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仲光:女子中巡赛是一个历史的使命(下)
作者:bonnie2010 来源:唐高网 日期:2013-10-17 浏览 1

  一年三千万   潘仲光与同事探讨过,一个像样的巡回赛不是4年举办12场比赛,而是一年至少12场比赛。任何巡回赛最大的特点就是每场比赛都是在不同的球场,而不是12场都在一个球场比赛。而中国男子赛事当时的赞助商基本上只有球场,而且是有房地产的球场为了卖房子才会赞助比赛。   而女子赛事更是可怜,只有东方一家在赞助。显而易见,要一家球场组织和承担巡回赛的风险,也只有东方有12个球场可以保证一个完整的巡回赛的形成。   中高协的几位主管也开始建议,既然潘仲光已经付出这么多了,干脆协会就把女子巡回赛交给他做得了,反正也没有别人愿意做。他们说,希望在后期市场成熟的时候可以把潘仲光之前的投资赚回来。   潘仲光和李红也做了一个预算:要形成一个10场比赛的巡回赛,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计分系统;要建立一个媒体直播或转播的平台;要建立一个裁判管理系统;还要建立一个赛事组织和管理的公司体系,总共预算大概是每年投入3000万元人民币左右。一个球场每年的利润也就只有几百万,如何才能打平?当时没有其他企业或行业愿意赞助比赛,难道都要东方一家出钱吗?   李红也算了一笔账:在中国运作一场职业赛事的费用,基本是赛事总奖金的3倍。这个费用比在海外运作一场赛事要高。   2008年,李红等东方高尔夫集团的员工,都是平时忙自己的工作,比赛前两个月才开始准备赛事,更像是一种兼职。当时参与比赛运作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是这样,有比赛时才抽调出来。   东方很多球场的工作人员也问,为什么赔钱还做比赛?最初,潘仲光跟他们解释说,从球场直接经营上来看是有损失,但从球场的推广来看,比赛会带来美誉度,带来其他相关产品的销售。不过,后来比赛办多了,球场就不再愿意继续办下去。   潘仲光找到了张小宁,说出了自己的困难。他和张小宁谈好了一个分工:中高协要想尽各种办法增加裁判和选手的数量,也要想办法成立国家队的培训机制。东方高尔夫则建立一个完整的巡回赛体系,最快的时间内建立计分系统、裁判比赛管理系统、媒体传播制作系统、和赛事组织管理人员。当时东方球场的利润是无法支撑那么多比赛的。   张小宁对潘仲光说:“尽力而为,先从当时的5场比赛开始,在两年内增加到10场比赛为目标。”   作为一名商人,潘仲光很清楚,如果靠赞助商赞助比赛,能够做到让巡回赛本身收支平衡,这绝对不是几年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如果要10年才能打平的话,难道要奋斗10年把前面的投资赚回来吗?潘仲光心里想,10年估计都是乐观估计,20年也有可能。   要继续走下去,一定是需要看到更多的希望和保证。潘仲光当时不敢签这份合同。“万一做不起来,我还有义务一直贴钱下去吗?我能够有什么担保?中高协就算答应我一家管理所有赛事,如果中高协允许别人另外举办了比赛我又能怎样?外国巡回赛组织如果想自己举办比赛,我能够让他们跟我共同认证吗?美巡为何要跟我合作?欧巡为何要跟我合作?这些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潘仲光脑子中的一连串疑问都没有答案。   到了签约那一刻,潘仲光都不知道自己为何要签约。最后双方商定,让潘仲光先做5年,做不起来后面就没有义务继续做,做得起来的话再续约(当时还有人说风凉话,如果东方做起来了,到时就是别人的)。2008年12月的中国公开赛现场,潘仲光问了李红一句话:“你有信心做起来吗?”后面就是历史了。   正是在那年中国公开赛期间,潘仲光与中高协签订了承担全部女子巡回赛组织建设的合同。合同要求期限5年内完成所有巡回赛的组织架构、比赛数量和标准要达到国际标准、建立完整的比赛计分存档系统、裁判比赛管理系统、媒体传播制作系统。   那时潘仲光给女子巡回赛制定的目标是:在5年的时间内,也就是到了2013年的时候,中国有一个国际认可的、完全市场化的、完整的职业女子巡回赛组织和系统。   隐姓埋名   女子中巡赛创立之初,恰好女子欧巡赛和女子美巡赛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欧巡赛与三亚和太湖签约了两场比赛;美巡赛与海航签约了一场比赛。   潘仲光还没有开始,“敌人”就已经进入中国了。中高协真的能保护我们吗?别人不愿意跟东方高尔夫集团共同举办比赛的话,中高协也不可能禁止他们到国内举办比赛。事情也确实发生了——女子美巡赛和女子欧巡赛完全不理会东方高尔夫集团,自己办起了比赛。一旦他们的势力形成以后,就没有女子中巡的市场了。   潘仲光不禁感慨:“难道我们还没有开始就要死了吗?”   这时张小宁给了潘仲光两条建议:一是必须去除东方色彩,没有球场会愿意承办由东方冠名的比赛;二是必须主动与欧巡赛和美巡赛谈合作,中高协是不可能强迫别人跟我们合作的。   这两个建议对潘仲光来说,是最痛苦的,但是也是最好的建议。从此,他将彻底失去打造东方高尔夫品牌的机会,完全重新开始。   从2009年开始,所有在东方球场举办的比赛都狠心地把“东方”两个字删除。虽然东方商标不见了,可是很多有合作意向的球场担心办赛的成本和费用。   潘仲光狠下心来,回复对方:“我们的工作都是义务的,一分钱不收。只需办赛单位支付裁判和记分人员的差旅费用。同时增加媒体组织能力,帮助每场比赛能够有足够的曝光机会。我们只在节目制作和转播上面赚钱。”   对于张小宁的第二个建议,也就是要东方高尔夫主动跟美巡赛和欧巡赛谈合作,潘仲光心里没底。东方高尔夫集团没有什么把握可以跟他们合作,因为对方根本不需要跟东方高尔夫合作。   幸运的是,女子美巡赛举办第一年比赛后就和海航终止了合同,东方高尔夫少了一位竞争对手,而且之后还可以通过协助美巡来增加友情。   欧巡的合作谈判非常顺利,因为潘仲光开发的计分系统正好可以给欧巡赛的赛事省钱。欧巡赛的执行董事也认为他们需要一个中国的合作火伴,于是就很自然地让东方高尔夫共同认证两场比赛。   通过与美巡赛和欧巡赛的合作,再加上原来就不错的韩巡赛,世界积分组织的5个成员已经有3个是东方高尔夫的朋友了。后面再向日巡赛和澳巡赛拉票,工作就变得简单多了。   有问题,没有遗憾   女子中巡赛目前的发展速度比潘仲光预期的要慢。“中高协和女子中巡都希望市场可以发展得更快,但是中国的职业球员数量和质量都没有预期的快。赞助商数量太少,主要原因还是球员的粉丝太少、观众太少。此外,中国的电视台还是不注重高尔夫球体育的开发,不愿意投资开发这个新市场。”潘仲光说。   用李红的话来描述目前女子中巡赛的现状,说得好听叫“有很大进步空间”,说得不好听是“很艰难,还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   潘仲光和李红这几年来,一直在做一件事——包装中国女球员。   从跟韩巡赛合作开始,他们发现韩国球员身上赞助商的商标非常多,她们的服饰搭配也非常漂亮,她们参赛会带来很多套衣服,搭配的鞋子都有好几双,非常有明星气质;而中国的女球员非常拘谨,很多都穿的是男士的恤衫。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我们去看演唱会,如果有大明星坐镇,票价肯定贵,对观众的吸引力肯定也大。等中国球员都成为球星后,肯定得到的关注会更多。   女子中巡赛最近几年开始设立了晚宴“最佳着装奖”,要求她们晚宴时必须礼服出席。他们还告诉球员,为什么要穿得很美,因为这是吸引赞助商的一个必要的方式。   果然,从2013年开始,女子中巡赛的官方合作伙伴JCB与女子中巡联手推出MIP(Most Impressive Player,最佳印象球员)评选。年度MIP球员将获得由JCB提供的30000元现金大奖以及JCB MIP奖杯,月度MIP球员则获得JCB纪念奖杯及3000元现金奖励。   此外,潘仲光也没忘记发展观众和球迷的尝试。2012年,女子中巡赛推出了“梦幻高尔夫”线上竞猜活动,每站比赛都有万元现金大奖,确实吸引了不少网友参与其中。后来,由于操作上有漏洞,一时闹得风风雨雨。到了2013年活动不再设立现金奖。   潘仲光在几年前还有一个担心,担心最初打女子中巡赛的球员退役了会出现断档,没有太多的青少年可以接棒。但是如今却证明,这个担心有点多余。新一代的球手长大了:林希妤和张玉阳2013年考上了女子欧巡赛参赛卡,刘钰、冯思敏、阎菁、石昱婷、张维维、杨嘉欣等孩子们都是大家看好的未来明星。   一个巡回赛是否成功,不应只看它是否赚钱,还要看它为球员提供了什么。回想起举办中国女子巡回赛这些年的点滴,潘仲光说自己没有任何遗憾。他不再去想,自己的投入什么时候能够收到回报。   潘仲光说:“女子中巡是一个历史的使命。如果我当时不做的话就没有别人会做。我不期望职业赛事能赚多少钱,只希望它能够永续发展,不用任何人的补贴,可以完全靠自己养活自己。”   这些年来,球员数量有增加,球员成绩有所进步。从最早参赛的杨红梅等三四十名球员,到目前每场比赛一百多名球员,其中还包括很多90后球员。   2013年,女子中巡成功地成为世界积分组织从原始的5个成员以外新增加的国家和地区成员。目前世界积分组织成员有8个巡回赛组织或6个国家和地区:美国(两个巡回赛)、欧洲(两个巡回赛)、日本、韩国、澳洲、中国。   以前李红问潘仲光:“等CLPGA拥有世界排名积分后,我的使命就完成了吧?”   潘仲光告诉她:“使命远远没有完成,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来源:假日休闲报·高尔夫周刊 文/大麦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求职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