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赛场的DQ:不仅仅是一声叹息
作者:2005moon 来源:唐高网 日期:2015-11-23 浏览 16

如果是与罚1杆、罚2杆、本洞负之类的判罚相比较,DQ——也就是“取消资格(Disqualification)”得算是高尔夫比赛违规处罚的极刑:直接红牌罚下,干脆不让玩了。 作者根据自己个人的理解,把高尔夫规则规定予以DQ的情形分为两种类型,并分别称之为“技术性DQ”和“惩罚性DQ”。 所谓技术性DQ,作者的意思是指纯粹因为对规则本身缺乏了解或理解而导致的被DQ。 以下这些DQ案例都是在今年WGC中国赛实际发生过的,都很具有典型代表意义。 ——迟到超过5分钟 WGC中国选拔赛某分站赛曾出现过有趣的一幕。一名参赛球员因迟到超过5分钟被取消资格,对裁判员不允许他下场(包括要求不计成绩下场)很是忿忿不平:这算个什么事啊?这就迟到了?我够准时了!不就是过了几分钟么?我参加的比赛多了去了,晚到半小时不也照打? 还有一个案例更好玩:人到杆未到。过了出发时间3分钟左右,球员满头大汗跑到出发梯台,问怎么回事?答:找不到球包了!等好不容易球童和包都到发球台时,已经超过出发时间近10分钟,只能DQ。 球员不干:不是罚2杆么?我到的时候没有超过5分钟啊? 当然,这个理由在规则上并不成立,因为不能仅仅是人到算数,还得做好打球准备——没有杆打个啥? 规则6-3a 球员必须按照委员会规定的时间开始比赛。如果球员在其出发时间之后5分钟之内到达出发地点并做好打球准备,对其未准时开始比赛的处罚为比洞赛第一洞负或比杆赛第一洞罚2杆。除此之外,违反本规则的处罚为取消资格。 ——OK球不纠正错误 比杆赛不能给OK球,这个都知道的,但一些球员平时实在是搞习惯了,稍不留神就可能出问题,自然而然地把停在洞边的球顺手勾走。 按照规则3-2,比杆赛未击球入洞罚1杆,且必须在下一洞开球前纠正;有球员不愿意或忘了把球放回原位重推,直接在下一洞开球了,只能是被DQ。 ——打错球后没有纠正错误 按照规则15-3b,打了错球后要被罚2杆,并用正确的球纠正,如果在下一洞开球前没有纠正将被DQ。 这种被DQ的情况在WGC中国选拔赛和联盟杯都发生过。 比较典型的一次是:球进了水障碍区,在没有水的区域发现一个球,位置还可以打,以为是自己的球,便直接救回球道接着打,等推进洞后拿起来时才发现不是。同组球友知道打错球要罚2杆,但不知道必须纠正,就这么的了,在后面打了几个洞后遇到我们的裁判员,兴冲冲当规则故事说起来,结果很悲催:DQ。 ——在错误的地方打球且构成严重犯规、没有纠正错误 在错误的地方打球除了罚2杆外(比洞赛本洞负)不一定要纠正,只有在这个错误很严重时(有明显的不当获利)才必须纠正,不纠正也是要DQ。 WGC中国联盟杯的一场四人两球赛,伙伴开球有可能在水障碍区外遗失,因侥幸心理没有打暂定,死活找不到初始球后,就在可能丢球的附近由另一位伙伴抛球打了下一杆,自认“罚2杆”。 遗失球的情况按规则必须罚1杆回梯台重新开球,在可能丢球的附近抛球打属于在错误的地方打球且违规严重,有明显的不当获利,是必须纠正的。 ——签错记分卡 按照规则6-6,比赛记分卡一经提交便不得做任何更改,如果提交后发现球洞成绩有错误,记多了的就按多的算,记少了的就DQ。 在WGC中国选拔赛和联盟杯比赛中因签错记分卡而被DQ的很有几例,而且都是交完卡后被其他球员投诉落实的。 说到这个提交记分卡,本年度WGC中国赛还唯一有一次因球员违反规则6-6b而对其施以DQ的处罚:不及时交卡,比赛完直接把记分卡丢给同组球员后自己洗澡去了,到处都找不着人。 ——开始一轮比赛之前违规练习 这是今年WGC中国赛遇到的特有代表性、一般也确实很难遇到的特殊DQ案例,在东北和华北两个赛区都有发生。 规则7-1b:比杆赛的任何一天,在开始一轮比赛前,比赛者不得在比赛球场上练习或者以滚动球、擦抹或拨扫表面的方式测算球场内任何球洞区的表面,否则DQ。 东北赛区某参赛队因为有两组球员比赛当天上午在比赛球场打球被DQ,而且还导致全队本轮被DQ(不够4组有效成绩);华北赛区很有竞争力的一支参赛队的头号主力队员,因为比赛当天开球前独自在比赛球场自己打了一洞,也不幸被DQ。 所谓惩罚性DQ,作者的意思是指球员因违反规则33-7被DQ的情况——如果委员会认为某球员严重违反了礼仪方面的规定,可以按照本规则取消其资格。 这一条规则是裁判员最不愿意动用的(至少作者自己是这样),也是面对业余球员参加的比赛最难把握尺度的、最容易引起尴尬甚至可能导致裁判员和球员之间重大冲突的。 非常不幸的是,今年WGC中国赛还真是遇到了好几次不得不动用33-7的情况。 ——冒名顶替 在WGC中国选拔赛和联盟杯都不止一次发生,有的是心存侥幸,存心冒用他人名义参赛(选拔赛);有的是不知道后果严重性,因个别队员(联盟杯)临时可能延误而自作主张换人不换名;还有的是明知故犯,认为没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打个球么! 联盟杯某赛区一整支球队被DQ,作者觉得特别可惜! 第一轮四人四球比杆赛,这支队第一组有一位球员明显要迟到,队里有人出主意,把最后一组开球的一位队员调到第一组,让迟到的那位换到最后一组去。 等到裁判员在场上发现这一情况时已经晚了,来不及纠正了。 其实完全不必要的。四人四球赛本来就可以先一个人打,迟到的伙伴可以在中间任何一个洞开始时加入。如果当时就把第一组有可能有一位迟到的情况告诉我们裁判员,则根本不会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 ——撕毁记分卡 WGC中国选拔赛某分站赛,违规的事实已确认无疑,裁判员也已经在现场做出了判罚,但收卡时发现当事球员并没有记录罚杆;在裁判员一再要求其更正的过程中,球员大光其火,当场将记分卡几把撕碎,扔砸到记分处的工作台上。 这种行为当然是不能容忍的,33-7,DQ。 ——辱骂裁判员 WGC中国选拔赛某分站赛,一参赛球员因对裁判员的判罚持有异议,用相当粗俗、恶劣的语言当场辱骂裁判员——33-7,DQ。 这位球员被DQ并非因为他辱骂的是裁判员,即便是辱骂球童、同组球员或其他工作人员,作者照样会毫不客气的DQ,因为这种行为已经完全背离了高尔夫运动、背离了最起码的体育道德精神。 关于DQ,作者总的观点是:技术性DQ虽然很让人扼腕叹息,但也算不上什么太丢人,尤其是对我们业余爱好者而言,多吸取教训,多掌握点规则知识,吃一垫长一智就好。 惩罚性DQ则要另当别论了,严格来说这类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规则”范畴,很难容忍,也不应该容忍。 作者:风尘子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求职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