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暑假 兼职高尔夫球童的故事(2-2)
当时还有一件特别过瘾的事就是有等的时候,然后大片大片的白杨树就哗哗哗的响,听着特别像我小时候在外婆家盛夏那种感觉(到底是白桦树还是白杨树,我分不太清)说完美好的,接下来得说苦逼的了……
先说说下场工作的时候碰到的奇葩事,当时我们那场是比较便宜的场,然后会有好多好多韩国人来这场打球,很多很多,我对韩国人的印象就是在这边留下的,简单说就是巨抠,自我优越感很强,莫名其妙的民族自豪感,当然还有讲究礼节。
第一次下场碰到的就是韩国人,他们是四人组(一般下场最多不超过四人,加球童最多八人),韩国人一般都是涂着厚厚的防晒霜,戴着护住全胳膊的紧身套袖,穿的衣服比较鲜艳,基本全是开现代车,女的我感觉张的都一样,矮,三角眼,巨厚的粉底,反正我是没见过电视上那种美女
然后当时我是跟着三个老球童一起去的(因为会有请假,点号和轮休,所以下场的号慢慢会乱的,和号码岔开),首先就是检查球包,一般下场不能带超过14只球杆,1.2.3号木,5.6.7.8.9.10号铁,还有p杆s杆,推杆,一般都是这样配,根据个人习惯吧,一般初学者都用不好1号木杆,就是那个头最大的杆,而有些人在100码内会有不同选择的杆,我碰到过一个客人,100码内上果岭,全部用56度的切杆
检查完球杆然后登记确认客人签字,这个球包就属于你管了,其实球童的工作还是很有技术含量的,盯球是其中一小部分,主要还是根据自己对球场的了解,建议客人该用什么杆,用几杆可以上果岭一般都是告诉客人最稳妥的方式,然后最有意思的是摆线,因为果岭上的地势各有不同,各种坡度,如果特别平,直着推会进,但是带着各种地形坡度,就得调整推球角度和力度了,球上有个箭头,就是自己摆放标识推球方向的,一般客人都是自己摆的,如果碰到不会才的客人,就得我们动手,而如果摆的线很好,线路走的很好进了,是相当有成就感的,特别是长推。
我碰的这货是全套卡乐威的球杆,只有推杆配个其他的牌子,然后第一次嘛,就是很负责,每到一个洞就跟他说情况,然后这货就点头,我以为他会说中文,结果到第三洞才知道他不会说,也听不懂,我当时就在想那尼玛你点个什么头啊,不懂装懂?然后就是蹩脚的全程英文(我当然不会说他们大韩民国的鸟语),其实也简单,就是告诉他沙坑,水,还有码数,,到后九洞时我基本上应付自如了,当然也少不了老球童的帮忙。
韩国人给小费从来都是最低的,我们场最低是50,他们从来不会给超过50的,一般老球童都不愿意给韩国人出场,我们中国人打球的话就会好好多(也许可以说是符合我们的道德习惯)
吐槽最后两件小事,其一,有次下场我刚好是和77一起的,然后客人是两男一女,韩国人,打到其中一个洞的时候,天上飞过一架飞机,然后特别低特别低,应该是刚起飞或者准备降落吧,然后这女的,就开始叫,跟那飞机挥手,跟我们连续的说,大韩航空的,大韩航空的,很厉害的,大韩航空,飞机,很大的,唧唧歪歪的一大堆,说汉语鼻音特别重,然后77这货当时也激动了,就用带着武汉味的京骂问候了一句(他说这句特别过瘾,以后成了口头禅),当时我不知道这女的听没听见,或者听没听懂,反正她又转过去跟那两个男的在叽里呱啦,估计还是再说大韩航空吧,然后我就好奇怪,陈阳干嘛那么激动,然后这货跟我说,那飞机是中国的,他看的很清楚,就是尾翼上涂着一个燕子的那个公司,绝对没错,事后我们还专门去查了一下,确实是中国的一个航空公司,名字我又忘了,这个故事后来流传了很久很久。
另一件就是,有次下场是老中青三代人,然后他们带了三罐啤酒,我们的传统理解应该是每人一瓶吧,然后中途老头让我帮他把啤酒拿出来,然后我就是三罐一起拿出来,一人递过去一罐呗,结果中年人接了,示意让我把其他的放回去,接着就是他打开了啤酒,先给老头,老头喝过又递回来,中年人接着喝,最后是最小的那个喝,喝完又递回给老头,这样转了两圈,一瓶啤酒喝完了,当时我是一直惊讶的看着他们喝完,也许和他们传统教育有关,也许和他们物资匮乏有关,也许是美德,也许就是抠而已,我也不想评价。
韩国人就说到这,其他好多事和这差不多。再提一句,前面说的那个在球场火了的女孩是因为一次在球童室休息的时候,因为打牌的事吧,然后她当众跳钢管舞彻底引爆全场的,她是学舞蹈的,然后比较大胆有表现欲的女孩,一舞成名!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