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球童果岭鞠躬一事谈谈高尔夫洋为中用的真谛
作者:thomasgolf 来源:唐高网 日期:2014-01-21 浏览 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国内开始流行起鞠躬这礼节。在飞机上空姐的鞠躬配合自我介绍还不错,然后就是各酒楼各按摩院把鞠躬变成了基本服务要求。最奇怪的是,有些球场的球童在最后客人推杆之后,旗杆往洞里一插,右手高举,向球道深深鞠躬,然后小跑追上客人。有一次跟老外同组,老外吓了一跳,以为球道上有球员被球打了。 我对这个动作很不理解,不是礼节问题,也不是动作问题,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好像一直以来都得不到一个明确的答案。最接近的一个解释是向日韩学来的。既然是学,就要学习实用的,只得其表,不明其意,亦是徒劳。 打球嘛,不只是把挥杆从练习场转移到宽阔的球场而已。球场应该提供各种愉悦会员的设施,这些设施并不是用钱来衡量的。 我很怀念英国球场上的长条木椅,一张可坐四人的木板长椅几乎出现在每一洞的发球台后方。在英国大部分是背包打球的,或拉着手拉车。打了几洞,与同组好友齐坐休息。从球包里拿出一小瓶威士忌各泯一口,嚼两块巧克力;吹着海风,沐浴阳光,憧憬着接下来几洞的美景,人生一乐也。一个人的时候,也坐下休息,顿时感觉世界是你的,若还能在条椅上发现一些前辈的刻字,或情侣的山盟海誓,感觉更爽。可怜的我们,在国内中途休息还都挤在球车里面,平时还没有挤够吗?写字楼、私家车、电梯、卧室,好不容易来到球场,还不能感受天空与球场的广阔,何必这么委屈呢。一个球场也就18把椅子,确实不贵。 年初到访日本,每一发球台旁总能找到一水龙头。其功能很多,可以给球童湿润毛巾,可以给球手洗手、洗脸。以前的深圳高尔夫俱乐部有这设施,但是球场改造之后就绝迹了。国内的球童大多是在下场前或球场的水塘里湿润毛巾的,习惯养成了,职业赛场上这一举动还会连累球员,具体例子不说了。 有时会担心她们掉进水塘,有时看着那脏兮兮的水塘,对那浸满脏水的毛巾敬而远之。稍微讲究的球童,会拿自己带下场的那瓶水去湿毛巾,大热天时看到很是心疼。在夏天打球,每到一发球台都能有水洗洗脸,那是多么舒服的事情,一阵清凉之后心情大好,球技发挥也会跟着提高。这一举多得的事情,球场为何不做呢。 有些细节也不是想学就学得来的,我在泰国打球时,那个球童都有四十出头,我不会泰语,她不懂英文、汉语。光靠比划知道她家里有3个孩子,老公开长途车,其他兄弟姐妹都在泰国各地奔波,可以说生活较为艰苦。但她很开心,笑容从第一洞灿烂到最后一洞。可以感觉那份如孩童般天真的笑容,这份天真浪漫的乐观使得那场球打得无比开心,打多几杆只为能多呆在场上与她一起。这个要学到家,需要从信仰开始,并非培训可以解决。 韩国的球场球具店还卖大米呢,尼泊尔的球场每洞有佛像,日本球场会所内摆放着武士的盔甲,欧洲著名的会所旁往往是坟场,而且价格贵的惊人。这些国家都是很鲜明地使得高尔夫与当地的生活相处融洽。 其实国内很多球场也有贴心的服务,适当的季节去到烟台南山,有很新鲜的苹果提供。山东的苹果国内闻名,打球时随手摘下,大口嚼嚼,很是过瘾。或是在昆明温泉球会,有两个小卖亭被设计成全玻璃外墙。昆明气候变化快,一阵雨过来便躲进玻璃房内,看着外面风云变化,手里握一杯热咖啡,或地道的普洱茶,也很幸福。一会儿又天朗气清,继续打球。 其实所谓的贴心,我的理解是因地制宜地去设计配合该地区特设的设施,没必要生搬硬套,自然每位球手乐而忘返。 作者:陈思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求职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