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球人生苏晓:中国大陆高尔夫球杆制造第一人
1988年,中国大陆第一家高尔夫球杆制造工厂在顺德诞生,当时年仅23岁的苏晓成了这家中外合资工厂的厂长。此后,这位大陆做杆第一人始终沉浮于高尔夫球具制造业一线,至今独创出“一杆”高尔夫球具的大陆自主品牌。
回顾这26年的做杆生涯,苏晓心中满是甜酸苦辣:“好景的时候有过,但市道很差的时候我亦亲历过。”
全世界90%中国制造
“现在世界高尔夫球具的生产,中国所占的比例超过90%,这个局面的形成有个过程。”上世纪末,大陆地价和人工的低廉降低了制杆成本,加上港台的资金、技术和客源,中国做出的球杆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像世界前十位的高尔夫品牌球杆,绝大部分都曾下过订单请苏晓的工厂代为加工。美国经济景气的时候,高尔夫运动升温,当时的订单很旺,一张单就要求一月之内交出约一百万支球杆。泰格·伍兹成名后,老虎的传奇经历进一步推动美国高尔夫市场,2000年前后美国连锁超市都卖起了高尔夫球杆,苏晓最记得某个型号的一号木,他的工厂前后总共交货13万支。
随着中国大陆地价和人工的上涨,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在美国爆发,中国大陆的高尔夫球具制造业也开始转入冬季,严冬延续至2012年,国外订单减至低谷,加上国外大品牌制造商开始大范围地低价量产倾销,有五六成的大陆高尔夫制造工厂解体。
靠着多年来积累下的制杆经验,苏晓和他的工厂幸存了下来,但台湾公司撤走技术和客源后没了订单怎么办?不懂英文的他硬着头皮出国参加高尔夫博览会,重新打开国外的市场。但光靠外国的订单批量生产,在苏晓看来已非长久之计,于是他开始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等多所高校的高尔夫专业合作,并将研发团队的工作重点转向订制球杆。
优劣杆身成本差40倍
说到订制球杆,苏晓首先想强调:“初学者用差杆其实是个误区。”
“现在国外为学球的小孩订制球杆都有很高的数据要求,为的就是一开始就练出正确的动作,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动作特点不一样,如果一开始练就用身体去迁就不适合的、甚至是很差的球杆,很可能一辈子动作都是错的。”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美国和日本的订制球杆市场越来越大,真正会打高尔夫的人在选杆时已经不重品牌、只重质量。
当然,中国的高尔夫市场目前还处于比较混乱的局面,国人似乎还不太清楚球杆的优劣。“球杆由杆头、杆身和握把三部分组成。差的杆头可以用锌合金压铸,很便宜,外观也不错,但硬度小、不耐磨,还容易氧化,质量远不如不锈钢订制杆头;杆身,单说碳素杆,重量越轻、扭矩越小的越好,好的成本80美元,差的才2美元;握把也是,质量好的成本要十几美元,差的一美元不到,但国人很多不懂这个,往往只认外国名牌或者只挑便宜的,这都是误区。”对于这些的误区,苏晓认为大陆高尔夫人群早晚还是会走出来的,所以近年一直在加大订制球杆的研发和推广。
专利虽多教训也不少
即便没有订制球杆的趋势,苏晓也喜欢一天到晚琢磨球杆,毕竟在这一行浸淫了这么多年,做高尔夫球具已经成了他的一种嗜好,所以至今申请过四五十项高尔夫球具制造上的专利。不过,他申请了这么多专利,光是专利续费每年就要花几万元人民币,于是在亲友的劝说下,有些专利成功申请后他停止了续费,结果出过一件让他很后悔的事情。
2010年,某世界名牌球具生产商推出的新款球杆一出现在苏晓面前,他就惊呆了,“这种通过螺丝调节的可换杆,我好不容易才申请了专利,现在怎么变成别人的产品了?”早在2006年,他就已经设计出这种制杆工艺并申请了专利,但2010年事发后派人去知识产权局一查,他的这项专利因为没有续费已经过了有效期。
有了这样的教训,苏晓重新对自己拥有的专利作了一次梳理,其中的二三十项专利续费至今。既然手上有专利,为何他就这么续费养着、不直接投向市场呢?这就勾起了苏晓心中的另一个痛处:“现在全世界用的球具绝大部分是中国人做的,但中国大陆的市场和推广很差,自主品牌即使有好的发明专利,我们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将它推向市场,像国外大品牌那样一有好的发明就投入大量资金去生产和推广,我们做不到。”
记者:梁劲松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