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不胜寒”——高尔夫如何公众化思考
资料:
1、 没有公众,何来高尔夫?”。——
2、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建有30000多个高尔夫球场分布在119个国家,美国19800个,英国3052个,日本2500个,意大利1560个。而中国已建成投入使用的球场按500个计算,仅能达到其他国家的1/3到1/40,就连日本如此之小的国土面积球场数量都是我们的5倍。
3、 欧美国家大都在城市里规划一些公众高尔夫球场,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
4、 美国的近20000个球场占了全世界总数的2/3,而且分布得很均匀。从高空中可以看到美国清晰的公路网络。一条公路宛如一根多叉的果树枝,向着密林深处延伸。而一个分叉的末端,就是一个人口比较集中的社区。一个中等规模的社区只有几万人口,远不及中国一个街道居民委员会的人口规模,却拥有四、五个乃至十来个球场。对社区来说,拥有高尔夫球场就像拥有超市、洗衣店和快餐店一样必然。很明显,美国的高尔夫和社会没有什么隔膜,它是融入社会的。
5、 美国的公众球场大部分的会所都相对简陋,有一些甚至没有餐厅、更衣室、洗澡间,他们认为这都该是回家后的事情,简单的会所仿佛诠释着美国人对高尔夫的理解。在他们看来,打球就是打球。高尔夫是一项运动、一种游戏或一个爱好,球童都成为了一种附加物,真切的反应了高尔夫这项回归大自然的运动的本质,这才是公众化的,平民化的高尔夫。
思考:
反思中国高尔夫的发展,大家可以随意的做一个测试,街上随意找一家稍好一点的酒店或大型超市,找10位开车人士(20万以上汽车),相对这些人是有高尔夫的消费能力的,你问他们打过高尔夫吗?了解高尔夫吗?得到的回答可能会让你惊讶甚至震惊。
“高尔夫?没打过,那东西太贵了,打不起。”您知道打一场要多少钱吗?“不知道”
“高尔夫?知道,那都是贵族运动,咱们还是穷人,玩不起。您开奔驰还算穷人?“我这奔驰才几十万,还买不了一张会员卡呢!”其实现在他的车能买3张以上会员卡。
“高尔夫?知道,绿色鸦片嘛!成功人士的首选”那您打过吗?打过,那现在打吗?不打,为什么呢?在那咱是穷人,感觉压抑。
这就是民众眼中的高尔夫,神秘,高不可攀,不敢涉足。所问之人都是车主,没有司机,他们其实都能消费的起,只是不了解,大部分甚至有点抵触。这些其实都是高尔夫行业自身的问题。
高尔夫应该如何宣传,这应该是现在的第一步。
美国有奥古斯塔,只有300个会员名额,你再有钱也进不去,够厉害吧,可是也有连餐厅和更衣室都没有的公众球场。
总提日本有2500多个球场,可实际上有很多的是9洞球场,生意同样十分火爆(今后可尝试推广职业比赛是以18洞为单位,非职业为活动一律定义在9洞,这样可减少大量土地,同时也使一些远郊球场能够“吃得饱”)。
任何的餐饮行业都有吃饱和吃好的说法,高尔夫也是同样,应该有所区别,有层次之分,不要一味的追求高端,一味的追求奢华,一味的追求最好、追求更好,这样造成的后果只能是离民众运来越远。
“高处不胜寒”——中国的高尔夫现在已经走到了不胜寒的最高处。
伟大领袖毛主席制定了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没有了群众,国民党都覆灭了,更何况是一项运动。
那么,我们可以反思一下,高尔夫在中国这些年并没有给广大民众带来好的印象。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不能只将高尔夫贵族的一面移植到中国,同时也应把它平民化的一面带到中国。联盟一致认为作为新一代高尔夫人有义务将高尔夫的社区文化传播、推广。
高尔夫臭皮匠联盟
(王麟、王学青、王飞、王建宝)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