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场的生态性和经济性
     一谈到高尔夫,大多数业外人士都认为它是个贵族运动,高耗水,高耗能,施用大量的化肥农药,污染环境,还圈占我们宝贵的耕地,似乎除了满足少数人的高端奢侈消费之外就一无是处了,但实际上在高尔夫的隆兴之地美国,美国有两万多个球场,人口密度比我们还大的狭小岛国日本有上千个球场,其实国外高尔夫只是中产阶级的一项非常健康的运动。我不知道什么时候高尔夫在国内被某些人妖魔化,但的的确确由于产业的不规范性,部分从业人员技术的缺失,带来了一些环境污染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对高尔夫球场的生态性和经济性阐述笔者的一些看法。
     首先是高尔夫的选址用地问题。土地在我们这个人多地少的国度里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据笔者从业经历看来,圈占耕地建设球场的例子这几年非常之少。球场都用些什么地了?河滩地、海滩、湿地沼泽、山地等。在北方多盐碱地,南方多鱼塘地,基本上可以说是立地条件比较恶劣的,不利建房,种养不利的土地。当然也有用比较好的林地或其他土地建球场的,但主体的房地产项目占用的地更多,业主对球场的用地大多做了严格的限制,所以有的球道朝向不好,码数不够是常有的事。建球场既然可以不占用或少占用耕地,对我国的粮食安全的影响不大,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那些闲置的土地,如河滩、滩涂、荒山等,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来了?随着交通的发展,我觉得很多球场都可以从过去集中的少数几个国内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发展。在国外也有非常环保的例子,比如用废弃的垃圾填埋场,用废弃矿场做球场的例子,这些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很好的借鉴。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和转型的老工矿城市周边,这类地应该不少。(注,我国北方大多数地区,由于严重的生态问题,大量河流断流,或只有非常少的水流,河滩很荒芜,怎么利用它也是个严峻的课题啊。)
     第二个问题是,球场草坪种植基质的问题。目前国内的高档球场球道都采用覆沙的人工种植基床,有的甚至在远高草区也要求覆沙,山包上和球道一样厚,我曾经听某甲方说过覆沙是为了利于草坪生长,私下我们曾当笑谈。覆沙是为了什么了?一、高尔夫起源于苏格兰海边LINKS地,有渊源。二、球场排水的需要,特别是在南方多雨地带,覆沙可以保证客人在雨后快速进入球场打球。三、覆沙后的场地可以整的相当平滑,种草修剪后,脚感非常好,比一般地毯还舒服。四、运动场地覆沙后对球手的保护作用非常明显。但从生态的角度来说的话,沙子既不保水又不保肥,并不是种植基床的首选,笔者曾在USGA网站的文章看到,有人甚至提出收集原始场地的表土,土壤消毒,杀死杂草,造型后,再做利用,但至今笔者没有遇到过这样做的球场。这是为什么了?这牵扯到球场的喷灌和排水问题。
     第三个问题,球场的喷灌和排水问题。对球场草坪养护熟悉的业内人士都非常清楚球场养护有个核心问题就是排水问题。排水不良是造成草坪生长不佳、病害丛生等很多棘手问题的根源所在(排水而非覆沙)。小面积的问题可以通过盲排解决,大面积的问题就是种植基床没有处理好,覆沙的厚度不够,沙床下没有必要的防盐碱措施等造成的。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喷灌系统的设计和使用不合理。很多球场的喷灌设计都是全覆盖,加之喷灌程序设计的不合理造成的,业内专业人士的缺乏,大量不合格人员的上岗,造成了一些非常严重的后果,管喷灌这块的常常缺少草业方面的知识。原先很多学校开的草业专业课程也主要是牧草和草原保护有关的。所以球场养护这块,业内还是主要看重实践,其实喷灌浇水就是球场草坪养护的第一要务。适量浇水,合理利用喷灌系统,你会发现球场的耗水没那么恐怖,让球场的喷灌系统成为你节约用水的好帮手。
     第四个问题,草种的选择。建议因地制宜,适地适草,有时候宁愿损失点球场观感,选择适生草,可以极大的降低球场后期养护的成本,也可以少用的农药,对环境有利,何况选择的草长不好的情况下,观感一定不好。提醒一下,谨慎将果岭草种于球道和发球台。还有就是北方缺水地区观赏草、LINKS长草的运用,也不失为一种景观与节水的双丰收。南方多雨地区,笔者个人不太喜欢成片的不修剪高草,原因是草太高了,蛇虫鼠蚁什么都来了,虽说人是万物的天敌,但还是不喜欢,但可以在球手或客人不去或少去的地方尝试大量观赏草或LINKS长草。观赏草和LINKS风格长草不仅省水,而且还省肥省农药。
     第五个问题,自然区的建设和沙滩、水域等的利用。有的场地原先就是河滩或沙滩,国外有的球场自然区,就是原先的石头,不种草,既不扬尘,又不用浇水。还有的自然区保留自然湿地沼泽或荒草,其实也可以做为一种尝试。沙滩多的场地,更可以利用现有的沙子做出大沙坑的特色,沙坑不一定是要白沙啊,甚至可以是WASTEBUNKER。湿地多的球场可以以水景为特色啊。
     第六个问题就是球场日常养护的问题。这点笔者有专文论述《浅谈高尔夫球场草坪的养护
     首先是高尔夫的选址用地问题。土地在我们这个人多地少的国度里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据笔者从业经历看来,圈占耕地建设球场的例子这几年非常之少。球场都用些什么地了?河滩地、海滩、湿地沼泽、山地等。在北方多盐碱地,南方多鱼塘地,基本上可以说是立地条件比较恶劣的,不利建房,种养不利的土地。当然也有用比较好的林地或其他土地建球场的,但主体的房地产项目占用的地更多,业主对球场的用地大多做了严格的限制,所以有的球道朝向不好,码数不够是常有的事。建球场既然可以不占用或少占用耕地,对我国的粮食安全的影响不大,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那些闲置的土地,如河滩、滩涂、荒山等,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来了?随着交通的发展,我觉得很多球场都可以从过去集中的少数几个国内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发展。在国外也有非常环保的例子,比如用废弃的垃圾填埋场,用废弃矿场做球场的例子,这些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很好的借鉴。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和转型的老工矿城市周边,这类地应该不少。(注,我国北方大多数地区,由于严重的生态问题,大量河流断流,或只有非常少的水流,河滩很荒芜,怎么利用它也是个严峻的课题啊。)
     第二个问题是,球场草坪种植基质的问题。目前国内的高档球场球道都采用覆沙的人工种植基床,有的甚至在远高草区也要求覆沙,山包上和球道一样厚,我曾经听某甲方说过覆沙是为了利于草坪生长,私下我们曾当笑谈。覆沙是为了什么了?一、高尔夫起源于苏格兰海边LINKS地,有渊源。二、球场排水的需要,特别是在南方多雨地带,覆沙可以保证客人在雨后快速进入球场打球。三、覆沙后的场地可以整的相当平滑,种草修剪后,脚感非常好,比一般地毯还舒服。四、运动场地覆沙后对球手的保护作用非常明显。但从生态的角度来说的话,沙子既不保水又不保肥,并不是种植基床的首选,笔者曾在USGA网站的文章看到,有人甚至提出收集原始场地的表土,土壤消毒,杀死杂草,造型后,再做利用,但至今笔者没有遇到过这样做的球场。这是为什么了?这牵扯到球场的喷灌和排水问题。
     第三个问题,球场的喷灌和排水问题。对球场草坪养护熟悉的业内人士都非常清楚球场养护有个核心问题就是排水问题。排水不良是造成草坪生长不佳、病害丛生等很多棘手问题的根源所在(排水而非覆沙)。小面积的问题可以通过盲排解决,大面积的问题就是种植基床没有处理好,覆沙的厚度不够,沙床下没有必要的防盐碱措施等造成的。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喷灌系统的设计和使用不合理。很多球场的喷灌设计都是全覆盖,加之喷灌程序设计的不合理造成的,业内专业人士的缺乏,大量不合格人员的上岗,造成了一些非常严重的后果,管喷灌这块的常常缺少草业方面的知识。原先很多学校开的草业专业课程也主要是牧草和草原保护有关的。所以球场养护这块,业内还是主要看重实践,其实喷灌浇水就是球场草坪养护的第一要务。适量浇水,合理利用喷灌系统,你会发现球场的耗水没那么恐怖,让球场的喷灌系统成为你节约用水的好帮手。
     第四个问题,草种的选择。建议因地制宜,适地适草,有时候宁愿损失点球场观感,选择适生草,可以极大的降低球场后期养护的成本,也可以少用的农药,对环境有利,何况选择的草长不好的情况下,观感一定不好。提醒一下,谨慎将果岭草种于球道和发球台。还有就是北方缺水地区观赏草、LINKS长草的运用,也不失为一种景观与节水的双丰收。南方多雨地区,笔者个人不太喜欢成片的不修剪高草,原因是草太高了,蛇虫鼠蚁什么都来了,虽说人是万物的天敌,但还是不喜欢,但可以在球手或客人不去或少去的地方尝试大量观赏草或LINKS长草。观赏草和LINKS风格长草不仅省水,而且还省肥省农药。
     第五个问题,自然区的建设和沙滩、水域等的利用。有的场地原先就是河滩或沙滩,国外有的球场自然区,就是原先的石头,不种草,既不扬尘,又不用浇水。还有的自然区保留自然湿地沼泽或荒草,其实也可以做为一种尝试。沙滩多的场地,更可以利用现有的沙子做出大沙坑的特色,沙坑不一定是要白沙啊,甚至可以是WASTEBUNKER。湿地多的球场可以以水景为特色啊。
     第六个问题就是球场日常养护的问题。这点笔者有专文论述《浅谈高尔夫球场草坪的养护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