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高尔夫的坎坷征程
作者:TG 来源:唐高网 日期:2005-07-27 浏览 20
回首 2003 年中国高尔夫行业的一年历程,笔者发现了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那就是,在上半年,中国的高尔夫职业比赛几乎为零,而转到了下半年,比赛却是接踵而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比赛分布不平衡的情况?而中国的职业高尔夫球手面对这种不是饿死就是撑死的比赛现象又曾是什么样的一番情景呢?中国职业高尔夫巡回赛何时才能走上阳光大道?何时才能向正规化迈进呢?

都是 SARS 惹的祸?

从表面上来看, SARS 的突然爆发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原因,很多原定的比赛都因为 SARS 而推迟,比如上海 VOLVO 的公开赛, TCL 赞助的 APGA 亚巡赛都因此而推迟了原定比赛计划。

但是, SARS 的爆发绝不是导致今年比赛分布不规则的根本原因。事实上,自从去年 11 月在苏州三阳高尔夫球场举办的联盟杯赛后一直到今年 10 月在北京举行的联盟杯精英赛,在这长达几乎一年的时间里,竟没有一场职业比赛!

一位资深的也内人士在和记者谈及此现象时,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 SARS 的爆发只是一个借口。职业高尔夫巡回赛之所以在中国会出现这种赛事分布不均衡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组织不力造成的,再有,就是赞助商对此行业的不热情。”

这是句一针见血的话,直言不谓的道出了高尔夫在中国职业化后所面临的尴尬局面。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该人士说:“但最主要的还是有两点。首先,高尔夫在中国的发展时间毕竟太短,很多人对高尔夫都是一知半解,甚至是根本不了解。其次,政府对高尔夫行业的态度一直暧昧,不支持,也不反对。但是每年对球场回收 20% 的娱乐税,显然没有把高尔夫当作一项可以普及的体育运动,因为体育行业的税收只是 13% ,仅仅是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就足以决定高尔夫在中国的发展步履维艰了 ----- 政府的不支持和民众的不了解,高尔夫又如何能在中国遍地开花呢?赞助商当然不愿意去赞助一些没人看的比赛对吧?所以,大部分时候,我们的比赛是拉到了赞助就有球打,拉不到呢,呵呵。”

职业球员?职业“求援”?

从张连伟和程军为领军人物的第一代中国高尔夫职业球员到以丘志峰和梁文冲为代表的第二代职业球员,然后是廖贵明和李超为领衔的第三代职业球员,中国职业高尔夫球员一路走来辛苦自知。

“第一次参加职业赛去马来西亚打球,借了朋友两万港币,那是自己当时两年的工资;而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去澳大利亚打球,借了朋友两万美金,打了三个星期就用完了,那时自己还没有信用卡,到了第四星期,只能打道回府”张连伟说这番话的时候感慨万分,“那几年真是垫钱打球,最高负债几十万港币…… 现在,终于挺过来了。”

是的,他挺过来了。靠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张连伟终于成为国内高球第一人,但是这一个“挺”字,却足以道出在中国职业球员的处境是多么不易。

正常情况下,做为一名职业高尔夫球手,比赛奖金是他的主要收入来源。如果没有比赛,球员的生活就没有保障。

而在中国,在现在的情况下,让一名职业高尔夫球手完全靠比赛奖金来养活自己和家人无异於天方夜谭。我们的比赛少得可怜,我们的比赛奖金少得更是可怜。一场比赛下来,有很多球手可能连自己参加比赛的费用都赚不回来。入不敷出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当下的事实。

和张连伟一代相比,郑文根和李超他们也许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来自球会和球队的支持和赞助,但是这种支持和赞助却绝不是长久之计。这和国际惯例是不相符的。中国的职业高尔夫球员最终还是要依靠自己的实力在世界高尔夫球场上去拼搏,去奋斗。

写到这里,笔者不由想起了曾经是中国第一代职业高尔夫代表的戚增发。当年一起和张连伟在球场上纵情挥杆的他而今已成了无锡太湖国际高尔夫俱乐部的副总经理。

也许正是因为做职业高尔夫球员所遭遇的窘迫使他离开了球场,但他对高尔夫的热爱却让他留在了高尔夫行业中。

还有吴相兵,也卸下了职业高尔夫球员的战袍,在大卫 - 利百特高尔夫学院为培养中国未来的职业球员默默耕耘。

在张连伟去了日本打巡回赛后,据说明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求职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