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霸州荣高棠纪念馆介绍
作者:隗功强 来源:唐高网 日期:2012-06-13 浏览 2
荣高棠纪念馆位于河北霸州市西环路东侧,座落于市体育中心的中轴线上。该馆占地面积39220平方米,建筑面积6338平方米,布展面积5000平方米。 荣高棠纪念馆主体为一个下大上小的圆柱“基座”形建筑,喻意荣高棠先生作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开拓者,起到了“奠基人”的重要作用。 纪念馆外墙以实体为主,开窗式的格局,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体育比赛项目,形体意化为简洁明快的造型,充分展现中国体育发展、壮大、辉煌的内涵。 凝固于“基座”之上的“旗帜”型设计和端部镌刻的五角星状图案,象征了荣高棠作为中国杰出的共产党人,一生忠诚于党和国家的体育事业,呕心沥血、图强国志、立于世界体育之林的信心、决心和勇气,充分展示出荣老在祖国体育事业上努力创新、构筑辉煌的奋斗历程和率真、实干的拼搏精神。 整体建筑建成后与体育中心协调呼应,更加凸显出人类所追求的体育“更高、更快、更强”的崇高精神。 建成后的荣高棠纪念馆,不仅是人们瞻仰、观光新中国民族体育复兴,跻身世界体育强国之梦的追思之地,更是一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大课堂,它将以思想丰富、布展独特,引领潮流为核心理念,成为霸州又一具有地标性的宏大体育展馆。 荣高棠:坚毅的拓荒者   第一个获得奥林匹克勋章的中国人、第一位全国体育总会筹备会秘书长、第一位带领中国奥运代表团出征的团长……几十年来,“荣高棠”一直是中国体育界最响亮的名字,与那些耀目的运动明星不同,是他站在幕后为中国体育尤其是体育职业化发展做出的贡献,为他赢得了显赫的生前身后名。在中国高尔夫运动领域里,人们则公认荣高棠为“拓荒者”,甚至欧巡赛执行总监奥格雷迪也说:“每一个和欧巡赛有关系的人都获益于荣高棠先生的远见卓识和高瞻远瞩,他为中国高尔夫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4年8月,新中国第一家高尔夫球场——中山温泉高尔夫球会开业,荣老在霍英东的邀请下,挥出了中国高尔夫第一杆,这也是他第一次在球场上接触这项运动。没过多久,荣老便提出了以高尔夫发展吸引外资促进中国经济的想法。许多年后,人们常用这件事佐证他的先见之明和魄力。   其实早在1978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廖承志在接见日本客人时便提出,可以考虑建设高尔夫球场,为来中国投资的外商提供休闲、度假的场所。1985年中国成立高尔夫球协会的消息,一时间成为国外许多经济和高尔夫媒体的头条,荣老则借机将中国高尔夫不仅以体育的形式更是以商业的形式包装出去,众多外商被此吸引。1994年上半年,全国共开业投入使用的高尔夫球场有10个(北京朝阳广济堂高尔夫俱乐部是9洞的城市球场),其中除了中山温泉和北京乡村高尔夫俱乐部,其余8家无一例外都有日资介入。中国获得2007-2012年职业高尔夫球世界杯举办权的深圳观澜湖地区在建成球场前,曾因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被称为“西伯利亚”,但在球场成立后,投资商的纷纷介入让一切都得到了改观。观澜湖球场的成功已成为高尔夫球场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范例。   1982年,高尔夫第一次被列入亚运会项目,中国在成功申办1990年亚运会举办权后,也吸纳高尔夫作为北京亚运会的竞技项目。组建一批能够代表中国参赛的高尔夫球运动员的需要随之而来,当时国内球手基本上都集中在深圳和珠海的两个球会里,荣老亲自出面向球会表达了“为国参赛”的需要,并组织了亚运参赛资格考试。   中国高尔夫球运动员第一次参加亚运会可以追溯到1986年,比赛共有48名选手参加,中国派出了中山温泉球会的4名球手,最终郑文根取得中国选手中的最好成绩——第41名。1994年广岛亚运会上,张连伟代表中国实现了高尔夫历史上奖牌零突破,而在上个月刚刚结束的多哈亚运会上,中国首次由正式国家队成员编制参加男女4个项目的角逐,最终女子团体获得了第4名的成绩。   中国高尔夫球发展的最重要事件发生在1985年5月24日,经国家体委批准,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在北京成立,荣高棠担任第一任主席。荣老在协会成立后提出发展一批高尔夫球手,同年7月5日,从河北省体校选拔的10名运动员前往日本进行为期三年的系统学习。这10名学生的学习费用由日方出资,当时日资开始在中国的投资多由高尔夫开始。1987年上半年又有一批学员前往日本,这十几名原本和高尔夫不沾边的学生最后成了中国第一批职业高尔夫球选手,才有了日后的肖成汉、戚增发、张连伟、程军等。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的职业化运动始于足球,事实上,“最早引进职业化概念的体育项目应当是高尔夫,这项运动从国内的开展就是按照国际化来操作的”。小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崔志强解释道。   推广职业化的道路并不容易,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刚刚从商品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时期,但体育观念仍停留在业余体育上,在人们的意识中,职业体育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尽管当时全国已经有不少专业运动队和专业运动员,但我们的标榜却依旧是“业余体育”。而这种体制必然会阻碍职业球员的诞生,从而让处在萌芽期的高尔夫又回到原点。1993年3月16日,国家体委训练竞赛二司综合处起草了《关于我国高尔夫球选手实行职业化制度的请示》,7月1日,徐寅生副主任做了“伟民同志阅示,似可先试。对国际上的职业选手制度也应了解情况以便适应”的批示,7月22日在综合司司长吴寿章签字后,中国高尔夫球实行职业化制度终于被认可。10月12-15日,第一次职业高尔夫选手的资格选拔赛正式推行。   一直以来,先行的高尔夫球职业化制度都是其他体育项目尝试职业化的借鉴。崔志强主任在回忆荣老时最感叹的一件事就是:“这是在荣老的支持下开始的中国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和探索。”   在荣老的相册里,有一张照片格外引人注目,那是跟VOLVO盛事管理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梅尔·派亚特的合影,荣老与派亚特交情很深,不仅因为两人都是执着于高尔夫的人,最重要的是,中国在面临无赛事资金举办职业高尔夫球赛的窘境下,VOLVO第一次将职业赛和举办赛事的经验成功带到中国。在1997年时,荣老亲笔书写了一个大大的“诚”字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派亚特,这张字帖如今仍挂在派亚特的办公室,他称这是自己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并实践着“好好珍藏”的诺言。   荣老不仅和蔼且谦虚,在中国第一次承办大型国际比赛的筹备中,他坦诚地强调“我们在赛事开展的经验上几乎为零”,并告诫周围的人一定要尽可能地多发问、多学习,并且时刻考虑合作伙伴的利益,荣老将派亚特称为“老师”,希望他能“教好学生”,把各种有利于中国高尔夫发展的经验引进来。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强VOLVO与中国的合作,荣老多次在严冬的清晨早起,亲自与赛事组织方沟通合作细节,事无巨细。1995年4月11日,时值荣老先生83岁大寿,同时也是在中国举办的首个国际职业高尔夫球赛落幕的日子,张连伟用冠军为荣老庆生。   荣老自己也痴迷于这项运动,他在88岁的时候还打出了88杆的成绩,他笑言“不希望因自己的身体拉国家后腿”。在他身后的日子里,这一句平淡轻松的玩笑,已经成了激励中国“高尔夫人”的名句。   荣高棠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才华,离休后仍忘我工作,为我国的社会公益事业继续添砖加瓦。曾先后担任了中国桥牌协会主席、中国高尔夫球协会主席、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副主席等重要社会职务。也曾担任过中国电影基金会总顾问,并在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和残疾人基金会中担任职务。他以满腔的热情和丰富的学识才艺,为中国的体育、文艺、教育和青少年以及残疾人群的事业发展,殚精竭虑,死而后已。此次在荣高棠纪念馆施工室内模拟高尔夫,是我们北京润莱电子的压力很大,荣老前辈做为中国高尔夫的奠基人,我们能为其承建室内高尔夫项目是我公司上下都倍受鼓舞,立志要把荣高棠纪念馆作为我公司的形象展示。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求职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