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高尔夫》 我的球会(18)管理人才
作者:thomasgolf 来源:唐高网 日期:2013-12-26 浏览 4
  新中国高尔夫球运动史21年,国内高尔夫球会200多个,高尔夫人口100多万,现在职业的业余的球赛接连不断,国内高尔夫运动形成热潮,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这繁华的背后,却有着相当的隐忧。快速发展的高球运动和不断增加的球会,所需要的一大批高尔夫管理人才十分缺乏。从球童成为竞技部经理的大有 人在,而1个主管或者领班,2年内换几个球会,最后成为总监或副总,也不是新鲜的事情。我很赞成球会管理干部从基层做起,也很赞成球童不断进步,成为球会 的干部。现在的问题是,国内高尔夫人才太缺,免不了有一些拔苗助长的情况,因此之下,不少球会的管理欠佳,乃至管理不善,便是存在的突出问题了。   怎么办?国内似乎已有一些解决的路向,比如:   不少大专院校开办了高尔夫管理专业,还有一些小孩到国外选修高尔夫专业。这科班之路当然不错,但与国内高尔夫行业的发展速度比较,还是令人有杯水车薪之感,况且不少学高尔夫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还做了别的工作。   委托专业的高尔夫管理公司,这也是正规之路,而且我还认为是今后的主流。但问题是,国外的管理公司进入中国,往往水土不服,国内目前能正式承接球会管理的公司也还不多,又令人有远水解不了近渴之感。   向社会招聘吧,选一些相近的专业如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与人才来管理高尔夫球会吧,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不好的,而且,专业上的不同,往往还带来一些必须克服的障碍。   怎么办?我想起业内一个突出的现象——“深高”管理人才现象。   深圳高尔夫俱乐部开业于1985年,是国内最早开业的会员之家高尔夫球会之一,另外两家一是中山温泉球会,一是珠海国际球会。十分特别的是, “深高”20年来,向业内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大量人才,粗略统计一下,从“深高”出来,目前在国内球会担任总经理级的有15人以上,担任副总及总监级以上的 更多了,至于经理、主管级的,便数不过来了。这正是其他球会所不具有的现象,连中山温泉球会,现在也是从“深高”出来的干部当了总经理。   我曾深思过这一现象,我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深高”地处深圳,人才较多,观念较新,“深高”是最早的球会之一等原因外,有2个原因是很重要的。   其一,“深高”的管理历来较规范,一开始就是日式管理,有个日本人大西在“深高”一直担任了7年的俱乐部经理。日式管理历来以规范精细见长,给“深高”的管理人员带来了深深的规范印记,无形中也使“深高”的干部接受了很好的培训。   其二,“深高”是中外合作企业,其独特的合作模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形成了特有的企业文化,其内涵三言两语说不清,但有一点,就是公司人员相对稳定,流动性不大,这使得员工干部在“深高”呆的时间较长,也就学到了东西。   所以,我认为国内球会管理人员缺乏的问题,可以多条道路解决。其中可以由有识的球会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培养人才,也可以由从业者自觉学习提高,刻苦磨练,成为人才。   也许后者更为重要。巨大的空间就在眼前,有志者能不把握机会,奋发有为,珍惜这一不可多得的在其他行业遭遇不到的机遇,使自己迅速成为专业的高尔夫管理人才吗?   市场经济自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高尔夫管理人才方面也正如此。   有志者努力吧。   

——2005年11月

作者:陈朝行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求职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