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用品市场谁主沉浮
作者:TG 来源:唐高网 日期:2006-02-24 浏览 6

  高尔夫是500多年前苏格兰牧羊人为了打发无聊时光,灵感萌发发明的运动,这项运动很快传遍了欧洲和全世界,成为一项高贵的绅士休闲运动。高尔夫也是一项运动量充足而不过分剧烈,使全身伸展、精神舒适的运动,球场宽阔的视野及清新空气更是追求高质量休闲运动者的最佳选择。它倡导的自尊、自律、礼让、沉稳的运动礼仪也是绅士精神的绝好体现。

  高尔夫运动花费不菲,因此通常高尔夫球运动人口随着经济成长而稳定成长,美国、加拿大、日本、欧洲等老牌发达国家约占全世界高尔夫人口总数的95%。此外,中国等其他新兴国家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外籍人士中的高尔夫爱好者也就近选择在中国打球,因此中国的高尔夫运动也日益开展;加上国民经济收入日益提高,中产家庭对生活质量愈加重视,休闲运动消费能力愈趋增强,使得高尔夫这种老少咸宜的运动日益普及,并表现出相当大的未来发展空间。

  用品市场无疑是整个高尔夫市场中最诱人的一块蛋糕。据美国体育经济学家统计,在整个体育产业市场中,用品类的市场份额约占23%-25%,而高尔夫运动对器材用品的要求更高,所以,在高尔夫市场中,用品所占的份额可能更大。根据中国高尔夫用品网市场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因经济景气复苏,预计2005年高尔夫球具的需求量年增长率为2.6%。

  目前,美国与日本高尔夫球具消费量占全球的八成以上。美国主要高尔夫品牌有Callaway、TaylorMade、Acushnet(Titleist/Cobra)、Ping、及Cleveland,而日本品牌包括Mizuno、Dunlop-Sumito-mo、Bridgestone、Honma及PRGR等。根据市场调查统计资料,2004年Callaway、TaylorMade、Titleist仍然占据世界销量前三名。由于全球高尔夫球具知名大厂不断以其强势品牌形象强化消费者对其品牌的忠诚度,再加上配合其雄厚财力推广促销、开辟市场及强化消费者服务,故品牌厂商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趋势日趋明显。

  面对这样一个巨大且有利可图的市场,中国的商人们当然不会视若无睹。高尔夫这项运动在中国开展的20多年间,中国除了开发出了飞虎等自有品牌外,中国的经营者们更是做起了国外大品牌的代理商和经销商,开起了越来越多的专卖店。然而中国大陆的高尔夫用品市场并不风平浪静。最近,国际知名的高尔夫品牌逐渐开始收回给中国公司的代理权,开始直接经营中国市场。在著名高尔夫品牌生产商美国CALLAWAY公司取消与之合作了近10年的中国总代理商深圳天应公司的代理权后,美国另一著名高尔夫品牌Titleist公司总部已决定,2005年度合作结束后,终止了合作多年的中国总代理深圳市某公司的总代理权。

  国际高尔夫品牌直接经营中国市场,将是一种趋势。事实上,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拓展并不顺利,主要体现在假冒伪劣现象非常严重。而一些代理商由于思维不开阔,在推广品牌时还是采用传统的模式,在品牌保护方面又不重视,甚至连一些最基本的品牌保护工作也没有做。加上投资过热,假冒产品大量涌现,高尔夫这块蛋糕是越来越不好吃。

  带着对国内高尔夫用品市场的诸多疑问,记者走访了国内颇有名气的上海宜高高尔夫用品有限公司市场推广部总监王东先生,请他谈一谈当下国内市场的经营状态。

  宜高高尔夫用品有限公司于1997年创建于广州。它是具有百年历史的美国名牌Macgregor、Titliest、Footjoy、Winn在中国华东地区的分销商,并经销Callaway、Ping、Top-Flite、Odyssey、Olimar、Kasco、Wilson、Bridgestone、Mizuno和DUNLOP等著名品牌的球具、配件等,同时从事高尔夫用品网络推广及销售、球具维修等业务。成立至今,它不但与同行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也获得了高尔夫爱好者的一致赞赏。

  对于国外高尔夫品牌逐渐开始收回给中国公司代理权的举措,也曾经做过代理商的宜高认为,从代理和经销相结合到单一的经销,并不像看上去那样是件坏事。首先,单一的经销模式有利于专卖店成本的控制。因为,如果一家高尔夫用品成为某品牌的代理,就意味着它不但要零售,也要向其他经销商和专卖店提供批发,因此它的价格就不可能定得很高。而其他的经销商和专卖店在价格上当然无法和它的底价相竞争,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求职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