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手看似一个荣耀光鲜的职业,但对于刚刚起步不久的中国高球来说,这风光背后,却有着鲜为人知的艰辛,还有为着生计苦苦奔波的中国球手的落寞背影
似乎全世界都在羡慕高尔夫球员这个职业带来的荣耀,老虎伍兹的风光生活、亿万身价已经让所有人把高尔夫和赚大钱划上了等号。
但这个等号在中国却变形成为了问号,起码以目前的状态来看,这个问号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高尔夫在风光的背后,那些为此付出毕生心血的运动员们,却有着无法言语的辛酸。
这种常人无法体味的辛酸可以用一组数据来说明,这种痛苦有些时候比一些“捧着金饭碗讨饭”的奥运项目来得更让人揪心。由于高尔夫项目的特殊性,职业球员就是自负盈亏的“个体户”,参加比赛的交通、食宿、报名费、果岭费、球童小费等都要自己负担。记者进行了粗略统计,打一场国内比赛,一周的花费大约3000-6000元不等,国内欧、亚巡赛,晋级大约8000元,即便被淘汰也要花费五六千。而让人无奈的是,这样庞大的开销之后,并不能带来全额的回报,因为受客观条件所限,并不是所有的比赛都能晋级,即使晋了级,排名中游之后的选手也没有盈余。庞大的费用是巨大的压力。
于是,收入多少成为了摆在高尔夫运动员面前最实际的问题,由于国内高尔夫球发展速度的限制,除了张连伟、梁文冲等极少球员能拿出好成绩而获得赞助商垂青之外,绝大部分的职业高尔夫球手都不得不在空闲的时候加入到教练的队伍中去,这是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以目前的行情来讲,他们每课时的收入大约在300至400元之间,庞大的赛事开销迫使他们不得不增加教学的时间,但这样一来,无形中又损失了他们训练的机会,所以几乎每一个职业选手,都在疲于应付比赛、训练、教学这三者之间的平衡。
众所周知,任何一件事情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才可能得回报,教学时间与训练质量之间的矛盾几乎已经注定了高尔夫职业选手的辛酸。现在全世界都在嚷嚷着高尔夫市场正在迅速崛起,中国市场正被世界看好,但这样的口号对这些真正为高尔夫运动付出一切的运动员来讲,都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
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所谓的市场本就是由眼球经济所决定,以中国高尔夫目前的水平,能吸引到的赞助商大多集中在张连伟和梁文冲两人身边,很多球手虽然也自己试图去寻找过赞助单位,但由于赞助商对于成绩的苛刻要求而只能作罢,其中就算有运气好的找到了,也会受到赞助商的各处限制,有些甚至只是给点球具就算打发了,这样的“给予”对饥渴的中国高尔夫运动来讲,实在是杯水车薪。
这样的话放在高尔夫运动这样的大环境里说得让人有些寒碜,但却是目前大多数高尔夫球手所面临的真正生存环境。每个运动的发展都由很多甘于奉献的人所推动起来,中国高尔夫现在正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这些已经无私了很多年的运动员们,或许要的就是那么一点鼓励和掌声,穿着华服的他们也需要一些理解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