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广东省高尔夫球协会换届会议上,出现了一位重量级的嘉宾,他就是中国高尔夫球协会主席袁伟民先生。用袁伟民主席自己的话说,平时因为事务繁忙,自己几乎从未出席过省级高协的换届会议。可这次,他不仅亲临观澜湖参加广东高协的换届会议,而且还在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高度赞扬了广东对全国高尔夫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这,又是为什么?周日上午,袁伟民主席在广州又破了一次例。向来不愿接受媒体采访的他,这次欣然接受了本报的独家专访。袁伟民一边喝着广东早茶,一边畅谈他对于广东高尔夫事业发展的感想以及建议。
破例,因为广东的贡献
袁伟民主席笑着说道:“其实,全国各省级高协的工作会议我都很少出席,因为跟中高协的直接关系不大。”在广东省高协的多次邀请下,袁主席带着发言稿来到广东省高协的换届会场。结果在发言的时候,他脱稿发言,在祝贺换届成功之余,也表达了对广东省发展高尔夫球运动的感谢。“因为我觉得必须要表达对于广东高尔夫的感谢之情。”袁伟民说。
抿一口香茗,袁伟民扳着手指头回忆起内地第一家球会的建立。1984年,时任体委副主任的他,就见证了内地首家高尔夫球会---中山温泉高尔夫球会的创办,“霍英东先生提议,也为了备战1986年亚运会的高尔夫项目,就兴建了这个球场。”用袁伟民的话说,广东就是高尔夫运动中内地的第一个“立足点”。
“发展高尔夫,广东压力很大,其他地方都没搞起来啊。”袁伟民感慨地说,“高尔夫这项运动在中国这20 多年,一路走来都是风风雨雨。民间、政府高层对它还是存在着偏见,认为它是贵族运动,甚至跟腐败挂上钩。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广东高尔夫一直排除各种干扰和阻碍,顶着很大的压力冲锋陷阵,这个我们都很清楚。广东的老百姓、干部、官员都起了排头兵的作用,为高尔夫创造了比较好的氛围,这是来之不易的。而且他们在全国对高尔夫观念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别人无法比拟的作用。”
除了在发展和推广上功不可没外,袁伟民还指出,广东还是高尔夫人才的摇篮。中国的第一代高尔夫球手张连伟、程军、郑文根等,接下来的梁文冲,新一辈的冯珊珊,都是广东培养出来的。“可以说,高尔夫在中国从小到大的、从物质到意识的发展,广东都作出了重大贡献,起了别人无法比拟的作用。”
“今年正好是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也带来了体育的开放,如果一直是封闭状态,哪有今天这么多世界冠军啊?广东在竞技体育方面一向走在全国前列,高尔夫也是。另外,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兴建高尔夫球场也成为了吸引外商投资、外国人来旅游的亮点。其实,这已经成为了国家对外形象中很有代表性的一方面,反映了改革开放30 年的成果。你看观澜湖获得了高尔夫世界杯12 年的举办权,这其中固然有朱树豪博士家族的努力,但同时也是因为中国高尔夫市场的发展吸引着那些国际赛事组委会把赛事转到中国举行。”
正名:高尔夫不算贵族
高尔夫不是贵族运动。早在观澜湖世界杯期间,小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张小宁已经通过新华社发出这样的信息。这次在广东,袁伟民主席也认为,错误的观念、偏见仍然是目前制约高尔夫在中国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国外的情况可以证明,高尔夫并不是发达国家才可以发展的运动,邻近的韩国,他们的高尔夫发展也相当蓬勃。高尔夫也不是一项代表腐败的运动,它应该是阳光的运动,让人可以拥抱大自然,以球会友,打高尔夫有益于身心健康。”袁伟民比较说,现在社会上不少人高价请客吃饭、喝酒,比打高尔夫的消费还要高,可垢病的声音怎么就围着高尔夫转?
袁主席介绍说,在美国,不少人都是自己拖车或者背包打球,连洗澡也是自己回家解决。“一场球下来,也就10到15美元。很多人觉得高尔夫是贵族运动.打球费用很贵,其实如果打球的人多了,球场跟着也建多了,打球的费用自然就能降下来。连日本都有将近3000个球场,而中国现在总共才400多个球场,按照人口比例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
作为原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对高尔夫在北京奥运之后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认为,在北京奥运之后,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应该上个台阶,“改变旧有的观点,体育不止是竞技体育,还有大众体育。有很多奥运冠军退役下来以后都打高尔夫,例如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男子400米栏冠军摩西等,都跑去打高尔夫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在自己原来从事的运动方面已经达到了顶峰,没有挑战的目标了。而高尔夫对于心理素质的要求超过任何一项运动,喜欢自我挑战的人都会喜欢打高尔夫。高尔夫有其独特的魅力,而且集运动、社交等多功能于一身,日后一定会吸引越来越多不同层面的人参与。”
发展,一定要健康有序
铁观音的清香软绵绵的,而袁伟民的一番话却是掷地有声的硬邦邦。“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必须健康、有序。”这句话,在短短一个多小时里出现了四次。
目前,针对高尔夫运动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