议你: 1.只管打球就好; 2.找到你的球; 3.重复上述步骤。 如果你打球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球技进步、打出更低的杆数以胜过同伴,那么,你就不可能不去思考挥杆动作了。在某个动作熟练到成为“本能”程度之前,你都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动作上。 打球究竟该不该“思考”,这似乎是个矛盾命题。任何一位有经验的教练都会同意,虽然在打球过程中太多的理性思考不是什么好事,然而,在达到“不假思索”的境界之前,你又不可能不去思考。只有积累一定多的“量变”,才能产生“质变”,达到“用本能挥杆”的境界,根据我多年的经验,这个“质变”发生在长时间的练习之后。 这里有很多例子。 首先从握杆说起。当我们将球杆递给从未打过高尔夫的人,他们几乎不能正确握杆。于是我们向他们展示正确的握杆手势,对他们来说,这种手势可能会显得很奇怪。他们通过反复不断的练习,直到动作自然为止,这时他们在握杆的时候就不再需要大脑去“思考”了。我已经打了55年的高尔夫,所以我完全可以凭本能动作去握杆,而在我第一次握杆的时候,我也得去思考怎么握杆。 现在让同样的那批人去做上杆的动作。在他们没学之前,他们做的动作与真正的上杆动作相差十万八千里。在我教完正确的落杆动作后,他们依照我的动作反复练习,直到动作熟练自然为止。 我至今仍记得第一次开车的情形。双手紧紧握住方向盘,脚踩离合,换挡,踩刹车,而这一切动作对我来说是多么的复杂,我需要将车停在路边,重新去思考我应该怎么操作,然后再启动汽车练习。经过不断的练习我开车越来越熟练了,最后我开车终于可以不用去“思考”手该怎么做、脚该放哪里了。我想说的要点在于:我们的肌肉、筋腱和关节并不会自己“动”起来,它们需要被“编程”——由大脑指挥它们该干什么,只有在完成“编程”后,才能不受大脑“控制”,自己“动”起来。 如果某人握杆手势很糟糕,我不可能告诉他“只管去打球吧”或“不要去想太多”。对于一个连基本打球站姿和挥杆动作都没有的人,我也不可能教他高尔夫“放空意识的艺术”。我必须得去矫正他们的手势和站姿,如果他们是认真想打球的话。如果你经常读我的文章的话,你也许会知道一个观点,即我们每个人的打球方法都是不一样的,但共通的一点是,若你的动作不达标,你在学习正确的动作的时候就必须用大脑去“思考”。 除此之外,我还要教职业选手和高水平球员,他们的动作都已经达到“本能”的级别。虽然说是“本能”,但他们有时也会被“想太多”所迷惑。当然他们和我们普通球手不可相提并论,需要另作讨论。然而,大多数的普通球手,尤其是在年龄比较大的时候才开始学习打球,可能要接受一个事实,即“思考”将会融入到击球前准备中去。他们没有“放空思想”的自由,至少难以达到自小就开始接触高尔夫的球员那种“思想放空”的程度。 另外一点,击球准备姿势和挥杆,虽然两者密切相关,但却是相分离的两个不同部分。比如说,在高尔夫课堂上,教练让你改变握杆手势和球位以及学习新的上杆动作。在你掌握好新的握杆手势和新的球位后,你就可以将这些从大脑中“下架”,再专注练习新的上杆动作,直到上杆动作练熟练为止。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