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场遇贵人 一个高尔夫球童的转行致富故事
在绿草如茵的高尔夫球场上,穿一身红黄相间制服的球童特别强眼。打球的人一挥杆,那小小的白色球儿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不知飞落何处了;而球童似乎总能找到它,只见球童扬手向远方某处一指,随即就跟在客人身后,慢慢向那方向走去。已经走出很远了,她们帽上扎着的红头巾依然夺目......
我就曾经是这些球童中的一位。只不过那是N年前的事了。
球童源于英语Caddie一词。意思是“为打高尔夫的人背球杆的人”。在日本和台湾等地,叫“杆弟”。在大陆高尔夫球场的球童大都是“杆姐”,这也是中国特色吧。 “杆姐”们拖着装满球杆的小推车,跟在打球的客人后面,似乎很悠哉游哉地漫步在绿草地上。
“杆姐”的年龄一般在20到30岁之间。以前以未婚小姐为主。要求身高160厘米以上,视力5.0。外貌的吸引人对于“杆姐”是利弊参半,利是容易吸引目光,弊是必须付出双倍以上的专业,才能扭转美丽的外在,而至专业的形象。专业的形象算是一堂必修的课程,不需要华丽,但要整齐利落,衣服平整、裤子烫平、鞋子干净、头发整齐。“杆姐”得一定把长发绑起来、戴上高尔夫球帽,维持教练的庄重形象。但这岗位对学历的要求较低,高中毕业即可,我听说球童的年收入最高能拿4万。我报名了。
2005年我开始在高尔夫球场当了球童,从此常常有朋友向我打听,你究竟干的是什么活?“是不是帮人家捡球呢?”
推着球车跟在顾客后面,递杆、捡球……这是很多人对高尔夫球童的第一印象。但真正走进我们的世界,才发现当一个球童并不是如此简单。这样外行的发问,让我直摇头:“我不仅知道到哪里找客人打出的球,还能在客人推球进洞前,准确告诉客人场地的特征、需要注意的地段;告诉客人当天的风向和天气,“杆姐”这个词实在有些不合适,叫“客户助理”可能更贴切。”
半年做下来,我学会了揣摩客人的心理和脾气。“客人一般对我们都很亲切的,并没有因为这是一项高尚的贵族运动,而我们只是个球童,就处处表现出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但有时也会碰上一两个球技糟糕的客人,“打了一杆臭球后,他一跺脚,把高尔夫球棒扔得老远。”至于劳动和得到的报酬的情况,球童的工资构成是底薪+出场费+客人小费,很多时候,客人的小费是50到100元。一般情况下球童年一个月下来可得3000元,对那时的我来说,收入水平还是不低的。
高尔夫球场地处青山绿水间,远离嘈杂,在这种环境里工作,心情会变得很好。同时,客人大都是有身份学识的人,与他们相处会学到不少东西。每当自己能和客人不约而同地想到用同一支球杆、从同一个角度去打出一个漂亮的球时,肯定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那天我见到海云,是我拖着装满14根球杆的推车,已经在球场上来来回回走了8公里路了,觉得手臂特别酸,这时我接待的这批客人中走出了他。他说他是从北京来的,在向他介绍情况时,我伸出了左手,却说‘在右手的是一片沙坑和小湖.....’”倒是海云反过来安慰我:“不要紧,慢慢来。‘
海云穿一件湛蓝色T恤,头发和胡子好象很长时间没有修理了,显得有些邋遢,但目光却炯炯有神。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长得特别丑。海云笑着说,现在工作太忙,忙得连胡子都没时间刮了。海云笑得很开心,很灿烂,那笑容竟化腐朽为神奇,让他那张平凡的脸生动、神采飞扬起来。
在球场一向无所畏惧的我一下子腼腆拘谨了,动作也有些别扭。刚好下雨了,客人们坐下休息的时候,海云又主动跟我聊天:“我看你们工作也满辛苦的,下雨天,还要跟我们一起淋雨。”
“辛苦倒不是太辛苦,问题是我在这里做了半年多,看不到前途,我想换个工作,可是我一没文凭,二没技术,不知怎么办好。”我不知怎么告诉了他,我的所有想法。
“工作其实也不难找,看你有什么要求。”海云说。
“能长期干就可以,最好能学点东西。”
“如果把你派到大公司,给你单独办公室,电脑、电话都有的,只要上午9点半到11点半,下午1点到3点不离开电话就行。每天3点多就可以下班,双休日休息,你愿意不愿意?”海云说。
世界上还有这样好的工作?我对此将信将疑,但我认准海云是个好人,不会骗我。海云还问了我的许多情况,像家里都有什么人,都是干什么的之类,我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海云。临走,海云把自己的手机留给了我。
分手的时候,她竟然对这个承诺给我介绍新工作的男人有了一丝留恋。她不明白自己这是怎么了:怎么也会为这样一个男子心动,丑丑的、不修边幅的、有些落魄的、大我近七岁。他身上究竟有什么吸引了我呢?也许是他那种粗犷中不经意流露出来的温柔,落魄中依然保持的乐观豁达和男人的大度让我钦佩吧。
几天后,我给海云打电话,问工作联系得怎么样了。海云说了个地址,让我过去面试。
海云当天就给我安排工作,原来是做操盘手,买卖股票。海云,其实是本地一家私募公司的老总,手头掌握着数亿资金。他给我提了两个要求,一是速度要快,因为几秒钟就有可能十几万元掉下来。第二是指令要保密,对任何人都不能说。
我从没接触过股票,听说几秒钟就可能亏这么多,心里慌慌的。海云宽慰我:“这个你不用怕,风险不用你承担。你只要按我的指令操作就好,记住,速度一定要快。”
我点点头答应下来。海云告诉我,你最大的优势就是外地人,因为公司不会找本地人做操盘手。海云为什么不找本地人,我没有细问,
我为自己有了新工作而高兴,更为能给海云工作而高兴。
” 我第一次来到这家大户扎堆的营业部,营业部特意指定一个工作人员,指导我怎么买卖股票。
那时的我,连什么叫涨停榜、什么是K线图,都一无所知。一次,有人让我看下某只股票涨了几个点,我盯着盘面看了半天,还是云里雾里。我想问别人,又不好意思。直到有天海云到营业部来,我才问了个清楚。
再往后的故事就专业性比较强了,总之,同很多在球场上遇到贵人的杆姐一样,我改变了命运,并在中国股市大好的时候,变成了有钱人。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