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中国高尔夫品牌初探
作者:TG 来源:唐高网 日期:2005-07-27 浏览 161

中国现在已经能制造世界顶级的高尔夫球具,这些球杆从中国的工厂出来,然后通过香港或其他地方,走向国际市场,贴上某某国制造的牌子,其中一小部分回流到大陆,成为正品的某某名牌球具,价格不菲,咱们中国的老板和经理人愿意花大价钱买,并引以为傲。但是,如果换成是质量相当的中国的某个不知名的牌子,情况就大不一样,人们不仅会嫌弃你的球杆太次,而且从心底里就瞧不起这杆,似乎拿着它去打球人都会矮半截 ……

这些人的做法好坏暂且不谈,但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 —— 该出现中国的高尔夫品牌了。
但近年来看,国内的高尔夫牌子一个一个的倒下,久的做了三四年,最后还是撑不下去,不得不挥泪放弃 …… 在中国做高尔夫产品,刚开始就想做自己的品牌,就很可能将来要关门大吉。这是对大多数从业者说的,当然,不排除极少数的精英 —— 在特定的条件下会上演奇迹。

   现在看来建立自己高尔夫品牌有以下难点:

1 、品牌认可度

国外主要品牌进军国内市场较早,经过多年的经营在我国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较高的认可度。并且我国市场消费人群和消费心理总体对国内的品牌认可度对国外的优秀品牌尚有一定距离,尤其是高尔夫的 “ 贵族产物 ” 品牌。

2 、假品牌泛滥

我国商品市场假货泛滥、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不健全等隐患,使得品牌发展是重大的障碍。 控制假品牌的泛滥亦是高尔夫品牌发展的必修课,当然假品牌对品牌的任何阶段都是有一定破坏力。

3 、文化、品位的定位

高尔夫是舶来品,在西方文化的长期积淀,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正宗的高尔夫应该是洋货,而不是我们创的某个牌子。这跟产品质量没关系,是文化、是品位、是面子的要求。但这不是很大的难关,做好了就是老大就是行业楷模、大众追求的旗帜是大有先例可寻。这点也是中国经济各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形象缩影,相信不甘落后的国人会慢慢功克难关。

5 、巨大的人力物力 这是很大的弱势,无论是在产品研发还是在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方面,我们的人都跟不上。
品牌的创建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去建设和维护,研发、管理及推广等方面人员的培育,巨额的推广成本,相对的却是须等待几十年后的回收期 ……

   而相对来说国内也有不少优势:
1 、较低的成本
2 、广大的市场前景
3 、相对的本土文化优势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求职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