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CADDIE 并期待高尔夫球童的自救
这是一种短时间内无法绝对改变的现状。国内高尔夫球场的营运管理模式已经有了在向酒店业靠拢的趋势。
不禁佩服起天津杨柳青推出的取消球童服务,让客人自助打球的举措。且不说别的,假如说此种模式获得百分之二十的球友认可,就已经离成功不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嘛,试想不久的未来球友评断某个球场的好坏,球童的服务已不在主要提纲之内,重要的是球道果岭的草坪是否尖端,球场内的安全是否绝对保障,各种硬件设施是否齐全。这些方面各大球会都可以利用高科技的手段来达到最好。其实最终目的只是要还原最初的高尔夫而已,而不是享受球童服务的乐趣大于高尔夫本身。
解读球场、判断距离、选杆、看线、擦球、耙沙坑、补打痕、找球、插拔旗杆、记成绩等等等等。这些东西由球童来搞定的同时广大球友是否有想过是否自己已经丢失了完全的高尔夫。花同样的钱却仅仅只是在球童的安排下做茫然的挥杆,错误与正确的指引都不是你能够决定与判断。(以上特指旅游型球场)
在球会,球童的服务质量毫无疑问属于软件设施。软件设施其实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也是各个球会之间最难掌握高下的衡量标准。球童分很多种,天赋秉义并心灵手巧的,天资愚钝但后天努力的,懒散的,勤奋的,平庸的。太多太多。毕竟天赋秉义和心灵手巧的只占极少数,靠他们来打开某个球会的知名度却是很好的方法。但是,不要忘了,这就涉及到球童的管理,类型各异的球童用同一个框架来将他们框住的做法是徒劳的。古有因材施教,现有球童暗自评估客人而服务。
当然,这是无可避免的,所以现有不少球会规定不允许球童收小费。球童不收小费,就意味着和客人的地位是平等的,拿着出场费不卑不亢得认真陪客人经历完酸甜苦辣的18洞。但是物极必反,没有利益的驱使又怎能引发不断进取的动力?我想时间一到,相当一部分球童都会由优良走向平庸,进而衍生出惰性,而让非常多的球友看不上了。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从一点上就可以知道,基本上90杆之内的球友实际上根本就不需要球童。因为他们需要球童做的事情,打个比喻,(只是比喻啊)三轮车夫都能做。但是他们却因为国内的硬性制度而不得不带上一个球童形式一下。
所以,除天津杨柳青的取缔球童服务之外,还有一个方法可以拯救球童,那就是实行军事化管理。球童最终并不能成为士官学校的士官生,但是我想,每个打高尔夫的人都希望成为玛丽女王或者威廉国王什么的。其实只要谁身边有了和士官一样的球童为其拿杆,谁都会生出那样的梦吧。
拯救CADDIE,并期待她(他)们自救。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