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高尔夫草坪产品外企业的市场战略差异
2012年7月初,一家高尔夫养护材料供应商在北京召开产品推介会,这家供应商主要代理三大国际品牌的产品,其中两个品牌都派代表到场做了演讲,唯有一家日本企业主动放弃出席。
缺席的原因是:他们的产品未在草坪上进行登记注册,为了避免法律上的纠纷,他们宁可放弃这个推荐产品的机会。
如果把这件小事儿放大,就能看出国外供应商和本土供应商在经营理念上有本质上的差别,简单地说就是前者看重长线经营,而大部分后者更加重视短期效益。依据这两种理念会做出不同的行为决策,体现在农药化肥的登记注册、产品价格的透明度、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等方面。
由于国内的高尔夫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很多细分领域尚不成熟,做长线经营的国外供应商在此时可能处于下风。一位代理国外产品的供应商告诉笔者,进口产品的效果毋庸置疑,也被草坪总监们所认可,但它们不太适应当下行业的“潜规则”。“潜规则”的存在的确阻碍了进口产品在国内的销路,笔者经常能听到他们对此各种各样的抱怨。
抱怨归抱怨,大部分国外供应商基本没有改变原先制定的路线,继续维持着长线经营的思路。他们现在的首要任务不是挣钱或者扩大市场覆盖率,而是在等待机会。在一个成熟的行业里,利润和产品质量往往呈正相关。而目前高尔夫资材的本土供应商面对的境况,却是利润和产品质量成为一对矛盾。
多年积累,本土产品赢来了市场占有率上的绝对优势。但是,占有率是个“变量”,只有本土企业意识到危机所在,以长远眼光审视行业,才有可能将它转化为一个“常量”,实现长治久安。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