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高尔夫球场开发何以愈演愈烈?记者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话说,球场赚不赚钱并不重要,地方主要希望通过高尔夫项目吸引投资者,优化投资环境,带动相关休闲产业发展。而球场投资者也能从中以开发球场配套项目(房产)攫取到财富,实现双赢局面。
7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宏观室主任党国英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此轮“大跃进”式高尔夫球场建设热潮,其实带有很大的投资盲目性。一些投资商对高尔夫其实不甚了解,对未来的投资回报往往过于乐观,都是把钱先投进去再说。高尔夫球场投资有各种因素交织在里面,存在着很大的区域差别。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高尔夫已成当前国家政策限批、土地禁供的项目。即使将一个球场顶风建起来,在面对外部政策打压、内部运营成本、养护成本及市场萧条等多重压力下,国内诸多违规在建球场未来命运将扑朔迷离。党国英提出警告。
作为山西首家高尔夫球场——吕梁山国际高尔夫俱乐部,记者实地采访了解到,当地一些高端人士对于高尔夫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山西吕梁山国际高尔夫俱乐部董事长王建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高尔夫开发,主要考虑到该项目已被定为市、县属重点项目来开发建设,相信地方如此重视一个项目未来发展前景一定不错。虽明知高尔夫球场是国家禁建项目,但为避开政策就以山地体育运动场名义报批,以租赁当地村民土地形式取得球场土地使用权,项目草率上马开工并建设至今。
现在,王建中直陈也倍感高尔夫带来的空前压力,在当地运营有些水土不服的高尔夫球场,加上来自各方面产生的问题交织在一起,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不过,尽管现在绝大多数高尔夫球场运营勉强维持,但仍然有很多开发商在面对政策高压与投资高风险下,对于高尔夫的建设热情持续高涨。
党国英认为,面对当前盲目建设高尔夫球场高烧不退的局面,地方政府则应清楚意识到高尔夫带给城市形象、招商环境被优化的假象,摒弃高尔夫投资短期内直接拉高的地方财政收入。发挥招商引资的主导作用,帮助和引导投资商们从青睐的高尔夫误区中走出来,共同融入到科技型、环保型、低碳型等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中来投资开发。此举,才是地方吸引投资商们最具建设性、开创性与理性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