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高尔夫集团总裁潘仲光:小白球的赢利方程式
作者:playergolf 来源:唐高网 日期:2013-10-25 浏览 4
潘仲光,前冠捷电子老板潘方仁的公子,《记者华夏理财》此次关注他,一是因为其在美国的研发团队,利用OLED 新一代有机发光体技术,将显示器变成可以到处贴的“壁纸”,结合云存储,在任何地方都能上网。 潘仲光的另一个身份是东方高尔夫国际集团总裁。在高尔夫被选为2016年和2020年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他投资创办女子职业高尔夫球巡回赛,也吸引了更多的关注。 潘氏企业 潘氏是一家以美国、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为中枢开展业务的跨国企业,集团旗下有美国潘氏、潘氏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台湾)、潘氏中国投资、冠捷科技(1999年在香港和新加坡上市)、东方高尔夫国际集团等子公司。 米黄色的polo衫搭配米白色长裤。潘仲光一身轻便休闲打扮,给人留下儒雅商人的第一印象。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听上去略带些厦门口音。对于财富、对于事业,他侃侃而谈。 缩减成本挖到首桶金 潘仲光的小白球生意,从一家亏损的球场开始。 上世纪90年代初,潘仲光的父亲——台湾知名潘氏企业老板潘方仁,为照顾家族煤炭生意的社交需求,联合两位好友,在台湾、厦门开设了两家东方高尔夫球场。前者很快名震台北,后者却迟迟不见起色。 为了锻炼生意头脑,潘仲光被父亲下放到厦门,管理这家亏损的球场。 “偿还银行贷款及利息是几乎所有国内球场的噩梦。一座标准18洞的球场,每月基本开支至少在100万元以上。” 怎样每月赚回这100万? 他进行了简单的测算,球场会员及非会员一场球的平均消费大约为500元,除去25%的税费,每人的毛利大概为375元。如此一来,球场每月的客流量必须达到2667人才能维持正常运转。再加上银行贷款的话,这意味着,每月客流量在原来基础上必须再增加2000人,才不致入不敷出!如果再将球场的折旧、摊提也计算进去的话,每月客流量需要达到6000人。 如此高的运营成本下,怎么可能赚到钱! 摸清症结后,潘仲光走出了第一步:着手进行低成本改造。要仿效欧美等国的大众化球场模式,缩减与打球无直接关联的一切奢华设施,重点提升草坪、球童、餐饮等配套服务的品质。 他算了一笔账:撇掉毫无意义的奢华装修,不再盲目依赖进口设施与洋顾问,全部自己施工的话,那么原本造价1亿元人民币的球场,3000万元就可以搞定,且不失专业水准。 效果立竿见影。一年后,以往的亏损球场,实现了独立运转,不再向台湾集团公司伸手要钱。 无债经营很重要 潘仲光意识到,导致厦门球场高运营成本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依靠银行贷款。从银行每借贷1亿元,每月光利息就是60万元,这让厦门球场不堪重负。 “无债经营是我骨子里坚持的东西。坚决不向银行贷款,由集团自行出资投建球场,以确保球场远离高息财务风险。” 不依靠银行贷款的经营理念,在当下听起来似乎有些另类,但效果非常理想,之后再建的各地球场,在经营上都比较顺利。销售会员证基本就可以收回建设投资,每月约5000人的客流量已经超出经营的平手点,且很多球场的会员数量还在一直增加。 而单从高尔夫这个行业来说,不依靠银行借款的另一大好处,是彻底革新了土地使用策略。 此前,大陆几乎所有的高尔夫球场,都捆绑着可观的房地产开发。理由很简单,前期的奢华装修加上银行的高额利息,令开发商不可能从单纯的球场经营中收回成本,只能借助后期的别墅项目维持收益。但如此一来,高尔夫球场的开发商必须像房地产开发商一样,参与土地竞拍,亦不得不面对这个过程中容易滋生的问题。 连锁经营把钱赚 有了厦门球场的成功经验后,潘仲光从1999年开始将他连锁高尔夫球场的概念付诸实践。 目前,潘仲光在中国大陆已经建设了15座高尔夫球场,其中12座是正常经营,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潘仲光说:“每座球场年营收人民币2000万元,每年光球场经营收入就突破3亿元,还不包括高尔夫球场外围相关的别墅地产开发。” 原本潘仲光还有打造世界级高尔夫球会集团的梦想。不过,200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禁止开发高尔夫球场的一号文件。新球场批不下来,梦想也只能重画蓝图。潘仲光换了思路,决定投资运作专业高尔夫赛事。 “这在某种程度上算回归到体育本质,高尔夫并不只是富人的消遣,而是一项可以全民参与的竞技运动。” 现在,潘仲光的东方高尔夫国际集团致力于在大陆推动高尔夫球运动,与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一起创办了中国女子职业高尔夫球巡回赛。 他的算盘打得很响。在中国,体育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几乎为零,而对比美国,每年的体育产业为4000亿美元。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重心从工业转到文化体育上是确定无疑的。 “现在中国观众并不怎么喜欢看高尔夫比赛,但是我们不灰心,未来高尔夫巡回赛的关注度一定会大幅提升,市场有前景,钱自然追着跑。” 潘仲光: 我觉得,打球如同人生,每走一步你都有很多种选择,可以选择保守的路但生活平淡安稳,也可以选择刺激、有挑战的方式。——潘仲光 记者: 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 潘仲光:我不是一个理想化的商人。很多人的性格是习惯维持现状,只要吃得饱,穿得暖就行,这样的话,等到危机来了才觉悟,就太晚了,可能需要 再花5年到10年的时间才能追上别人。我喜欢把一切做在前面。未来是什么样子,我要赶在它的前面,而不是等到了那时候,我才哇哇叫苦,然 后去觉悟,那是不对的。 记者: 对于财富,你有什么样的态度? 潘仲光:很多人做事情只是奔着最短期的利益,这个太糟糕了。财富只是一个数字,钱只是一个流通手段、替代品,证明你努力过有了回报。我想做的 是能留下来被人记住的东西,这才有意义。能被人记住,是因为别人有需求,无论是做产品还是做服务,都是如此。别人需要,钱自然就会来 ,如果你只关心如何赚钱,只会越来越糟糕,最后反而会亏得一塌糊涂。 记者: 你现在最心急的事情是什么? 潘仲光:主要感觉时间不够用。像我上个礼拜去美国、迪拜,然后回来厦门,接着又赶去上海,就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做好一个事情需要花很多时间, 在中国做高尔夫公开赛已经9年了,目前还没有完全市场化,我真的很着急。 记者: 做高尔夫体育赛事应该是很烧钱的,你一直坚持的动力是什么? 潘仲光:中国的体育竞技市场比较封闭,管制很严。我做高尔夫是赚了钱,那又怎么样,对我来说,意义不大。我要把在高尔夫球这儿赚的钱,花到做 中国巡回赛上。希望过个五六年,喜欢高尔夫竞技的人多了,到时自然就赚钱了。即使将来不赚钱也没关系,就当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记者: 你有打算开发投资与高尔夫相关的产业吗?如旅游、房地产等? 潘仲光: 我是坚决反对把高尔夫跟房地产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它有利益冲突。当下国内一刀切不准新建高尔夫球场,不是因为这项运动有罪,问题在于 建球场需要用地,好的土地资源又有限,所以高尔夫就被戴上了富人运动的帽子。 记者: 国内高尔夫球市场发展的瓶颈是什么? 潘仲光:主要受制于政策面。国内关于高尔夫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不是很完善,2004年出台的法规只是一刀切,开始限制新建高尔夫球场,但是怎样保 护这个行业的发展,并没有出台办法。政策不完善,就会影响行业的发展。现状是,从2004年到现在,总共新建球场300多座,没有一家是正规 的国际高尔夫球公司在中国投资的球场。 高球投资大亨潘仲光的吸金术 ●效仿欧美大众化球场模式,缩减与打球无直接关联的一切奢华设施,降低成本。 ●坚决不向银行贷款,由集团自行出资投建球场,以确保球场远离高息财务风险。 ●高尔夫和房地产有利益冲突,坚决反对把两者联系在一起。 ●善于发现和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潜力,要有强大凝聚力的团队。东方集团很注重培养人才,因地制宜以理论结合实践的培训方法是该公司的特色。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求职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