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奢华,中国高尔夫球场被贴上贵族化标签
作者:TG 来源:唐高网 日期:2005-07-27 浏览 20
20 年前,广东省中山市建起了中国内地第一个高尔夫球场。如今,中国各大城市的高尔夫球场总数已接近 200 个,成了新兴富裕阶层和一些官员休闲娱乐的新去处。对此,社会学家和环境学家纷纷表示不安。沃尔沃中国高尔夫公开赛执行赛事总监浦俊生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也感慨地说,高尔夫在西方是最平等的运动,但在中国,它却成了一种显示身份和财富的方式,这里的高尔夫球场过于奢华了。

高尔夫被贴上了过于贵族化的标签

浦俊生来自高尔夫球的故乡苏格兰, 1992 年成为香港高尔夫球总会总经理,他在内地 20 多个城市打过球。谈及在中国和在欧美打球的不同体会时,浦俊生说: “ 不管在欧洲、美国还是澳大利亚,大多数高尔夫球场都是既简单实用又便宜,而在中国,没有一个高尔夫球场不是奢华的。 ”

这并不是说中国高尔夫球场的奢华程度超过了欧美或日本。问题在于,欧美国家的球场以简朴的居多。但在中国,所有的球场都是大手笔:最好的设计师,最大最豪华的会馆,均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那种会所,更不是那种可以随随便便打一场球的公共球场。这也许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对高尔夫球的需要吧,但令浦俊生不解的是, “ 为什么这里和全世界其他地方不同,没有一个为公众而建的高尔夫球场呢?中国高尔夫被贴上了过于贵族化的标签 ” 。

即使只翻看一下中国出版的高尔夫球杂志,你也能知道中国的高尔夫球场不是普通人能去的。这样的杂志除了讨论球技外,还花大量篇幅介绍那些豪华的球场和会所。一张张精美的图片配上煽情的语言,召唤着富人们前去娱乐休憩,而对于中等收入的人来说,看过之后只会有一个感觉:这不是我去的地方。

不少人因为虚荣而去打高尔夫球

北京的 24 个高尔夫球场都是很高级的,在工作日打一场球的果岭费 ( 打球费,不包括球童费等其他费用 ) 从 500 元到 800 元人民币不等,周末还要上浮 20% 。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在上海,办一张高尔夫球俱乐部年卡需要 2500 美元。因此,打高尔夫球的都是商人或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也有一些官员,其年龄一般在 30 多岁。不少人选择周末打球,这时候的场子从早到晚都是被占着的。他们当中有的是真心热爱高尔夫球,有的则是因为虚荣或者想结交其他生意人。有些人的素质并没有因为钱包变鼓而提高,由于服务不遂心而与球童争吵甚至大打出手的事情时有发生。

在浦俊生眼里,这种现象不大正常。他说,高尔夫球在欧美是最平等的体育项目。如果按净杆决定胜负,一个 80 岁安了假肢的老头同样可以和老虎伍兹一决高下。另一方面,西方高尔夫球场大多数很简单,价钱非常便宜。在英国不少球场打一场球大概需要 10—15 英镑 ( 合人民币 120—180 元 ) ;在澳大利亚,不少球场的费用是 8 美元,当地顶尖球场收费也才 45 美元,这是大部分澳大利亚人都能接受的价格。当然,与韩国和日本相比,在中国打高尔夫并不贵。一些韩国人会专门来北京打上半个月球,据说加上来回机票也比在韩国便宜。在韩国,高尔夫同样是一种贵族运动。高尔夫球在亚洲和欧美的不同境遇似乎可以折射出东西方文化的一些差异。

忽视了球场对环境的危害

中国在建高尔夫球场时只注重奢华,却忽视了如何避免球场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高尔夫球场会引发许多环境后遗症,主要是草皮维护中的农药残留多,会毒害土壤和污染地下水。同时由于草地面积太大引起耗水量大,对缺水地区和水源保护区都会产生相当大的环境压力。

在浦俊生看来,高尔夫球场的修建者们应该在奢华上少花点力气,会所只要有供人更衣、淋浴、喝咖啡和进餐的地方就可以了。在环保技术上,中国应该多从国外取经。美国高尔夫协会在进行了许多研究和实验后,已使高尔夫球场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大大降低。用于维护草皮的农药和化肥被新的环保产品取代,或者不让这些有害物质直接流入河中;新的耐旱草种也被广泛采用。对于严重缺水的中国北方地区来说,采用这些新技术非常重要。但浦俊生表示,据他所知,中国的高尔夫球场修建者很少知道这些新技术。

众所周知,高尔夫球场占地面积很大。中国建一个 18 洞的高尔夫球场平均占地 1200 亩,再加上附加设施就更大了。浦俊生说,在欧美国家,高尔夫球场都建在远离闹市的郊区,且现在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球场选择建在荒地或废弃的土地上,这样会改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求职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