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军:我不是个生意人 没有高尔夫就没有现在一切
作者:happy2010 来源:唐高网 日期:2014-05-13 浏览 2

  程军,中国高尔夫圈内响当当的名字。作为中国第一代高尔夫职业球员,他成为了首个夺得国际级赛事冠军的中国球员。作为商人,他拥有三个球场、一家学院以及多家公司。尽管程军说自己从来就不是个生意人,但是作为中国最成功的由球员转型从商的案例,“程老板”这一称谓他当之无愧。   程军简介   运动生涯:   1985年-1988年,赴日本学习高尔夫。   1994年转职业,成为中国第一批职业球员。   1997年夺得沃尔沃中国公开赛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国际大赛中夺冠的球员。   从商经历:   1999年,深圳市程军高尔夫管理有限公司,任总经理。   1999年,参与设计修建深圳航港高尔夫俱乐部,并投资入股,现任董事。   2002年,参与设计修建北京天安高尔夫球俱乐部,并投资入股,现任董事。   2006年,创建程军高尔夫学院,任校长。   2008年,参与设计修建江苏南通长江高尔夫俱乐部,并投资入股,现任董事。   在北京天安假日高尔夫俱乐部见到程军的时候,这位中国高尔夫圈内的大人物刚刚风尘仆仆地从儿子的学校赶回来。由于学校的要求,整个上午程军都陪着儿子在学校听课。   尽管已经45岁了,但1米84的大高个儿再加上保持很好的身材,依旧还能看出程军当年在球场上的风采。   如今已经从商多年的程军无疑是成功的,他的名下拥有着球场、学院、高尔夫管理公司、球具代理公司等众多产业。但是,每每谈及这些成就,程军总是会提到他当年的球员生涯,总是会说是高尔夫运动给了他如今的这一切。   赴日学习改变观念   1984年,程军15岁,那时的他由于身体条件不错,在省体校练习田径和足球。但是,由于一些体制上的漏洞,常年跟比自己大几岁的孩子比赛,让程军始终未能取得好成绩。   1984年同样是中国高尔夫的元年,中国首家高尔夫球场——中山温泉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成立,高尔夫正式走进了国人的视野中。正在苦于运动生涯看不到希望的程军,因此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   “作为运动员,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要成为世界冠军,要成为名人。但当时在体校,根本看不到希望。恰巧这时候有人来挑选学生去日本学习高尔夫,我觉得这是我成为世界冠军惟一的机会。”程军说那时的中国,99%的人根本不知道高尔夫是什么,包括他在内,但从小喜爱体育的他不想放弃成为世界冠军的梦想,所以就选择了踏上奔赴日本学球的旅程。   和程军一起去日本的有11个孩子,初到日本的时候,他们很不适应那里的生活。从小生活在“举国体制”下的他们,享受惯了只要专心训练,其他都不用操心的生活。但是在日本的球场,每天都要先工作,然后才可以打球。“那时的生活跟现在很多球员在转职业之前很相似,都要在球场工作、当球童来赚取生活费,然后再练球。现在想想觉得没什么,但是那时候却很难接受。我们是来学球的,不是来打工的。”这样的情况,他用了半年的时间才适应过来。   适应了生活,但在训练理念上,程军还在摸索。   在国内,一个教练天天就盯着你这几个人训练,而在国外,教练只是偶尔指点一下,经常见不到人,见到了还要主动去问。所以程军他们那批人更多的还是靠自己。不过,由于天赋不错,又比较执著,程军还是得到了教练很多照顾。“在日本,教练看到你有希望才教你,要是觉得你不行,根本就不会管你。”程军从练球开始,半年时间就已经能打到70多杆,一年后就经常能见到6字头,这也让当时的驻场教练很看好他,经常给会主动让他打打球,给他一些建议。   就这样,从1985年到1988年的三年多时间里,程军每天早上6点开始在球场工作,下午3点之后开始练球,多数时候都会练到晚上10点多。   回忆起在日本学球的点滴,程军说正是这段国外的生活经历,让他改变了很多,包括生活和观念上,而也正是这些,对于他以后的事业和家庭,都产生了影响。

  球员生涯积累“财富”   1988年,程军从日本回国,来到了深圳高尔夫球俱乐部任职。那段时间,作为业余球员的程军,在国内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不过,在他看来,如果可以在那段时间早点转为职业球员,也许他的人生会有很大不同。   “那时候国内的高尔夫环境不好,比赛少,出国的机会也不多,而且签证很麻烦。虽然1988年到1994年我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其实那会儿耽误了我很多时间。”程军说如果能在1990年亚运会后就及时转为职业,那么他所取得的成就也许会比现在大很多。但由于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专门的职业协会,他和张连伟等第一批中国高尔夫球手,有很多人就这样被耽误了。   尽管当时拿过很多比赛的冠军,但是程军的生活并不富裕。从日本归来后,他们这批球员大都是到了球会谋生,而当时程军在深圳高尔夫球俱乐部每个月也只能拿到200元的工资,这样的收入令他的训练和比赛很难得到保障。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困境,让程军开始了第一次“从商”经历。   那时候的中国,并没有太多途径可以购买到好的球具,偶尔出去比赛的程军看到了这其中的商机。从1990年开始,程军经常会从香港带一些Titleist、Footjoy、Wilson等大品牌的球具回来卖,好的时候一个月能赚到几万元,这不仅让他赚到了第一桶金,也维持了自己的生活开销。   虽然生活有了保障,但作为运动员,程军对于冠军的渴望始终没有减退,直到1994年,他得到了转为职业球员的机会,这让程军又燃起了希望。   “转职业对我和张连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比赛。”程军说他很感谢戴耀宗,由于当时戴耀宗和澳大利亚巡回赛、欧巡赛以及亚巡赛的人关系很好,他帮助程军和张连伟争取到了很多的比赛机会,尽管那时候因为办签证难的问题,大大限制了程军出国比赛的机会,但走出去比赛,还是让程军开阔了眼界,认清了自己的实力,也为他日后的从商,积累了很多人脉。   不过,经常出国比赛,开销自然不小,而当时的奖金却微不足道,幸好依靠平时的积攒和朋友的帮忙,程军还能勉强维持,而当时的Wilson品牌每个月还会给他和张连伟每人1万元的赞助,这也着实帮了他们不小的忙。   直到1997年,程军终于迎来了自己职业球员生涯中最辉煌的一刻——那一年的沃尔沃中国公开赛,程军夺得了冠军,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在国际大赛上夺冠的球员。程军回忆说:“沃尔沃那场比赛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折,也是我整个高尔夫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赛事。因为这个赛事让更多人认识了我,知道了我的存在,对我后期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帮助。”   低谷中转型从商   如果说1997年是程军辉煌的一年,那么1998年则是他职业生涯急转直下的一年。   由于成绩出色,程军被IMG公司签下。希望能有更大突破的程军,跟IMG公司申请赴美深造。这原本是一次提高之旅,没承想却成为了程军球员道路迷茫的开始,甚至为他后来放弃球员身份埋下了伏笔。   在佛罗里达深造的程军,并没有在球技上获得预期中的提高,“因为以前都是靠长时间的自我摸索或者看着电视学,基础并不扎实,很多原理方面的知识都不清晰。来到这里,学的东西跟以前差距很大,等于重新学球,这让我后来的成绩很差。”程军认为当时在选择教练上出现了一个误区,如果能找到一个帮助自己在原有动作上进行微调的教练,而不是彻底改变动作,也许就不会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   动作上的问题,让程军仿佛一时间不会打球了。而由于他们是国内第一批职业球员,前边没有更好的榜样和模板让他们学习,所以在处于低谷期的时候,程军完全不知道该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想要仿效国外高手,但过大的差距,也没有可行性。   “那时候天天打天天练, 也没有进步, 每天醒来都会想这球怎么会打成这样,回家也在想。我觉得有两种原因,一个是因为之前打得很好,突然打不好,会很失落,内心很难面对。原来很喜欢别人看我打球,但有一段时间就不想别人看,越有人看打得越差。”程军说如果当时能有一位有经验的人指点自己,也许他的职业生涯还可以更长一些。   至于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在美国的时候,程军的女儿出生了,1999年回国,孩子和家庭让他要承担很多东西。而那个时期还要生活和比赛,开支很大,双重压力,让看不到前景的程军决定放弃。   放弃打球的程军,不得不再一次为生计做打算。作为职业球员,他觉得自己对别的领域都不了解,还是要从事高尔夫产业内的事情。   在球员生涯期间,球具代理的工作程军一直没有放弃,直到现在,他创办的程军高尔夫用品有限公司也还在一直做着球具代理的生意。   除了卖球具,打高尔夫让程军平时可以接触很多老板和各行各业的精英,从中他也会留意一些机会,“作为球手,打球是最重要的,但是行业里面,有很多事情是可以做的,要时刻准备好不打球以后要做什么。做任何事情,都是要机会的,但只有做好准备,才能把握机会。”   1999年,程军迎来了他转型从商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机会。当时恰逢深圳机场附近要建造一个球场,而国内了解高尔夫的人还是少数,能与国际一些高尔夫组织有联系的就更少,所以有人找到了程军,希望他能帮忙找一位设计师。作为职业球员,又有着出色的成绩,再加上是IMG的签约球员,于是程军就找到了IMG公司。   在IMG公司的帮助下, 威尔士名将、著名的球场设计师伊恩-伍思南(Ian Woosnam)来到了中国与程军会面。接下来,两人一起研究、设计、建造了深圳航港高尔夫球场。当时由于需要投资,于是程军找来了他的一个朋友,两人合伙投资了球场15%的股份,随着球场的建成,程军也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项目,“成为世界冠军是自己从小的一个梦想,现在已经实现了,而作为球手,我也希望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球场。”就这样,程军成为了当时中国第一个拥有球场的职业球员。   在完成深圳航港球场项目后,程军发现设计建造球场是一条很有潜力的道路,于是他建立了自己的高尔夫管理公司,做球场设计和建设。随后,他联系了当时负责修建观澜湖32洞的泰国著名设计师桑番所在公司,“我看了他们的经历和项目,都做的不错,后来我就去谈合作,我来负责找项目,他们负责实施。”就这样,程军寻找了很多项目,包括新球场建设以及老球场改造翻修等。另外,他还帮助IMG公司联系了众多项目,包括海口美视高尔夫球场、珠海金湾球场以及鸿华高尔夫球场等等。   自此,程军已经逐渐完成了球员向商人的转型。不过,不管怎么样,程军所做的一切始终没有脱离高尔夫。   天安俱乐部和程军学院   虽然已经完成了初步转型,但是对程军而言,职业球员的烙印始终在自己心中。   “有时候我就在想, 2000年,我才32岁,确实是太早就不打了。”程军说在从商之后,他还是想过回到球场打球,“就比如我看汇丰的比赛,看到跟我同时代的球员,像崔京周(K.J.Choi)还在场上打,而且打得还不错,我就想如果我还打球的话,一定跟他们一样。人毕竟从事一个行业或者专业太久的话,想要放弃很难。”   大概在2001年,想回到赛场的程军,觉得也许是身体的因素造成了技术上的问题,于是他又开始了长达半年的身体训练,几乎每周都去健身房,希望可以通过锻炼重新回到球场。   但老天似乎觉得程军应该继续他的从商之路。   2002年,有人找到程军,让他去看一块地,他去了之后,觉得环境不错,又是在北京,可以做球场,“我更相信命运的安排。后来也在想,不光是我,任何人一生中一定有几个转折点,该干什么就会干什么,我要是感觉不好,一直打球,不放弃,有可能会成功了,也有可能成为神经病。有时候,该放下就要放下,该捡起来就得捡起来,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要有心理准备,要去积累,明确方向,知道什么适合你什么不适合你。”程军说尽管当时挺想再回到球场的,但是又不想错过这个机会,最终还是放弃了打球。   这个球场就是后来的天安高尔夫俱乐部,也是程军的第二个球场。   对于天安高尔夫俱乐部,程军最开始只是想帮着设计和建造,但是在完工之后,合作方表示不太懂球场的管理,希望程军能来投资一起做,“高尔夫在国内一直备受争议,没有那么顺畅,包括建球场、经营,还是会有很多麻烦,但这是被大环境所迫。磕磕绊绊肯定有,不管怎么样,要做的还是都完成了。”面对国内的高尔夫环境,经过多方考虑,程军还是答应了。   不过,因为建造球场而放弃了重回球场的机会,始终让程军感到遗憾,但由于要管理公司和球场,精力上着实有限,所以程军决定另寻他法,萌生了成立高尔夫学院的想法,“虽然不打比赛了,但我还是希望能对中国高尔夫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做一些事情。”   说来程军一直都很幸运,每每在他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有人会恰逢时宜的出现。著名的澳大利亚教练凯尔-罗文林(Kel Llewellyn)便在这时找到了程军,表示希望能够来中国发展,建立学院,培养选手。   当时的凯尔在国内名气不小,他虽然没有正式成为梁文冲的教练,却给了他很大的帮助,而无法把精力全部放在建立学院上的程军跟凯尔几乎是一拍即合,准备成立“程军高尔夫学院”,程军更是跟凯尔协定只要有中国球员想来提升实力,凯尔要免费提供帮助。   为了更好、更方便的管理,程军决定将学院的选址就定在了天安高尔夫俱乐部内,“球场我有股份,学院建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下,更方便管理。建在别人的球场里,不知道哪天就会被中断。”   因为当时中国几乎没有什么高尔夫学院,所以最初筹办的时候,程军要到各个地方到处跑,到处沟通,很是辛苦。幸好,学院初期的招生情况很不错,学员主要分成两部分。首先是渴望进一步提升技艺的国内外职业球员,这其中还有印度、马来西亚等国的职业球员,梁文冲也被程军找来,跟凯尔进行了长期的合作。   第二部分就是国内一些希望从业余转向职业的球员来进修。另外学院还招收了一些小球员,从小培养。   作为学院的负责人,程军面对很多中国球员感触颇多,“我们有很好的教练和完善的训练体系,但是很多中国球员很害怕去改变一些东西,怕把原有的丢掉,不敢尝试新东西,我跟很多球员谈过,告诉他们只有学会改变,才能跨到另外一个台阶上,如果你不尝试,可能就这样了,不会有太大发展。”   随着高尔夫在中国的发展,可选择学球的地方逐渐增多,程军也将如今高尔夫学院的办学方向和目标进行了调整。   由于凯尔的离去,现在的程军高尔夫学院更多的是招收一些8至12岁的青少年。“因为国内赛事越来越多,打球的家长也多了,很多家长从小就培养孩子打球。现在的家长比以前好很多了,更注重培养兴趣,并不像5年之前,那时候家长带着孩子来,目的性很强,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打出名,成为谁谁谁一样的球星。但其实有的孩子条件不具备,兴趣也不在这。”尽管家长的观念有所改变,但面对现在的青少年,程军仍有担忧,“我们还招收了一些十七八岁的学生,他们的家庭条件太优越,几乎没有危机感,被家长送来,只要乖乖按照指示做,不出事就行了,不像我们那个时代,一心想打好球。”   身为院长的程军,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父亲。经历了赴日留学,又面对那么多学生,程军更懂得与自己的孩子沟通,懂得如何培养儿女的兴趣。“在国外,家长会给孩子一个很长时间,让他们选择做什么。在中国,不管练乒乓球也好、体操也好,孩子从小就被定了要做什么,即便兴趣不在这,但是家庭或者组织强加的意愿,只能让你接受。这样的结果就是成功率很低。中国的家长有些太急功近利了。”   程军的女儿今年15岁,在一家国际学校学习。他说女儿很独立,学校的教育方式自己也很赞成。女儿的学校要求学生除了在学校的时间,在校外也要选择一项运动,女儿因此选择了高尔夫,除此之外,程军从没要求过女儿学球。   而女儿喜欢时装设计,学校要求校外实习,程军还主动为女儿找实习的地方。   至于刚刚上三年级的儿子,程军说他现在还小,还没有定性,等长大点,看他喜欢什么,再决定怎么培养。   其实,对待子女的教育也可以看出程军的性格,而无论是打球、做生意还是育人,程军的性格在帮助他成功的时候,也多少阻碍了他获得更大的发展。   中性、满足和理智   “我是一个比较中性的人,不是很多东西说放下就放下,很多事情还是要考虑很长时间才会做的,否则也不会后来还想回去打球。”程军这样评价自己。他说自己从打球转型经商,大概用了一两年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一直在打球,直到在做第二个球场(天安高尔夫俱乐部)之前,还在尝试回归球场,但是,突然来到的机会,让他不得不放弃,“那会儿,人会选择哪件事情可以更长远、更现实。”   除了很谨慎,程军觉得自己其实不是一个好的运动员,或者说他的性格让他成不了一名优秀的球员。   “90年代的时候,打球的人不多,很多银行家或者大企业的人跟我比较好,他们常跟我说,你就是没有狠劲儿。你就应该把生意都卖掉,把所有的钱**赌掉,赢了就赢了,输了你就没有退路了,只能专心打球,你就会成功了。”尽管朋友的话有些开玩笑的成分,但是程军很认可,他说自己打不好的时候,也经常安慰自己,“我赢不了你没关系,我还有别的工作。”   这样的性格,不仅影响了他的成绩,在经商方面也很不利。   “如果我能更加投入一些、更勤快一些、更注重利益一些,可能会做得很大。但是做大做小,跟性格有关系,我始终认为我的性格也做不大,也没有想要做多大。我比较容易满足。”程军说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是生意人,他跟任何人也这样说:“我跟任何人聊,包括合作对象,我都会说我不是个生意人,不会按照做生意的方式去谈。我要的是坦诚和互相信任,赚多少钱无所谓,但互相之前需要真诚。了解我的人也都会说他不是一个生意人,他根本不会做生意。”   虽然因为性格,让程军在打球和做生意两方面都不算“合格”,但是这也无形中让他拥有了更多的朋友,更多的贵人。   程军说:“我在每个阶段都会有贵人帮忙,通过父亲的朋友帮忙,我去了日本学球;到了深圳高尔夫球俱乐部后,球场的张总对我帮助很大,他看我卖球具,干脆把球场球具店交给我经营;转职业以后,很多人也都帮我找赞助;做生意的时候,也有不少人在言语方面教我做生意的方法。我这个人就是一直不缺人帮助。”对于这种好命, 程军认为只要把人做好,让人跟你在一起很愉快,很容易接触,那大家就都愿意跟你做朋友,自然都愿意跟你做生意了。   容易满足的性格,让程军从球员成功转型成了商人,但当有人问起他,“球员、老板、校长哪个身份,你更喜欢”的时候,程军都会毫不犹豫的回答“球员”。   程军说:“球员生涯给我带来更多名誉上的东西,会让人提起谁谁谁赢过什么比赛,让我在高尔夫行业有了一些成就。从商的经历则给我带来了一个不错的生活,包括对子女的教育,我能给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条件。但是,自小喜欢体育的我,内心始终是喜欢挑战、喜欢争胜的,所以我更喜欢球员时期的我。”   的确,如果没有高尔夫,也许程军不会像如今这样被很多人熟知,他自己也表示,“如果当初没有从事高尔夫运动,就没有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我的人生可能又是另外一个样子。也许就跟我的同学一样,或者成为普通的小学体育老师,或者在机关,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我不敢想象是怎么样的生活,但是肯定不如现在。”   2013年年底,程军以副队长的身份,跟中国之队一起夺得了“东风日产杯中国-亚太职业高尔夫球队际对抗赛”的冠军,打破了中国高尔夫三十年团体赛无胜的尴尬,这多多少少也让程军又过了一把当球员的瘾。   如今, 已经45岁的程军谈到未来,表示自己需要一段时间来沉淀,再重新考虑接下来要做什么,“人到了这个年龄,四五十岁,从各方面都需要一个时间,让自己的身体、思想缓一缓,规划一下未来。虽然相对来说冲劲儿不如以前足了,但会变得更加理智,更希望稳定。” 来源:假日休闲报·高尔夫周刊   文/王铮 图/阿谷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求职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