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尔夫20年:来自生态的质疑
作者:TG 来源:唐高网 日期:2005-09-26 浏览 15
  一项有着数百年历史,强调回归自然,注重文化与精神内涵的体育项目,在中国经历了二十年的浓缩发展后,遭到的抵制与反对都越来越强烈——因对生态的破坏,高尔夫球场被环保人士称为“绿色沙漠”。

  自1984年中国第一家高尔夫球场——广东中山高尔夫球场建成后,高尔夫运动在我国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目前国内高尔夫运动爱好者人数已超百万。国际上,高尔夫也已成为继足球、网球之后的第三大运动项目。

  然而,这种“高尚运动”近年来的口碑却颇为不佳,国内外反对建设高尔夫球场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有人甚至将其称为“绿色荒漠”。为什么一项有着数百年历史,历来强调回归自然,宽松随意,注重文化与精神内涵的体育项目,在中国短短二十年的发展却遭遇了如此尴尬的局面?物种过分单一、外来物种入侵、耗水量巨大、超量使用剧毒农药是高尔夫反对者为高尔夫球场经营者列出的几宗大罪。

  对环境的破坏,对生态的侵害已成为高尔夫运动不得不面对的发展困境。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高尔夫球场草坪分为果岭、发球台、球道、高草区等区域,不同区域对草坪都有极为严格的要求。例如,用于指球的果岭区草坪不仅要质地稠密、富有弹性,并且对草坪高度也有严格限制,高等级球场的草坪高度不能超过3毫米——能够达到此要求的草种只有匍匐翦股颖(又称本特草)中的少数品种。能够满足发球台和击球球道的草坪种类也仅有早熟禾、翦股颖、结缕草、假俭草等数个草种。

  多数的高尔夫球场面积都在六、七千平方米以上,在如此广阔的范围内只铺设两到三种草坪,并且在铺设之前还要将原有的乔灌木以及本地自有草本植物全部清除,这就不能不使人对球场内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状态持有疑问。

  生态体系的生态效益取决于绿量,而绿量是根据生态系统内植物的叶表面积计算的。一棵高大乔木其叶表面积是树冠地面投影的14倍或更多。乔木和灌木相对于草坪具有更多环境上的益处:树木吸收颗粒污染物的能力是草坪的3倍;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能力是草坪的5倍。一些绿化覆盖率很高的国家,其草坪面积同乔灌草结合绿地相比只占1/5左右。

  即便是对于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绿地来说,一平方米面积内的植物种类大约在30到50种(以北京为例),尚且不包括动物、昆虫以及微生物资源。

  物种单一的恶果

  在自然状态下,生物遵循着适者生存的原则,彼此竞争、彼此依存,组成一个微型生态系统。这个微小的系统自身具备一定的抵抗自然外力和病虫害的能力,不需人为地干预,就可以自我更新,自我维持。

  从生态学观点看,生态系统越大,生态系统内的物种越多,生态系统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越强,生态系统越容易保持稳定。如果绿地相互衔接连片,连片越大,植物种类越多,就越能体现生物多样性,也就越能稳定而叠加地发挥绿色生态效益。维护物种多样性、复杂性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效益性,否则只能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导致生态危机和资源危机。

  在高尔夫球场内,由于草种单一,选择球场作为栖息地的动物种类也大大减少,造成生物歧异度大大降低,生态功能无法发挥。并且也不利于自然资源例如氧气、水分等资源的自然循环,在长时间累加后会形成负面效益。以美国肯塔基州的萨勒姆森林公园为例,在公园边缘有一座9洞高尔夫球场,为了研究高尔夫球场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当地的环保人士分别对公园内和高尔夫球场内的植物种类进行普查。他们仅在公园内的3个动物栖息地内就找到了65种不同的高等植物,而在全部高尔夫球场内甚至包括其边缘地带却只找到了35种植物。由于动物的生活半径更大,相信这两个区域动物种类的差别会更显著。

  此外,中国内地的高尔夫球场建在水库周边的多达68.3%,建在城市中的占12.6%。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城市和近郊甚至包括一些风景名胜地区的生态状况一直很令人忧虑,如此众多的高尔夫球场环绕城市或位于城市内部,无疑会使原本就脆弱不堪的城市生态系统更加不堪重负。

  外来物种的侵入

  由于我国草种研究落后,国产草种还不能满足高尔夫球场的需求,所以多数球场以进口草种替代。目前,除国产结缕草外,高尔夫球场专用的草种都从国外引进。例如匍匐本特草、肯德基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百慕大草、羊茅。目前北方球场应用最广泛的是草地早熟禾和日本结缕草。

  百慕大草、羊茅草等是我国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求职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