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钢:“自然主义”破解中国高尔夫行业困局之路
美国球场考察归来的思考(二)
作为最受喜爱的四大体育项目之一,高尔夫与足球、赛车、网球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着千万拥趸——然而,近十年来,它在中国却只能以匍匐迂回的方式曲折而艰难的野蛮生长。当涉及高尔夫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国家政策的层面上一步步收紧,作为从业者的我们,又该以何种方法来破解这一困局?
自2004年1月份国务院下发《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至今,十年来已陆续有十多条相关政令不断打压着中国高尔夫的发展;而2014年4月份北京市政府出台的新水价方案,将高尔夫球场的水价提升至160元一吨,更是令原本就备受压制的高尔夫行业雪上加霜。不论是土地、税收、用水、环保,针对高尔夫的大环境政策可谓越来越严峻。面对种种不利局面,中国的高尔夫球场该如何设计、建造,才能走出目前的行业困局?
松林2号球场的启示
2014年的美国公开赛选在了松林2号球场(PinehurstResort No.2)。自1907年落成后,这座球场几经改造,最终成就为一座十分瑰丽、精致的球场,其华丽程度丝毫不逊于奥古斯塔(Augusta National Golf Club),但是此次比赛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却处处透露着林克斯风格球场的粗犷与荒凉。这让许多人感慨,为什么比尔﹒库尔(Bill Coore)和本﹒克伦肖(BenCrenshaw)在耗费了250万美元与一年的时间后,却将松林2号球场改回了最初时的模样呢?殊不知,这恰是两位设计师向自然主义设计理念致敬的结果。
什么是自然主义的设计风格?为什么两位设计师会在并不与周边环境相匹配的地方硬生生塞进去一座这样风格的球场呢?
一切都要回溯到高尔夫最初的发源地——苏格兰开始说起。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论述过,最初的高尔夫球场并不是被设计出来的,而是被“找”出来的——最早兴建高尔夫球场的苏格兰人只是根据海边现有的地形地貌,寻找出适合修建发球台、果岭的区域,然后把那片地方的植被稍加整理,于是就形成了最初的“林克斯风格”球场——这种球场对原地形地貌几乎未作任何修饰,而是尽量保持它自然本色的原貌。后来设计师们进行球场设计时所秉承的“一切从自然出发,不以人力改变原地形、地貌的设计理念”,便被称之为“自然主义”的设计风格。
以自然主义为理念所设计出的球场,旨在回归(或者说是保持)高尔夫这项运动最初的模样——球手在这种球场打球时,猎猎作响的海风、未经修饰的原生态植被是最大的挑战。因此,当球手们来到这里,与其说是在与设计师对话,不如说是在与大自然对话。需知,高尔夫最初的面貌,就是如此。
经过改造后的松林2号球场其植草面积仅为22万平方米左右,远低于美国18洞球场的平均植草面积47万平方米。如此一来,不论是其喷灌用水、还是杀虫剂、除草剂的用量均大大降级,球会因此一劳永逸地降低了日常运营、养护成本不说,它同时也践行了低碳、环保的人文理念,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座球场并没有因为改造而降低其挑战性,相反,它反而比之前更具有可打性了。
我们将被迫践行自然主义
高尔夫自从进入中国,便一直以“高端、奢华”的形象示人。一方面,这是因为我们的高尔夫文化底蕴不足,对高尔夫这项运动的本质存在误解;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
中国的经济腾飞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在那之前,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相对贫苦,在这种大环境下,富裕起来的国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享受财富带来的种种好处,具体到高尔夫这项运动上来,体现在会所勿要奢华、球场勿要瑰丽——这与自然主义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以我在国内某省接到的一个设计为例,由于当地盛产石头,我原本打算就地取材,以当地的石头为原材料来设计、建造会所,但不料却遭到了业主的反对。业主说,我们祖祖辈辈都居住在石屋中,好不容易现在富裕了,希望能享受到窗明几净的生活方式,为什么还要再搬回到石屋中去呢?
窥一斑而见全豹。这位业主的心态其实是国内众多球场业主的心理写照,高尔夫对于许多人来说,是摆脱过去穷困生活的标志之一,他们不希望在新生活的环境里,再看到往日的影子。因此,与其说业主们是在拒绝以自然主义的手法来设计、建造球场,倒不如说他们拒绝当下的生活与往昔的贫苦扯上任何关系。
然而,如前文所述,高尔夫在国内的大环境越来越差,现实需要我们尽快改变观念,认识、接纳自然主义——因为奉行自然主义的设计理念,有助于低碳化高尔夫球场的设计、建造以及养护。如果我们以自然主义的方法来科学、合理、专业的打造环保生态的高尔夫球场,便可使开发和养护更经济,更顺应自然。生态环保型高尔夫球场的建设意味着减少植草面积,大量使用当地植被,让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草面积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可以相应减少杀虫剂、除草剂、以及肥料的用量,而灌溉用水也可同比下降。总之,运用自然主义理念建设生态环保的高尔夫球场的目标就是减少各种投入,还原一个真正绿色的高尔夫球场面貌,这对于处于风口浪尖的中国高尔夫行业来说,善莫大焉。
改建后的松林2号球场以全新的面貌示人,其根本目的在于回归高尔夫的自然主义,低碳、环保不过是在这种回归中所必然附带的好处。而对于中国的高尔夫行业来说,我们却将因为需要建设低碳、环保的高尔夫球场而必须践行自然主义的设计理念——虽是殊途,但却同归!
自然主义的设计原则
面对严峻的政策形势,未来中国球场的设计、建造如果不采用自然主义手法来实施,也许将很难立足。下面,我将就自然主义的设计原则为大家做简单的解析——
第一,球场的选址。高尔夫球场的选址尽量不要触及生态红线,而应以改善自然生态、修复退化土地为主;
第二,在进行球场设计时,要尊重地形的自然特征,因地制宜,依势而修。设计和建造时就要考虑后续维护工作的可持续性;
第三,注意保护当地动植物。积极建设物种多样性廊道,保护、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及其它敏感性自然区域;
第四,尽量保护当地树木、植被,拒绝移植外来物种;
第五,新建球场应具备节水效益,并使用较少的药剂和化肥;
第六,利用湿地等清洁、过滤措施,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质量;
第七,种植抗旱草种,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切实落实土壤改良措施,保护水源;
第八,引进有效可行的新技术,如保水剂、果岭改良剂等,以加快实现上述目标。
自然主义的设计方式
在简单介绍过自然主义的设计原则后,我们现在来重点探讨一下如何将这些原则贯彻到到球场的设计中去:
第一,球场的长度——植草面积的减少,意味着球道的长度会有所降低。因此,在难度系数方面,我们将通过球道的曲折(狗腿洞的设计)来增加挑战趣味,替代由长度带来的打球难度。 (因球道缩短而降低的难度可通过球道曲折来替代)
第二,球道的宽度——首先要确保(或扩大)主落球区的宽度,其次要收窄次落球区的宽度。这样不但减少了非适用区的植草面积,同时也加强了球道的美观度。 (左图:全覆盖球道设计 右图:扩大主落球区,收窄次落球区的球道设计)
第三,植草面积的处理——尽可能减少植草面积,非几大区不种球道草,采用“留白”的处理方式,加强原生植被的保护,节约用水量。例如,梯台只种发球面,球道过渡带不种草,在果岭外围只保证15米范围的植草面积即可。
美国18洞球场的平均植草面积在43万平方米左右,我国18洞球场的植草面积则在60万平方米左右;松林2号球场的植草面积仅为22万平方米,我认为,如果采用自然主义手法来设计球场,那么植草面积在27万平方米左右为宜。这27万平方米的植草具体分配为:果岭4.4%,约1.2万平方米;梯台4.8%,约1.3万平方米;球道48%,约13万平方米;长草29%,约8万平方米;练习场11%,约3万平方米,备草区0.8%,约0.5万平方米。
第四,球场景观——在球场景观的处理方面,我们应该用自然主义高尔夫的本质来打造球场景观。欧洲“林克斯”球场的灵魂就是“靠天吃饭”,靠自然立足。因此我们的球场景观处理方式应该是放弃人为加工和保养,即凡是需要人工保养的景观、植被都予以放弃。例如,在景观草的选择上,我们选择可快速成坪的草种;在灌木和野花的组合方面,我们可以选择生长周期长者;而在湿地方面,我们可以加强水的回收和净化,合理搭配使用湿地植物,例如睡莲、马蹄莲、菖蒲、芦苇等能营造和美化球场景观的植被,同时也可用来净化水中的氮和磷;在沙坑的处理上,我们可以选择粗砂、沙土甚至是纯土壤来做。
第五,排水——多做汲水井和盲排。这样一方面可以多做循环水,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铺沙,降低成本。
第六,小品饰品——尽量选择天然材料,原木、原石是小品饰品的最佳备选。在草种选择方面,不同草坪品种的需水量不同,例如在冷季型用草方面,结缕草与羊毛草最抗旱,而匍匐剪股颖最耗水;在暖季型草方面,狗芽花最抗旱,而海滨雀稗却是最耗水。如何选择草种,在未来有可能会成为决定球场是否能继续运营的一条关键因素。
第七,喷灌——面对飙升至160元/吨的水价,如何使每一滴水都物尽其用,将是每一家球会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具体到喷灌这一方面,具体的做法应该是:首先,尽量采用全自动喷灌,减少人工灌溉和漫灌。全自动系统可以根据地形、土壤的状况、水源、气象等相关情况布置喷点、设定水压,达到精密控制、自动调节用水量。这样既可以保证全面覆盖,又避免了浪费,从而使用水量最经济化;其次,选择喷灌时间最好是在早上,这样可以保证草根有足够的湿润时间,避免水费快速蒸发;同时又可以避免草根过度湿润,导致增加病虫害发生的风险;(根据科学观察,白天浇水只能渗透几公分土壤,造成90%的水分被蒸发,而早晨浇水则可以让水分渗透进15公分以下的根系土壤,在太阳出来前,这些水分即不会被蒸发掉,又可以完全被吸收;而如果选在傍晚或夜间喷灌,则有导致根系水分超过饱和状态,增加病虫害的危机);第三,喷灌的频率要控制,应根据实际观察确定用水量;第四,如果条件许可,应最大可能的使用城市中水来进行喷灌。
需要注意的是,一次性投入喷灌系统的费用远比持续性浪费的资金要省得多。喷灌系统一次性的投入范围在300~500万元,这样的费用若采用人工结合的方式管理,三年就可以与采用纯人工灌溉的方式所耗费的资金追平。
自然主义的优势
2014年度的美国公开赛选在了回归自然主义的松林2号球场,有人认为这座球场改造后丧失了原本具有的可打性与艺术性,这种认识是不对的。事实上,以自然主义手法设计的球场不但具有十分明显的可打性与艺术性方面的优势,更兼具了低碳环保的优势。
第一,可打性——自然主义手法设计的球场使得其植草区面积大幅度减少,因此,其球道落球区的面积势必也会变小,这就要求球手们需要更好的技术以及重新进行打球战略上的思考。这样的球场难度不是降低了,而是增加了,其可打性当然也会相应增加。
第二,艺术性——由于植草面积的减少,使得球场中的反差度增大,从而增强了球场中的对比性。这种对比有材质的对比,草种的对比(种植草与原生草),高差的对比(高灌木对矮草),以及色彩的对比等。这种对比本身就是艺术美的表现方式。自然主义球场处理的好会比全覆盖球场的球场的艺术性更强。例如贵阳的麓岛球场,榆林的大漠球场等。
第三,低碳,可持续性要比其它风格设计的球场好。以自然主义手法设计的球场能够和当地生态融合,达到低养护甚至是零养护。我们仍以松林2号球场为例,改造后的松林2号球场上有一半的区域回归自然状态,其灌溉、农药、化肥、设备损耗、人力以及燃料费用都因此而大大降低。球场业主鲍勃﹒戴德曼(BobDedman)说:“现在的球场更真实可信,不但从战略上更具有挑战性,而且它比从前更环保,更经济,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高尔夫自进入我国,长期以来得不到公正的待遇。一方面,这与民众对高尔夫这项运动的本质有误解相关;另一方面,行业自身在球场设计、建造过程中一味追求奢华气质、顶级配置也与高尔夫这项运动的内在文化有所背离。
自然主义既是高尔夫这项运动发端时的表现手法,同时也是高尔夫这项运动的内在精华,只是因为我国历史发展的原因,使得我们在接触高尔夫后,误读了这项运动的初衷。许多人会将高尔夫视作摆脱贫穷、落后的标志,并在此思维模式的影响下,误认为球场如果不能极尽奢华,便不足以表现进步与富裕,而这种思想反过来又进一步坐实了高尔夫在民众心目中“高端、贵族”的形象,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高尔夫在我国的发展空间越来越狭窄,越来越举步维艰。
现在,是时候让我们重新审视自然主义,重新认识高尔夫这项运动——至少,松林2号球场用它的成功向我们阐述了一个道理:一个能让世界上最优秀的选手为之折服的球场,其可打性比观赏性更重要!而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才是高尔夫在未来中国立足的根本。这就是高尔夫产业第一强国给我们提交的最新答案!
文/图:余钢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