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不应该被妖魔化(一):高尔夫与耕地的关系
作者:TG 来源:唐高网 日期:2007-09-10 浏览 2

  20007 年8 月10日,第三届“长城杯”业余高尔夫公益巡回赛暨“长城杯论坛”在北京乡村高尔夫俱乐部举办。在本次论坛上,赛事组委会主席、原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针对“中国应不应该发展高尔夫”这个热点问题发表了精彩的讲话。在讲话中,伍绍祖列举了发展高尔夫运动的十大理由。其中,关于高尔夫与耕地关系的问题,伍绍祖更是作了详细的正面阐述。

  其实,对高尔夫球场会否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国内长期以来都存在着激烈的争议。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媒体的渲染下,高尔夫球场似乎成了环境的敌人。而伍绍祖的讲话无疑为高尔夫的正名增加了许多底气。

  高尔夫到底是环境的朋友还是敌人?不妨让我们从土地占用、生态平衡、化肥污染等方面看个仔细。

  一、高尔夫与耕地的关系

  国内高尔夫球场大部分不是占用耕地来建造的,因此非但没有严重占用耕地,反而因为利用废弃的荒山野岭改建,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变废为宝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反方观点:

  中国人常自豪地说,我们中国用世界8 %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 %的人口。在这辉煌成就的背后,是庞大的人口给耕地面积带来的沉重压力。土地资源在中国如此珍贵,再用来建高尔夫球场岂不是雪上加霜?

  反方论据:

  全国人大常委会土地管理法执法检查报告指出,截至2003 年初,全国已建、在建和拟建的高尔夫球场多达306 个,遍及26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众多高尔夫球场总占地面积48 . 8 万亩,其中不乏大量耕地。在2006 年版《 禁止用地项目目录》中,高尔夫球场项目被明令禁止。如何保护好现有的18 亿亩耕地,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正方观点:

  在“长城杯论坛上”,伍绍祖对“高尔夫球场占用耕地”的说法,从另一角度给出了有力的数字。根据统计,目前全国400 多家球会中,有80%的球场用地都是开发沙滩、沙荒地、干涸河床废地和垃圾堆放地,只有20 %使用了盐碱地、山坡地或低产地。若按每个18 洞球场占地1200 亩计算,为建造高尔夫球场而占用的耕地只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万分之0.3 。从这个角度看,高尔夫球场对耕地的破坏没有想象的严重。正由于国内高尔夫球场大部分不是占用耕地来建造的,因此非但没有严重占用耕地,反而因为利用废弃的荒山野岭改建,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变废为宝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正方论据:

  事实上,高尔夫球场绝非平坦如砥。离开了起伏的丘陵地貌,球场的质量必将大打折扣。因此,大片平整的耕地并不适合建造高尔夫球场。北京农业大学草坪研究中心的胡林博士就认为,丘陵和荒地更加适合建设球场。北京农大曾于2003 年底举办土地资源研讨会。在会上,专家们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应该对土地按照农用价值进行分级管理。在六级体系中,农用价值较低的五、六两级,虽然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却是高尔夫球场最好的土地来源。

  以南海桃园·枫丹高尔夫俱乐部为例。该球会选址在南国桃园度假区的一块荒山荒坡地带。在建造高尔夫球场之前的日子里,该地一直是附近砖厂的原料来源地。由于长期几近无限制地取土,一千多亩山丘地的地表大多已被破坏。不仅草木因为缺乏营养而难以生长,还带来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影响了度假区的环境美化。回想起首次踏足这块土地的情景,球会老总李维景连连摇头:“烧砖都将这里烧成一片荒地了,还怎么可能用来种田?”几年过去后,随着南海桃园·枫丹高尔夫俱乐部在此落成,昔日的荒地早已被青草、绿树和流水所取代。

  高尔夫“变废为宝”的例子不止一个。在深圳和澳门的一些垃圾堆填区上,现在已经崛起了全新的高尔夫球场。这些球会的落成,不仅将土地开发和环境保护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发展,而且配合政府招商引资的政策,变荒地为康乐旅游胜地,提高度假区档次,为当地旅游业带来可观收人。(文/本报记者彭浩 实习生 徐柏榆 漫画/春鸣)

·以上观点不代表唐高网立场。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求职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