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高尔夫球场设计师余钢 走过的20年风雨
“中国有了第一位华人高尔夫球场设计师!”这是香港《文汇报》首家报道邓公南巡深圳后,刊出了最早响应深化改革开放的民企与个人的系列报道之一,余钢由此走入《文汇报》的视野。整整20年后,已是中国首席高尔夫球场设计师的的余钢,他感谢文汇,更感恩邓公,是南巡改革与文汇激励他沿着“吃螃蟹”(寓意第一个尝试新事物的人)的路开弓不回头。
20年风风雨雨,当余钢再次见到《文汇报》记者格外亲切。他幽默地说:“今日高尔夫球场设计,华人从零起步,当年的一颗小幼苗已然长成参天大树,我没有辜负《文汇报》的眼光吧!”余钢在会面时更透露一个小秘密,9月9日是香港《文汇报》创办65周年报庆,也是余钢夫妇的结婚纪念日。
华人打入西洋运动
20年前,居于深圳的余钢接到港商之邀设计广东从化温泉高尔夫球场,不免心怀忐忑,那时高尔夫运动在中国方起步,高尔夫球场设计更是欧美设计师的天下,“to be or not to be”(意指做或不做),这样的抉择对谁而言都是个难题。回想当初到广东从化的艰辛,余钢不无感慨,当时“高尔夫”还叫“哥尔夫”,华人设计师的出现更令人惊奇,最终在1992年冬天,余钢以独特的作品震动珠三角。
邓公南巡深化改革的市场经济浪潮,令余钢作出了第二个关键抉择,1993年在深圳创办新自然高尔夫公司,成为中国首家华人高尔夫球场设计民企。
“浪漫不浪费”理念获认同
两次“吃螃蟹”的短暂光荣之后,余钢与中国高尔夫球设计业迎来十年难以突破的瓶颈:全程设计、众人赞好的球场最终不能堂堂正正签上自己的名字,为西方设计师贴牌,利润又是相当微薄……这些难题,让余钢一度想放弃,唯要做最好华人设计师的信念支撑着他走下去。
十年后,余钢迎来了曙光。“浪漫,不浪费”的设计理念,不但得到内地有识之士的认同,更令他成为首位走出国门、受邀设计国际大型球场的中国第一人。
变废为宝 见证新20年
未来十年是中国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但中国高尔夫未来20年的发展已难以重蹈过去西化与浪费的老路,在以人为本、环保发展的城镇化进程,高尔夫界皆在思索符合中国城镇化发展实际、有中国气派的新路。而余钢最新设计的两个高尔夫球场是将污染严重的废料场与不适宜居住的山岩区“变废为宝”,这引起业界的关注。
余钢有他的理想:有别美式道路,在丘陵地带及沿海滩涂地带设计球场,让“浪漫,不浪费”的理念引领新路。他说:“中国美学中强调的自然,而自然又是高尔夫运动的灵魂所在。我邀请《文汇报》再见证未来新20年,变废为宝、丘陵山地,成就中国气派的高尔夫设计不是梦!”
转自香港《文汇报》2013年8月26日报道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