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武汉大学学生高尔夫球协会正式成立,有43名大学生成为首批会员。据湖北省高尔夫球协会副主席、省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处长毕竞介绍,这是华中地区首个大学生高尔夫球协会。然而,这一举动却引起了争议。(见2007年10月19日《楚天都市报》)笔者则以为,高尔夫目前尚不适合进入大学校园。
武大学生高尔夫球协会会长、团委负责人和部分学生都认为,高尔夫是一项健康的、极富文化内涵的运动,不但能陶冶学生情操,更能提前构建与社会成功人士交流、学习的平台。他们的看法不无道理。问题是,大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学业,毕业走向社会后,需要从最基层工作做起,成为社会成功人士不仅需要奋斗过程,而且终归只是少数。换言之,就是在学校加入了协会、把高尔夫练得纯熟也不一定能成为成功人士,没有加入高尔夫协会也不一定不能成为成功人士。况且,打高尔夫球并非高难运动,将来成了成功人士现学也不迟,何必非得提前介入呢?一位家长就说:“大学生玩高尔夫?现在高校的就业压力这么大,还是先找到工作再说吧!”
据称,成立协会是要为高尔夫“兴趣爱好者”搭建一个学习平台,谈不上高消费。武大学生高尔夫球协会通过与高尔夫俱乐部协商,练球只是象征性地收点费,平均每人每月只花30多元。每月30元当然算不上高消费,也不怀疑大学生会员的经济能力,可即便每月30元,也需要学生家长埋单。而且根据市场行情,大学生走向社会后,真的加入高尔夫俱乐部成为会员,少则需要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球、球杆、球帽、球裤等装具没有一两万元也下不来。让大学生乐此不疲、玩得成瘾,岂不是在培养高消费群体么?武汉市社科院刘崇顺研究员就坦率地说:“我不赞成大学生打高尔夫球,他们还没有这个经济能力。”
武汉大学成立学生高尔夫球协会,得到了校方及有关方面的支持,该校团委办公室主任不无自豪地表示,武大此次成立高尔夫球协会,是华中地区第一个吃螃蟹的高校。然而,笔者并不希望有更多的高校吃这道本该宴席后期上的海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