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四年一度在美国举行的莱德杯,已为美国高尔夫的行业带来两千万元(美元·下同)收益,可见高尔夫与赞助商关系的重要性。
这数字是怎样算出来?看看日前在美国肯塔基州的瓦尔哈拉高尔夫俱乐部(Valhalla Golf Club)举行的莱德杯赛场上,大约有250家公司向美国职业高尔夫协会(USPGA)付上25万到100万元赞助费,在球场上设置了豪华空调帐篷,用美酒佳肴招待大客户,便可粗略算出来。而这些斥巨资的赞助商,包括摩根大通银行(JP Morgan Chase Bank)、瑞银、Caterpillar、丰田以及的金融巨人美林证券等,都是美国大型高球赛事的经济支柱。
美国拥有庞大球迷基础
球场外,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第三大投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及硕果仅存的高盛、 摩根士丹利也被迫转型的同时,这些高球赛事靠山看来只会愈来愈少;这场金融海啸,会否影响高球行业的前景?
根据美国职业高尔夫协会CEO斯特兰卡 (Joe Steranka) 的说法,当国家面临这种结构性的问题时,受到影响是无可避免的,但这亦应要从三个层面分析。
首先,再看一些数字*,现今美国高尔夫行业每年收益约七百六十亿元,其中在美国本土内的一万六千个高尔夫球场和三千个高尔夫练习场上的直接消费收益约二百八十亿元;在这两大核心业界中,占高球行业中二百万个工作岗位中九十万个。
其次,对于与高尔夫直接相关的旅游业每年有180亿元、房地产行业亦有120亿到130亿元之间,斯特兰卡认为未来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这些行业。但毕竟美国今天有着二万八千人以打高尔夫球为职业,他们一直是在充当“高球大使”,积极推动这项运动,令美国本土拥有庞大球迷基础。
金融专才“转战”高球场
这基础内,大部分人是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生的一批“婴孩潮”(Baby Boomer),虽然日渐老化,但他们还是会继续度假打球;他们的消费模式选择估计会明智一点, 消费额亦将会下降。凭着这群众基础,斯特兰卡仍相信高尔夫行业可以挺过这金融海啸的冲击。
其三,由于美国职业高尔夫协会是监管美国的高尔夫运动美巡赛的非盈利组织,每年都会把大部分大笔数以千万计的收入回馈到这个行业中去;因此,比起美国的其他大型体育运动来,高尔夫更容易度过难关。而且,赞助商除金融机构外还有好多来自汽车行业,包括宾治、本田、宝马和别克等长期支持。
总体而言,高尔夫在消费市场上不像必需品,但看见美国高尔夫行业每年七百六十亿元的收益数字,在经济上应占一地位,金融市场的灾难带来对此行业的影响值得密切关注。
至于对香港高尔夫行业,影响当然是微不足道,最直接的却是反向的── 近数星期笔者认识很多从金融机构下了岗的精英每天风雨无间地转到高尔夫球场上“上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