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8月,荣高棠老先生在广东中山温泉高尔夫球场挥出新中国高尔夫的第一杆,从此,中国高尔夫蹒跚起步。历经二十余载春秋,中国高尔夫产业已经从无到有,由弱渐强。尽管2004年有许多在建或规划中的高尔夫球场被叫停,一度引起业内外人士的担忧,但是,高尔夫运动的热度似乎丝毫未减,高尔夫产业也逆风飞扬,限制和发展、机遇和挑战交织并存,成为目前具有显著特征的态势。
高尔夫产业界定
按照经济学理论,所谓产业就是指基于使用价值理解,生产同一性质产品或劳务。那么所谓高尔夫产业就不仅指这项运动本身,还包括球杆球具业、高尔夫服装业、球场设施设备业、高尔夫综合服务业等各个与此项相关的产业。同时由于成本、政策、技术和文化理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局限,中国的高尔夫产业并不是完全横向移植了西方的模式,而是最大限度地与旅游、房地产、餐饮休闲等行业联姻。以一个18洞标准球场的运营为主体,俱乐部综合经济体的业务范围可以涵盖球场、会所、酒店、餐饮、卖场、娱乐、营销、房产、园林、旅游等各个方面,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高尔夫产业模式。因此,严格意义上说,真正的中国高尔夫产业是在高尔夫运动起步之后慢慢发展起来的,并在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以其独特的魅力,带动了其他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说,高尔夫产业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在它的带动下,已经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产业结构网。
二十年风雨历程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高尔夫产业发展的二十年是充满艰辛和坎坷的。
1984年8月,中山温泉高尔夫球场在一片质疑声中开业。十年磨一剑。1994年,广岛亚运会上,张连伟获得高尔夫男子个人赛银牌,林丽茹、黄丽霞获得女子团体赛铜牌,高尔夫开始逐渐在国内升温。同年,深圳天应体育用品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代理世界著名高尔夫球具品牌(Callaway)的企业。但就在此时,来自各界的发难再度给中国的高尔夫产业泼了盆冷水,其有代表性的声音是《当代体育》第9期一篇题为《令人不安的高尔夫球场》的文章,称:“在我国一些地方盲目引进建造高尔夫球场,有成‘风’之虞。像这样的体育项目,耗资巨大,侵占大片耕地,又不适合国情,实令国人严重不安。高尔夫球实在是一种贵族运动,一般平民难以消受”。可有趣的是,1995年第一届“Volvo中国公开赛”在北京国际高尔夫俱乐部举行,翻开了高尔夫运动崭新的一页。
进入二十世纪,中国高尔夫产业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同时引起的争议也越来越大,一些人给高尔夫加上了疯狂发展、占用耕地及水源、污染环境、腐败温床、畸形高消费、违背国情等等罪名。
2003年11月17日,国土资源部发出通知,对高尔夫用地实行一刀切的“禁止”政策。国家发改委也对高尔夫球场建设亮起了红灯,并最终清理了不符合要求的高尔夫球场61个。几乎与此同时,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完成了180洞的建设,成为世界第一大球会。
这些记忆中的碎片,能够大致勾勒出中国高尔夫产业的成长轨迹,由于中国的国情等原因,高尔夫从刚开始就被人们看成一个来自异域的另类,从来没有一项运动像高尔夫那样引起这么多的争议。也由于这一原因,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了新中国高尔夫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人:中高协第一任主席“体育之子”、“高球之父”荣高棠,投资兴建了我国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的霍英东,1984年出任中山温泉高尔夫总经理的“中国高球教父”戴耀宗,一手翻译了三个版本的《高尔夫规则》的现任中高协秘书长崔志强,中国征战奥古斯塔第一人张连伟……
当前制约发展的因素
虽然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的高尔夫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目前还有许多因素制约着高尔夫的发展,这些因素有些可以通过高尔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来解决,而有些是高尔夫本身无法解决的,只能通过综合治理和调节来适应。
1.国人消费的能力。虽然近年来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消费能力已经今非昔比, 同时一些球场的价格也在下调,特别是在球会实现非会员制以后,打球费用不再是天文数字,但是绝大多数人仍然没有能力涉足这种贵族化的消费。特别是和其他同类型的休闲消费相比,高尔夫能否具有那么大的魅力,也很难说。
2.人多地少的国情。土地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不少不合理修建的高尔夫球场因为占用耕地而备受责骂,前两年国家对球场建设亮红灯就是一个信号,可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这个问题将一直存在。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得土地征用问题成为制约中国高尔夫产业发展关键的因素之一。
3.球场建设的成本。目前球场的建设成本都相当高,除了最基本的一千多亩甚至数千亩土地的费用以外,草坪的成本,草种的选用成本很高,大多数草种靠进口。草坪的维护机器(剪草机、打孔机、切割机、覆沙机等)90%以上由外国公司供应,价格自是不菲。另外,作为一项体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