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现在,高尔夫在中国依然还是一个“不赚钱”和“不受政策待见”的产业。投资高尔夫的企业,大多暂时只能靠高尔夫地产弥补球场的亏损。在土地审批大门紧闭和高尔夫球场税负过高的现状下,云南高尔夫球的发展,还只能是戴着镣铐艰难前行。
财富与困境
去年,昆明又一下子多出2家高尔夫球场,一家是云南天时旅游公司建立的度假型天湖岛高尔夫球会,位于昆明寻甸县河口乡北大营,融2000万平方米生态草原、3800万平方米山水、54洞高尔夫、马会、别墅酒店、温泉SPA为一体。在云南高尔夫球场纷纷走高端路线的同时,另一家牧场高尔夫球会则反其道而行之,在昆明东北的小哨片区,先开放了其面向大众的公众球场,力求低价位、高品质,吸引大众参与,颇有回归乡村高尔夫之势。
不只昆明,整个云南越来越凸显的高尔夫产业前景优势,都吸引着各方资本前来投资。早在2001年,丽江玉龙雪山高尔夫俱乐部就已建成开业,成为亚洲唯一的雪山高尔夫球场;2005年10月,大理苍海高尔夫球会建成并正式向公众开放;2006年底,丽江古城湖畔高尔夫俱乐部试营业。但杨辉光和刘忠民都坦言,单纯靠高尔夫球场事实上很难赚钱。目前中国80%的高尔夫球场都面临亏损,依靠配套物业如别墅、公寓的开发销售来弥补亏损已成为业界的通例。
春城湖畔的高尔夫别墅和公寓占地面积为1500亩,容积率低于0.5,前三期共建有别墅146幢、度假公寓48幢。杨辉光的办法就是,要成为“春城湖畔”的会员,必须是这里的业主,以保证来这里投资房地产的回报率。事实证明,从第一期8万~20万美金每套的开发,到第二期每套10万~30万美金的售罄和三期50万美金一套的建设,以及根据市场反馈定做的100万美金一套的别墅给自己带来利益外,给客户带来的投资回报也在节节攀升。
投资高尔夫的企业,大多暂时只能靠高尔夫地产弥补球场的亏损
依靠配套物业来获取收益当然是包括杨辉光在内的众多高尔夫球人的无奈之举:土地是高尔夫发展的基础条件,但高尔夫用地一直以来受到的争议颇多。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相关土地问题的出现,高尔夫球场建设逐渐成为受限制的建设项目。从中央到地方,众多部门都出台了很多项针对高尔夫球场建设的政策、法律、规定等等,高尔夫球场和相关的地产项目都成为重点“关照”对象。
除了土地政策之外,税费政策同样对高尔夫行业有诸多限制。2006年开始,中国对高尔夫球和球具征收10%的消费税,从2007年1月1日起,旅客携带或邮寄入境的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的进口税税率由10%调整为30%。另外,当前高尔夫俱乐部经营中,是按照娱乐行业标准交纳23%的营业税。“税负过重,如果只通过会员制度,在现有的收入结构下很难收回运营成本。而通过球会经营也很难有实质性突破。房地产成了高尔夫要赚钱不得不选择的路。”杨辉光无奈地表示。
越来越好的前景
面对国家一再出台限制高尔夫球场发展的政策和制度,杨辉光还是采取积极和当地政府合作的态度,因为他相信高尔夫产业的发展一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让管理部门看到这一点。他的方法是通过联盟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来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目前云南省的七家高尔夫球会已经在倡议下形成一个联盟,达成良性竞争的协议,他们一同到国外参加展览宣传自己的产品、共同和政府组织高尔夫论坛,用大家的专业知识为政府提供科学的建议。
云南高尔夫在全国的地位,已经得到了爱好者和业界人士的认可
与此同时,云南高尔夫在全国高尔夫的地位,已经得到了高尔夫爱好者和业界人士的认可。高尔夫旅游,目前已经成为云南不少旅行社高端旅游线路中的重要一种。业内普遍有这样的认识,在旅游大省为高尔夫带来大量消费群的同时,高尔夫球也能成为云南旅游的助推器之一——一个普通游客在昆明逗留1.6至1.8天,人均消费可能只有400元至500元,但是如果换成高尔夫游客,人均消费则可以达到3000元至4000元,相当于普通游客的7至8倍。事实上,云南的旅游产业,老早就已经喊出了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型的口号,而高尔夫作为一项全球性运动,带动度假旅游市场的巨大作用也早已凸显,甚至还有不少投资者就因为高尔夫情缘而选择在云南投资。这也是为什么基本以度假型高尔夫球场为主的海南省,虽然全年都气候炎热,其目前拥有的球场也比云南要多一倍以上。
对于高尔夫如何在保护资源的情况下,加快可持续发展,杨辉光还向相关部门提出了不少建议,以改变管理部门和普通民众对高尔夫的误解。比如他建议建设公共球场,既可以做城市绿地,还可以降低政府成本;还提出建立高尔夫学院,以应对高尔夫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其实,在春城湖畔高尔夫发展蒸蒸日上的时候,杨辉光已在2008年选择了退休。可即便退休,杨辉光仍然经营着昆明春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为高尔夫行业培养后继人才。他说,高尔夫行业在中国发展有25年了,大量的发展是在后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