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要建高尔夫练习场,厦门大学开设高尔夫必修课,暑期少儿高球培训班报名火热……纵观2006年国内高坛,尽管非议仍多,但高尔夫在中国依然继续普及与渗透,坚定地走在“平民化”大路上。
平民化是一种必然
回顾今年,社会上针对北大建球场、厦大开设高球课等现象的批评,主要还是指责其为有钱人才玩得起的游戏推波助澜。其实,批评者多数还不太了解,任何商品或服务刚一出现都是相对昂贵的,只有到了相当普及化、平民化的时候价格才会便宜下来。假如一直限制高尔夫的发展,那么它就可能永远是昂贵的,永远是少数人的运动。只有发展了,相对普及了、平民化了,才有可能把价格降下来。
高尔夫进入中国20多年的历史也充分证明这一点。原来打一场球得好几千元,现在一二百元也可以。今年一些公司甚至推出了99元、50元打高尔夫球的活动。原来只有极少数国外投资企业家玩得起的运动,现在很多都市工薪族也可以玩了。高尔夫进大学、学生暑期上高尔夫培训班等现象,只不过是高尔夫在中国平民化趋势的反映。
限制占地不能一刀切
又有人认为高尔夫特殊,因为其占用的场地大,而中国又是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所以应当制止其发展。
这种说法看似有道理,那么可以看看邻国日本,人家人多地少的情况比中国严重得多,可高尔夫球场、高尔夫人口比我们多多了。人家不是不限制,只是限制占用耕地,而允许球场建立在难以耕作利用的荒地滩涂上。这不仅不是浪费土地,而是充分利用土地。国内确实有少数球场占用了耕地,但大多数球场还是建在荒滩地上的。我们可以严格禁止占用耕地,但不能盲目搞一刀切,禁止所有新球场的建设,毕竟我们国家还有许多荒地、滩涂、盐碱地、垃圾掩埋场等不适宜耕种的土地有待开发利用。
高球进高校无可厚非
高尔夫只是一种运动,对大学也是如此,跟篮球、足球、网球没有本质的区别。如果说高尔夫球场占地面积大、会所奢华的话,那么在大学设置高尔夫练习场则完全可以避免这些弊端,还原运动的本质:只要是爱好,那么最简易的设施、最简易的场地同样可以玩得很开心。事实上也如此,据北大方面介绍,他们拟建的高尔夫练习场,只是在投掷场地的一侧建一棚子,内设14个打位而已,它的建设成本不会高于羽毛球球场。遗憾的是,在强大外部舆论压力下,北大最终搁置了高尔夫练习场的建设。
至于厦门大学校长声言,高尔夫将列为该校部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无可非议。首先,高校自身有课程设置的权力,课程是否为必修,应该也在其权力当中。其二,只是要求管理、经济、法学、软件学院的学生必修,比较符合专业的特点。这几个专业相对更需要社会交往,而高尔夫同时也是一个好的社交平台。事实上,国内从事这些行业的人群正是高尔夫人口的主力。
大学生学打高球,中小学生暑期参加高尔夫培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高尔夫普及化、平民化基础中的基础。只有这个基础打扎实了,高尔夫在中国才有可能变成大众化运动、普通人也玩得起的游戏;只有这个基础打扎实了,我们国家才有望在高球赛场里也冒出个“丁俊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